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4-27 00:45:46

相关推荐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十二五 期间,按照有利于体现工作的延续和衔接,有利于丰富城市物流功能,有利于提升物流业发展能级的原则,规划发展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四个重点领域。

(一)口岸物流。着眼于充分发挥上海口岸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紧密联通国内外口岸、具有较强增值能力的口岸物流体系。积极推动本市各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调整升级;积极放大外高桥保税区效应,推动 三港三区 建立海、陆、空保税物流联动发展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长江流域保税物流快速通关和联动机制,提高上海口岸对于腹地的辐射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口岸物流监管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增强口岸物流服务 四个中心 建设的高端功能。

(二)制造业物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提升本市供应链管理的设备技术水平,不断降低制造企业应用成本;积极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制造业领域专业化服务的能力,适应本市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将本市打造成为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制造企业向全国拓展生产、销售网络;不断增强制造业物流服务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布局调整优化的功能。

(三)城市配送物流。着眼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广泛覆盖城乡居民、提供市民更加优质生活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商贸配送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由综合物流园区、大型分拨配送中心、社区末端配送节点组成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积极推进 绿色物流 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行安全和节能减排能力;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中间费用;不断增强城市配送物流服务落实扩大消费战略的功能。

(四)电子商务物流。着眼于加快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构建更加信息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更多惠及本市航运物流、贸易物流等各个领域,促进物流效率提高和监管流程不断创新;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全社会物流资源更加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快本市物流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创新;加大物流业体制、机制、税制、管制改革力度,努力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智慧城市运行的功能。

四、发展的规划空间布局

十二五 时期,围绕本市 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布局五大重点物流园区、四个重点制造业专业物流基地,规划引导形成一个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进一步强化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发展布局。

(一)重点物流园区

依托海、陆、空港门户,加强多式联运能力建设,突出功能提升和联动发展,搭建对接国际、连接腹地、服务全国的物流设施平台。

1.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和临港产业园区,以建设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 为契机,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核心功能载体,积极探索实施 启运港退税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登记、期货保税交割等制度创新,大力发展 水水中转 和国际中转集拼分拨等功能,加快形成面向亚太的采购集拼和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拓展贸易展示、大宗商品集散、离岸云海数据、检测维修制造等功能,形成保税功能与临港产业优势融合的港口综合型物流园区。

2.外高桥物流园区。依托外高桥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以建设 国际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为标志,积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服务支撑载体,大力发展为专业化进口贸易平台服务的航运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培育为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服务的国内外物流业务管理中心,不断拓展以文化贸易、医药研发、检测维修等服务贸易为特征的物流功能,形成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紧密结合的区港联动型物流园区。

3.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空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际临空服务创新实践区为抓手,积极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主要服务载体,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著名航空公司的亚太货运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航空物流服务,加快拓展融资租赁、设备维修、贸易展示等航空物流增值服务,形成航空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航空口岸型物流园区。

4.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依托普陀槎浦、未来岛和嘉定江桥物流基地,进一步加大传统陆路货物集散功能的调整升级力度,积极打造城市商贸配送物流的标志性载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大型城市超市配送等平台功能,积极推进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铁路班列运输、北虹桥临空物流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落实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规划,推动货运停车场向更具市场经济性的综合货运枢纽搬迁,形成具有国际化城市物流服务特点的物流园区。

5.西南综合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基础和西南综合交通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重要陆路物流枢纽的功能载体,大力发展面向长三角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与电子商务更加融合的物流功能,不断拓展城市配送和区域分拨等物流服务,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落实规划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具有国际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物流园区。

(二)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

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通过企业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专业化物流服务资源集聚,拓展提升制造业物流的服务功能。

1.国际汽车城物流基地。依托国际汽车城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龙头物流企业带动整合作用,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产业环节,不断优化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衔接,为汽车与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贸易销售、博览展示、检测维修等全流程提供物流服务。

2.化学工业区物流基地。依托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以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化工物流与化工贸易的市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满足各种化工产品生产流通需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工、包装、配送、储运等物流服务。

3.临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依托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对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两化融合试点区域建设,为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用关键件、航空设备及配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物流及延伸服务。

4.钢铁及冶金产品物流基地。依托精品钢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罗泾港配套产业区发展,加快吴淞国际物流园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集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发布、市场交易、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钢铁物流贸易平台,为钢铁产业链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三)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

结合本市综合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依托市场形成的相关物流企业总部和项目,规划引导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配送物流带,促进企业和项目集聚,物流设施集约建设使用。

电商快递和快速消费品城市配送带。依托本市境内沈海高速沿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性,汇集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地区总部和快递企业总部,不断深化完善对于城市配送网络的衔接和管理功能,努力形成快速响应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辐射长三角周边城市,嘉定、青浦、松江组团式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 期间,在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力度,对列入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和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项目用地需求,给予重点保障,并促进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同时,结合各区县物流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区域性物流基地和配送节点,促进本市现代物流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相适应,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

规划空间布局示意图如下:

