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上海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正式颁布 引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正式颁布 引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

时间:2018-12-03 02:45:06

相关推荐

上海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正式颁布 引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市体育局、发改委、规土局、旅游局日前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旨在引领上海体育产业实现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和品质化发展,推动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按照规划,上海将构建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体系,争取到,全市成功创建4-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5个重点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体育产业特色集聚区。

1.4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 年。

2.基本思路

2.1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 “大体育”理念,以完善体育产业功能布局、让市民更好参与 体育活动为宗旨,以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为重点,探索构建以体育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空间 体系,加快聚集体育资源和城市配套功能,为上海建设卓越 的全球城市注入新活力。

2.2 规划原则

2.2.1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体育消费 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公共空间和产业空间的互促完善, 方便市民就近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统筹体育资源和设施总体 布局,强化均衡布局、协调共生、凸显特色。

2.2.2 产业融合,聚焦重点

与全市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体育产业 与科技、制造、商贸、旅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深度融合。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聚焦重点区块、重 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2.2.3 规划衔接,区域协同

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 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衔接。引导各区 与特色资源相结合,通过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推动 体育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布局体系。

2.2.4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立足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载体建 设、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营造产业发展有利环 境。积极吸引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体育产业集聚区建设, 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供给和服务。

2.3 规划目标

与本市重大战略、重点区域、大型设施、特色资源等有 机结合,聚焦重大项目落地和设施载体建设,构建层次分明、 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 业发展空间体系。到 年,全市成功创建 4-5 个国家级 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5 个重点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体育 产业特色集聚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 平台,推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规划布局

3.1 总体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业总体布局结构。

3.1.1 一核:中心城体育资源配置功能核心区

范围: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化地区

主要功能:依托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好、资源 配置能力强以及重点功能区、大型文体设施、品牌赛事活动 集聚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 区域。

3.1.2 两带:黄浦江与苏州河产业融合发展轴线带

范围:黄浦江与苏州河及其他代表性滨江、沿河区域

主要功能:鼓励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各区体育设施沿江沿 河集聚,嵌入滨江开发重大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大体育” 发展轴线。挖掘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 资源,依托特色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创意、体育文 化、体育展示类项目集聚。

3.1.3 多点:多个体育产业集聚区

布局思路:依托本市各区现有大型体育功能性设施、重 点功能区、产业园区、交通轴线以及湖泊、绿地、水系等资源 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体育产业集聚区。

3.2 重点集聚区

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集聚区规划建设,引导体育产业实现相 对集聚、有序发展,发挥出形象、成规模、提升质量和效益的 示范引领效应。

浦东前滩体育总部集聚区

依托东方体育中心等大型设施和赛事运营基础,充分发 挥滨江区位优势以及科创中心、自贸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吸 引国际体育组织地区总部、知名体育企业与体育科研机构等 入驻,提升国际性重大专业赛事承办能力,成为展现上海体 育产业品牌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临港体育休闲旅游集聚区

依托滨海水域及滴水湖资源,突出水上运动特色,带动 路跑、自行车等特色体育休闲项目,打造成为以水上运动为 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成为体旅结合的一站式体育旅游目 的地。

国际旅游度假区体育产业集聚区

凭借主题乐园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号召力,在国际旅 游度假区拓展区积极引入相关体育项目和运营主体,建设一 批体育场馆设施和户外运动功能性载体,构建形成特色突出 的体育旅游产业生态圈。

南京路-外滩体育产业集聚区

发挥南京东路商圈和外滩滨江岸线优势,以国际、国内乒 乓球博物馆在黄浦滨江落成为契机,积极发展体育旅游;重点 推进体育品牌展示、销售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集聚,吸引知 名体育企业、总部、项目集聚;进一步普及推广轮滑运动,形 成以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商贸、时尚休闲等为特色的体育产业 集聚区。

徐家汇体育公园集聚区

发挥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徐家汇 体育公园为核心引擎,通过体育场馆功能升级和环境整体改 造,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体育活动空间,建设成为卓越的体育 赛事中心、活跃的市民休闲基地、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成为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示范区。

长宁国际体操中心集聚区

依托国际体操中心板块,结合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创 建和武夷路文化特色街改造,通过城市更新等进行整体改造升 级,优化场馆功能,提升服务能级,打造一个集竞赛训练、演 出观摩、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新地标,推进体育与文 化、商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长宁西郊体育公园集聚区

依托外环林带绿化生态资源,建设一个地上、地下空间布 8 局的体育公园,在南北向贯通林带中建设以自行车和路跑项目 为主的生态绿道,与周边临空经济园区体育设施互为补充,推 动中心城区西部地区休闲体育、休闲旅游发展。

静安体育中心集聚区

发挥区域内两个体育中心的辐射带动优势,打造南京西路 两侧、苏州河两岸、中环两翼体育产业集聚带,并着力在苏州 河两岸地区打造慢行休闲体系,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提升 国际及自主品牌赛事影响力,推动特色体育赛事集聚。整合市 棋院资源优势,推动“五棋一牌”为特色的棋牌服务业集聚。 发挥区域内相关体育企业优势,开展体育人才培训、体育服务 创新试点以及体育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打造上海都市体育发 展新亮点。

