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从林芝去拉萨 318国道一路向西

从林芝去拉萨 318国道一路向西

时间:2019-12-03 00:51:50

相关推荐

从林芝去拉萨 318国道一路向西

从南京出发,经重庆转机,去祖国边陲西藏,我们选择了一条看似慢慢适应高原反应的路线——从林芝沿318国道一路包车去拉萨。飞机到达西藏林芝的米林机场,机场贴心地提供了更衣室,虽是9月初,出发时南京仍很炎热,但到达林芝的时候正是雨季,这让我一下飞机就套上了冲锋衣。

一下飞机就换下夏装套上冲锋衣的笔者

一到米林机场就体会到西藏的崇山峻岭。米林机场就建在山谷之间,据说飞机起降只能在狭窄弯曲的河谷中进行,飞行航道最狭窄处距离峡谷两侧山脊不到4公里。接下来我们将沿着山道,一路驶向美丽的高原风景、驶向拉萨。

为了这趟旅程我们一行4人包了一辆汉兰达,司机是四川人,专门跑这趟线路,路况熟悉,盘山道开得熟练异常,有时候简直有种跟着司机在开“极品飞车”的错觉。这趟下来也打消了我以后自驾川藏线的想法,西藏景点相距都很远,自己开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一个景点赶到下一个呢。另外,从这位司机开始,我发现在西藏的四川人可真多啊,一路川菜吃到顶。

我们从林芝到拉萨走了6天,路上再没进入城市,一路领略自然风光和原始生态,领略西藏美丽乡村和淳朴民风。318国道真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一路,“静谧”是最好的形容词,若有时间真想坐在雅鲁藏布江边、坐在牧场草原上冥想,洗涤一下焦躁的心灵。

这趟旅程在地图上的大体行程线路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江河交汇·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三座巨型山脉的交汇处。1998年10月10日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5382米,最窄处72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风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上的湿地风光

雅鲁藏布江水流丰富湍急,支流四通八达。因为天公不做美,天气一直阴沉着。没了蓝天白云的映衬,高原美景缺了点大众眼中的主流美,却多了几分清冷神秘。车行驶到江河交汇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在此交汇,水面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一清一浊,泾渭分明。途中我们还经过一个矗立在江边的沙丘,名字很长,叫做“丹娘佛掌沙丘”,“丹娘”据说是当地的乡名,“佛掌”是因为沙丘的形状如同一个佛掌。特殊地貌的形成据说是因为在秋冬枯水期,风吹动河床上的沙子,堆积成了一座沙丘。

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的江河汇流

丹娘佛掌沙丘在雨中若隐若现

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途中我们夜宿索松村,这里也是观看南迦巴瓦峰的好去处。南迦巴瓦峰常年积雪,海拔7782米,因为阴天积云密布,我们没有幸看到它的全貌,据包车司机说,天好的时候,看它就跟在你跟前似的。接近日落的时候,我们沿着小盘山路开车到了尽头,遇到一个叫直白村的藏族村落,在那里看到刚刚换好的五彩经幡,藏民全都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家去了,路上没有人,只有牛儿在闲逛吃草,此时山风一吹,打了个寒颤,赶紧上车,可不敢在高原上着凉感冒。

南迦巴瓦峰隐匿在层层云雾之后

直白村的经幡

米堆冰川·然乌湖

感受了两日松赞系列的旅店之后,我们驱车前往昌都的然乌湖和米堆冰川。继续318国道,一旁的帕隆藏布江一路相伴。这时天空渐渐放晴,久违的阳光让我感受到了高原上太阳的热辣,衣服终于可以少穿两件,但防晒却要更上一层楼了。先去的是米堆冰川——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县城103公里,离318国道8公里,最近的村庄离此地仅有2公里,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

到达山脚下,由景区的游览车载着再开一段路,接下来就需要考验高原爬山的能力了,切记不能太快、太喘,这样很容易会有高原反应。穿过山脚下的村庄,沿着山路爬一段,就到了米堆冰川的观景台,也只能止步于此,远眺的冰川很小的一片,没有想象中那么壮观。据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冰川,近距离观赏的路已经封闭。

观景台远眺米堆冰川

山脚下米堆村的田园风光

通往米堆冰川山路边的许愿堆

318国道上溪水漫过路面

玩毕,我们再驱车前往然乌湖,山路崎岖,大约要开1个多小时,此时我们同行的小伙伴已经有了点高原反应。然乌湖为藏东第一大湖,因四周雪山的冰雪融化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水源,也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方源头之一。然乌湖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照顾到小伙伴的身体状态,我们也只在然乌湖的湖滩边短暂停留,拍了拍照。