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布局示意图

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动转型,培育符合 四个中心 的高端物流功能

着力推动上海物流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的高端物流服务,进一步发挥物流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升物流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一是深化拓展高端物流金融功能,鼓励本市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预付货款、代收货款、仓单质押、存货监管等物流金融服务,推动相关技术领先和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专门保险、担保交易、单证贴现等物流金融增值服务。二是加快发展高端物流航运功能,积极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大力发展 水水中转集拼 业务,依托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分拨业务,不断深化保税货物与保税延展货物一体化运作机制,加快在本市形成面向亚太的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中心。三是积极推进高端物流贸易功能,围绕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目标,大力推动为进口汽车、航空设备、机械设备、高端消费品等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服务物流的发展,不断加强为新型国际贸易发展服务物流的衔接,依托本市期货产品创新、期货保税交割等政策,逐步建立联系国内外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加快培育建设各类物流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四是大力发展高端物流总部经济,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亚太采购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集成营运管理、质量控制、信息处理、资金结算等功能,支持本市相关龙头物流企业积极对外投资合作,推动本市业务向业务管理中心、单证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等转型。

(二)适应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提高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发展供应链嵌入式物流,打造供应链管理中心,提高为制造业布局调整服务的能力。一是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研究物联网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发展,不断推进电子标签等应用成本下降,保持本市在供应链管理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二是把握本市制造业向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智能发展模式变革趋势,加快推进落实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要求,大力推广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及时生产(JIT)、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物流服务,支持本市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三是配合本市化工、汽车、装备等制造企业开展生产组织长三角一体化、分销网络全国化拓展的需要,积极发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成品包装销售、售后零配件供应维修于一体的全过程供应链物流服务,推动本市相关专业物流企业向供应链管理中心转型。四是满足一般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地转移后迫切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不断增强铁路、空运、内河等远程物流运输的综合运作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三)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大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物流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一是制定发布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完善落实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体系,鼓励本市相关自有物流资源网络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在快速消费品、鲜活农产品等领域率先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工程示范,便利城市居民生活。二是加快发展冷链物流配送,支持建设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完善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确保生鲜食品、生物制剂等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和安全。三是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推动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提高医药直供配送比率和运行效率,确保医药送达安全、及时、准确,有效降低医药物流成本。四是强化城市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应急商品流通预案和应急物资配送预案,提高本市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

(四)提高技术研发应用水平,积极建设 智慧物流 城市

加强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不断提高本市物流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本市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本市物流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运行。一是大力推进集装箱电子标签、托盘和货架电子标签、手持和车载阅读器的研发推广,促进本市航运、贸易物流运行效率提高,加快推进口岸综合信息平台、电子舱单管理平台、船舶自动识别平台、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应用建设,支持本市航运、贸易监管方式不断创新。二是支持本市电子商务快递企业积极运用二维码、现代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等技术设施,提高快速响应网络购物的配送能力,支持本市电子商务网站、快递企业与社区物业、便利店合作,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配送网络,提高电子商务配送的满意度。三是积极推进大宗商品物流运行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鼓励本市互联网信息资讯企业整合各地区大宗商品物流资源,促进大宗商品物流有序流动,支持本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相关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快本市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向全国拓展业务,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供需的有效对接,进一步鼓励面向小微物流企业的集成化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促进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级的提升。

(五)更加注重物流安全,推进 绿色物流 体系建设

注重城市物流运行安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促进物流资源充分利用,打造本市 绿色物流 体系。一是加快本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加强对本市危化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跟踪,建立健全零星危险化学品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对危化品物流储存和配送的全流程实时安全监控。二是加快建立本市运输等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统计及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量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城市运输企业使用节能环保车辆。三是深入推进本市甩挂运输试点,选择管理规范、有稳定业务需求的企业开展试点,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发挥示范效应。四是进一步加强涉及城市废旧资源回收、加工、交易、连锁的逆向物流体系打造,积极鼓励 在线收废 等回收物流模式创新,促进城市资源的再生利用。

(六)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作用,推动农产品物流加快发展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努力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进一步加强粮油、蔬菜、冷鲜肉等流通设施建设,推进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江桥、江杨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全力以赴建好外高桥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提高其港口、铁路、内河散粮联运接卸能力。二是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大型鲜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产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本市粮油、猪肉等主副食品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逐步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发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四是积极运用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建立完善本市覆盖面更广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形成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的农产品物流安全监管网络。

(七)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形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本市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货物集疏运体系,大力推动海运、内河、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江海直达船型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加快外高桥、洋山集装箱港区集装箱内支线泊位建设,实施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及后续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大芦线二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工程,培育内河航运市场,不断提高江海直达运输比例和水水中转效率。二是合理规划布局本市公路综合货运枢纽,完善货运通道网络,优化和规范外高桥港区对外货运通道和场站布局,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货运通道对接,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三是结合沪通铁路建设,启动外高桥集装箱货运场站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上海铁路货运服务体系布局,进一步发挥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加强与公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设施的衔接,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模式。四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浦东机场西货运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整体封关设施,支持基地航空公司货站设施及西货运区DHL货运枢纽等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上海空港货物信息系统,打造优质高效的货运枢纽运行平台。

(八)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不断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