普陀长风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现有长风生态商务区、普陀并购金融区商贸优势,规 划建设长风体育运动中心,5A、6A 绿地体育设施,苏州河景 观跑道等一系列聚集型体育设施,加速推进长风 10 号地块体 育设施规划建设。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体育产权交易中 心、长风公园、lego 探索中心、成龙电影博物馆等特色文化设 施与大悦城、近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形成体商、体旅、体文、 体绿融合,建设具有上海体育资源配置功能的体育产业融合 区。

虹口足球场体育产业集聚区

以虹口足球场为中心,依托长远集团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 单位,推动形成足球商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品牌高地,为专业 足球运动员的转型发展、足球专业机构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和管 理标准输出服务。拓展各类精武体育、科技体育和击剑等时尚 体育,力求打造以足球为主要特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健 身休闲、体育商贸等体育产业业态一体化发展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杨浦五角场体育产学研集聚区

依托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综合优势,发挥上海体育学院、江 湾体育场、上海体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体育产业核心资源 以及体育企业集聚的良好基础,打造体育行业“产学研用”一 体化优质创新服务平台,力争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健康管 理等若干方向形成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上海体育产 业产学研集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闵行旗忠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旗忠森林体育城等载体资源,重点发展网球、高尔夫 等体育项目,办好网球大师赛、女子高尔夫邀请赛等国际赛事, 着力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推进赛事与全民健身良性 互动,拓展品牌赛事运营产业链,打造赛事观赏与健身休闲融 合发展的体育产业示范区。

宝山电子竞技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中成智谷、新业坊、智力产业园等载体资源,以电子 竞技产业为核心特色,积极引进优秀的电竞俱乐部、手游公司、 网络媒体和互联网企业等,着力打造高端电竞赛事场馆,举办 承办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重大赛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 培养电竞周边衍生产品和业态,营造健康可持续的电竞产业生 态圈,打造“互联网+”时代电竞体育产业集聚区。

宝山顾村公园科技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宝山顾村公园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资源 优势,拓展“旅游景区+户外运动”的融合空间,积极开展路 跑等户外运动系列赛事,大力推进航模、车模、海模活动以及 定向运动等科技体育运动,形成科技体育产业特色集聚区。

嘉定国际赛车场体育产业集聚区

以嘉定国际赛车场及新开工建设的市民体育公园为核心 依托,扩大知名品牌赛事的溢出带动效应,提升区域体育产业 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以体育观赛体验、健身休闲、生态旅游等 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休闲目的地。

金山城市沙滩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金山丰富的海岸和沙滩资源,大力推进以世界沙滩排 球巡回赛为代表的赛事建设,开展帆船、游泳、沙滩排球、沙 滩足球、啤酒节、烟花节等体育文化活动。推动以红双喜为代 11 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形成以体、旅、 文、制造业相结合为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松江佘山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优质资源,发挥佘山国际高 尔夫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拓登山、徒 步、露营、骑行、自然岩壁攀登、定向越野等山地户外项目。 加快建设越野登山攀岩休闲基地,完善“点、线、面”立体、 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高质 量的山地运动主题赛事、活动、论坛、展示会等。打造成为 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以体育、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为标志的体育产业特色集聚区。

青浦淀山湖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淀山湖水域资源,围绕金泽帆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建设及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美帆俱乐部等,加快发展淀 山湖区域水上运动项目。布局建设航空飞行营地,探索发展 航空运动服务综合体、航空运动集聚区和航空运动旅游示范 基地,积极引进各类国际顶级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结合青 西三镇联动开发,在练塘万亩生态涵养林、青西郊野公园等 地建设和开发户外趣味休闲体育运动集聚区,大力发展体育 旅游。

青浦西虹桥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区域,着力培育发 12 展体育会展会议功能,发展各类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峰会,推 动项目资源对接,促进产业各环节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体育 企业,汇集国内外体育会展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形成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体育会展业集聚区。

奉贤海湾地区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碧海金沙、松声马术等生态休闲 资源,大力发展航空飞行、赛车体验、马术运动、路跑探险、 帆船帆板等各类海陆空运动休闲项目,积极推动“体育+休闲、 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打造成 为国内特色鲜明的滨海生态休闲时尚运动胜地。

崇明陈家镇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陈家镇的瀛湖、郊野公园等,围绕辖区内北部上海崇 明体育训练基地、南部高尔夫运动基地、中部自行车运动基地、 东部水上和马术运动基地等四大运动区域,力争打造成为以 “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为特色,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小 镇。 3.2.22 崇明绿华镇体育产业集聚区

崇明绿华镇体育产业集聚区

依托绿华镇的明珠湖、西沙湿地等生态资源,拓展“旅游 景区+户外运动”的融合空间,借助区域内马拉松赛道、马拉松 学院、马拉松博物馆和航空营地等,进一步升级打造成为以马 拉松、铁人三项和低空运动为主题特色的体育小镇。

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产业项目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上海体育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广大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不相适应,与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规划提出,要依托上海的重大战略、重点区域、大型设施、特色资源,与各区现有大型体育功能性设施、体育赛事、重点产业功能区、交通轴线以及湖泊、绿地、水系等资源禀赋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体育产业集聚区,探索构建以体育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空间体系,加快聚集体育资源和城市配套功能。

为保障规划落地,规划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镇)三级联动、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体育用地的规划建设保障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多种模式建设体育设施,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体育场馆运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和培育体育消费。

声明|本文由体银智库整理发布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