然乌湖风光

通麦特大桥·鲁朗小镇

结束了昌都地区的两个著名景点,我们继续前往号称“小瑞士”的鲁朗小镇。途经通麦特大桥,包车司机说这块地儿太有名了。据他口述,这里,地形特殊,曾建过两座老桥都发生过垮塌现象,以前带游客过老桥,游客必须下桥自己走过去,司机开着空车、开着车门开过去,一旦发生险情随时跳车。这沿山的路以前就是著名的通麦天险段——十分的泥泞狭窄,一边是常有飞石的山崖,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河谷,路旁没有护栏,只允许一辆车通行,道路还时有塌方。自起,318国道排龙到通麦段不再是天险了,四个隧道、一座大桥全部贯通。

通麦特大桥

通麦天险处被废弃的老桥

走过曾经的“通麦天险”段,我们很快进入有西藏“小瑞士”之称的鲁朗小镇。小镇商业气息较浓,有很多大型的酒店集团在此开发奢华酒店。道路两旁是藏民的牧场,牛儿都在低头吃草,一派宁静与生气。鲁朗林海、花海牧场是必去的打卡地,鲁朗的石锅鸡也非常地美味。

鲁朗小镇

鲁朗花海牧场里的牦牛

鲁朗花海牧场

远眺鲁朗花海牧场

鲁朗花海牧场里的草原风光

巴松措·结巴村

来西藏,总是会听见“措”这个音,从人名到地名,这“措”那“措”何“错”哈!原来“措”就是湖的意思。时间短暂,没有时间去玛旁雍措、纳木措和羊卓雍措这西藏三大圣湖,那路途中的巴松措不可错过。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为“绿色的水”。果不其然,湖水碧绿。我去的那天刚好遇上大雨,山湖在雨里朦朦胧胧的,犹如烟雨江南之景。湖中央有座小岛叫扎西岛,小岛上有座1500年历史的玲珑小寺庙叫措宗工巴寺,藏语为湖中的城堡,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寺庙。

湖中小岛扎西岛

烟雨中的巴松措

扎西岛上的措宗工巴寺

去往巴松措的318国道上路遇藏民赶牛回家造成国道上的拥堵

由于雨大,我们简单地游览了下巴松措,就前往晚上的住地结巴村。结巴村是有着浓浓工布风情的藏式村落。生活在工布江达县境内的藏民被其他藏区人民称为“工布人”,意为生活在凹地里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服饰、独特的建筑、不同的节日,甚至语言都与其他藏族不同,难怪我们请教一位当地的藏族妇女怎么用藏语说“谢谢”,她教我们的发音却和后面在拉萨地区学的一点都不一样。

网上说结巴村在藏语的意思是被遗忘的地方,颇有诗意。这里宛如世外桃源,被时间遗忘——高矮错落的农舍,淳朴的、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和能听懂普通话的放学孩童……这里的每一户门上都贴着屋主全家的名字,看了一家人的名字却找不到一个共通点让我将他们联想成为一家人。后来经过拉萨导游的点拨才知道,原来普通的藏民是没有姓氏的,过去只有藏族贵族才拥有姓氏,所以他们都是各自叫各自的名字,重名现象也很多,这也体现了佛前人人平等的宗教态度。

结巴村的主街

观景台上远眺结巴村

结巴村的典型住宅样式

结巴村中的转经筒

结巴村中一户普通人家的大门

结巴村村民开的饭店一角

甘丹寺

一路阴霾,总算在第六天前往圣城拉萨的途中彻底放晴了。经过一番争论,包车师傅终于答应带我们绕一趟甘丹寺。从林芝到拉萨,这段路程是我们在西藏地区唯一走的高速,那里的高速是不收费的。即便如此,当我们赶到甘丹寺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了,而甘丹寺下午4点就将佛殿关闭了,我们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但还是打算买全票前往,接下来的景观却实实在在地惊艳到我。甘丹寺是拉萨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位于拉萨市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出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的风格。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走近甘丹寺,有很多穿红袍的僧人从身边经过,红红、黄黄、白白的建筑映衬着蓝天白云,仿佛一片净土。甘丹寺也考验着游客们的脚力,台阶很多,拾阶而上,再回头观望,每一处皆是风景。朋友招呼我们爬上最高处,那里居然有个“天空之门”,年轻的僧人们通过那个门到后山上诵经。这样的净土上,即便是坐着放空,内心也能很快平静。

甘丹寺全貌

一名僧侣走在去往甘丹寺的路上

甘丹寺其中一座佛殿的外观

甘丹寺依山而建,建筑旁的石梯布满整座寺院

一名僧侣刚刚诵完经的僧侣从后山穿过“天空之门”