坚持 先行先试、服务全国 的原则,积极推动本市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长三角物流通用标准的合作和互认,促进本市物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支持本市物流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物流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配合国家研制海铁联运等重要标准,推动本市化工、钢铁、医药、食品冷链、农产品、快递等领域的物流作业服务地方标准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大力宣传贯彻并组织实施国家物流园区、托盘等物流标准,积极推广《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上海地方标准,结合本市物流重点领域和重点园区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三是加快推进长三角物流信息领域标准化合作试点,加强区域物流标准联合研制,逐步建立区域物流行业标准对接以及协调互认的工作机制。四是不断推动政府物流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努力做到信息联通共享、数据兼容和格式统一,逐步形成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一体化监管平台。

(九)加快制度改革突破,大力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抓住本市率先实施相关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把握物流业实行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契机,研究完善增加增值税进项抵扣项目等措施,鼓励企业延伸物流链条,将产业细分并实现一体化运作,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二是结合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深化推进物流业与金融、贸易、航运、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领域结合的管理举措,研究完善公益特性物流项目落地的市级统筹和区县补偿协调机制,加快提升全市物流发展能级。三是大力推动物流领域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不断推动口岸查验部门信息共享,企业分类通关改革,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信用服务企业合作等,构建企业 守信便利、失信惩戒 的机制。四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建立健全运输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长效机制,加强对物流运力的运行监测和宏观调控。

(十)建设开放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

进一步扩大本市物流市场向国际、国内开放,加强本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合作交流,积极支持本市品牌物流企业 走出去 ,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本市吸引外资和总部经济等政策,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上海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二是深化长三角物流区域合作,鼓励本市优势企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物流业务,继续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物流资质互认和监管协同,搞好长三角 5 6物流日 等活动,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三是加强长江流域口岸物流通关协作,构建物流快速通道,支持本市优势物流企业通过资本入股、管理输出、业务联合等方式,整合长江流域的港口码头、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等物流资源,加快长江流域物流联动发展。四是鼓励本市龙头物流企业 走出去 ,不断拓展全国沿边、沿海等物流通道,采取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增强上海物流品牌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六、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与国家相对应的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组织协调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各区县、各部门推进合力,共同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继续发挥上海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的作用,做好本市物流业运行监测、协调推进和服务企业的工作。

(二)进一步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加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等方面研究明确现代物流业类别,改进资质审批管理方式。清理针对物流企业的资质审批项目,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积极为物流企业设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便利,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进一步简化交通、公安、环保、检验检疫、消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三)支持企业主体创新做强

积极支持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资源和业务整合,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整合扶持力度,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知识产权认定和保护。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对物流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根据规定,给予采购设备等优惠和扶持。进一步完善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标准,大力开展推选 全国先进物流企业 、 上海服务名牌 等品牌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通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便利。

(四)加快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税制改革

贯彻实施本市物流业实行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举措,按照 总体税负不增加、基本消除重复征税 的原则,不断调整完善,充分发挥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企业从事相关物流及辅助业务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效应,推动实施启运港退税。对物流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实行汇总申报缴纳所得税,落实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等政策。在本市率先形成有利于现代物流产业一体化运作和专业化分工的税制。

(五)进一步优化物流口岸环境

深化推进上海口岸通关无纸化改革,进一步加强上海电子口岸 大通关 平台建设,继续深入推动 一单两报 试点、关检联网核查、关税电子支付、提货单电子签章放行等工作。加强长三角、长江流域等跨区域电子口岸合作,逐步推广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 口岸转检、属地施检 、 产地施检、口岸直通 的区域快速通关模式。依托 三港三区 等,启动实施保税延展、检测维修、国际采购等业务的分类监管措施,研究实施新型货物贸易企业、国际物流服务外包企业等外汇便利管理制度。

(六)改善物流车辆交通管理

按照 依法、高效、环保 的原则,研究制定城市配送交通管理办法,结合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重点配送物流企业需求,完善中心城区货运通行政策,优化通行证发放办法,改善中心城区车辆停靠、装卸作业管理。确定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环保车型,鼓励支持环保配送车辆使用,研究统一本市快递业收派件车辆标识、标准,合理解决快件收派车辆通行、停靠难问题。研究完善适合甩挂运输发展的车辆保险和海关监管措施。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七)多渠道加大物流业资金投入力度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本市物流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专项资金,积极运用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改造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等,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扶持力度。积极利用相关政策性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设立国内外物流企业总部和物流运营中心、企业运用低碳环保技术设备、物流科技项目投入给予支持。建立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通过信贷、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提高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八)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物流紧缺人才来沪。加快搭建高校和企业互动对接平台,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著名物流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多层次的物流综合培训体系、实验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开展多渠道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加快将本市打造成为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九)建立健全物流统计调查制度

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完善本市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科学统计方法,明确统计口径。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探索建立本市物流业统计调查与核算制度,定期发布本市物流业运行情况。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和力量,开展物流统计调查,促进物流统计信息交流共享,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十)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港口和国际货代等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在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做好服务企业、规范市场行为、开展合作交流、人才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建立长三角地区物流协会诚信建设协调机制,支持物流企业参加诚信守法及等级评估,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推动物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