拉萨

本来打算甘丹寺1小时转完,谁知因为太过迷人,再加上本来西藏太阳落山得也晚,我们前前后后爬了将近两个半小时,到达拉萨市区的旅店时已是晚上8点多。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将开始为期三天的拉萨之旅。

不到拉萨永远也感受不到这个高原大城市的力量。拉萨的藏族导游小姐姐告诉我们,所有来过或没来过拉萨的人学会的第一句话并不是“扎西德勒”,而是“拉萨”。因为“拉萨”就是藏语,“拉”是佛的意思,“萨”是地的意思,“拉萨”就是佛地,是所有藏族同胞向往的圣地,是那些在318国道上磕长头的藏民们最终的目的地。说实话,经过三天的游览,感觉对拉萨还是没有了解透,对她的小街小巷还是没有逛够,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是你未曾接触过的另一种视觉、心理上的感受。在拉萨的每一个景点我们几乎都请了当地的藏族导游给我们讲解,每一天都是信息量满满,犹如一趟游学,收获颇丰。以至于回南京后的两三天都还在回忆、在百度那些没搞懂的知识点,文化之旅确实很让人沉醉。

大家都知道不到布达拉宫就等于没有到过拉萨,但在藏族民众的心中不到大昭寺才是没有到过拉萨。可见这两座景点的著名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都不可拍照,拍照只能拍它们的外观。布达拉宫是与政治相关,历史上政教统一的场所。布达拉宫也如同甘丹寺一样依山而建,建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建筑群楼叠砌、层叠向上。宫殿分为白宫和红宫,主楼高117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参观布达拉宫也很考验体力,楼梯每一阶都不矮,宫殿内的木质老楼梯也很陡峭。参观那天正巧拉萨艳阳高照,感觉穿着夏装都不为过,但参观布达拉宫女士是不能穿裙子的,墨镜、帽子也要一并摘掉。布达拉宫的建筑据导游介绍有两个细节让我记忆尤深,其一就是它白色的外墙每年都是由藏民自愿自发带上自家的牛奶和着蜂蜜和石灰从建筑楼顶慢慢泼洒流淌而下来保养;布达拉宫的红墙部分其实是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叫做白马草,经过收割、晾干、防腐、上色,再裹上熟牛皮然后把它们都砌到墙体里,既为了减轻建筑的上部重量,也是为了冬暖夏凉。布达拉宫建筑使用的色彩也是最高规格的,是其他地区普通建筑所不能使用的。

布达拉宫外景全貌

50元人民币背面印着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筑上白马草堆砌的红色部分

布达拉宫白墙上牛奶+蜂蜜+石灰混合泼洒而下的痕迹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磕长头的藏民的最终目的地。最著名的是里面供奉着一尊经释迦摩尼本人开过光的12岁等身佛像,佛像面前被虔诚的信徒和前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大昭寺内有自营的藏族导游给游客作非常细致的讲解,很值得一听。在大昭寺内同样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不可拍照。

大昭寺佛殿金色的顶

大昭寺佛殿的屋角

前去色拉寺是为了看著名的辩经,而且色拉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三大寺之一,这里的辩经是可以被游客观看的,现场僧人们讨论激烈、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基本上都是一个站、一个坐的相互提问辩论,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有佛教含义的。但是我们去前没有做好攻略,刚好是个周日,唯独周日没有辩经,所以只能跟着导游四处逛逛,听他细说色拉寺的历史和佛教知识。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句。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也流传在八廓街这条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街道上,相传在街角的黄色二层小楼就是仓央嘉措和情人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八廓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四通八达,商店林立,十分热闹。在拉萨的一大乐趣就是在这些古街旧巷中闲逛穿梭,身边不时经过穿着传统藏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太阳落山,夜晚降临,高原上的八廓街衬着通透的深蓝天空,注目良久,很美很美。

八廓街的街景

八廓街的街景

八廓街迷人的夜景

罗布林卡被称为夏宫,始建于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它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园林,园内有很多珍稀植物,有些取自拉萨本地或者周边的常见植物,有些来自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还有些来自内地或者海外,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几座宫殿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每逢周末,常能看见藏族家庭在树荫下聚会喝茶聊天。

仲增颇章内的建筑一角

罗布林卡里的特色围墙

笔者撑着这把在罗布林卡文创商店购买的伞在罗布林卡的红黄围墙下摆pose。伞上的藏文为六世达赖喇嘛的浪漫诗句:天空洁白的仙鹤,请将双翅借我,不会飞去太远,转转理塘就回。

洋洋洒洒的西藏之旅在此就要结束了,文字与图片并不能完全传达出亲眼所见的西藏魅力,从拉萨贡嘎机场返回南京仍中转重庆,一路上回忆颇多,飞机上就定下下次去日喀则、阿里地区的小目标。

文/摄影 Dee Zhang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