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张远平——设计诗意建筑 让医院“听得见花开”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张远平——设计诗意建筑 让医院“听得见花开”

时间:2022-11-23 09:55:59

相关推荐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张远平——设计诗意建筑 让医院“听得见花开”

人物简历:张远平,54岁,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兼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主任,已从事建筑师工作33年,首届“环亚杯”“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得者。

医院,一座凝固的建筑物,设计师却能赋予它生命,改变人们印象中的冷漠形象,打造“不像医院的医院”。在西南地区,提到医疗建筑的设计,便少不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

4月,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7年来,设计医疗建筑项目百余个,多个项目获得“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年度优秀项目奖”“中建西南院优秀方案设计”等奖项,这些成绩离不开团队的付出,更离不开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主任张远平的把关以及他对医疗建筑的深入思考。为此,大众健康报记者对张远平进行了专访。

解决设计难点

建构医疗工艺体系是关键

华西二院锦江院区门诊大厅

医疗建筑有别于一般建筑,被称为特殊建筑的一种。张远平介绍,从设计者认知的角度可以将建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设计者通过日常体验可以认知或基本可以认知的建筑及功能,如住宅、学校、办公等;二是设计者不通过专项途径无法全面认知的复杂建筑类型,如医院、航站(空侧区域)、体育建筑(赛场运动体系区域)等。对于医疗建筑,其不被普通患者和设计者认知的区域非常多,如手术体系、ICU、体检、病理、影像等医技体系、中心供应、静配等支撑体系。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研究工作体系来解决医疗建筑设计这一难点和瓶颈。

“建立一种研究工作体系并非易事。”张远平说,有共同认知的医疗设计师们,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倡导和推进,从无到有,建立和完善了医疗工艺设计的概念,规定了研究内容、工作范围、成果深度等具体的工作体系,并最终成为国家规范涵盖的内容。而中建西南院作为医疗工艺专项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制订了医疗工艺设计的中建西南院企业标准,也参与了行业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白皮书及国家规范相关内容的编写。“医疗工艺体系的建构,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医疗设计的成果质量,而且通过医疗工艺专项研究,能够及时地把握医疗设备、医疗流程、医疗管理的最新功能,能够及时改善建筑的空间流程,以此满足不断变化的医疗发展。”

消解设计矛盾

提升就医人性化体验是核心

华西天府医院效果图

有了医疗工艺设计的企业标准,如何将设计理念、创意构想变为现实,这考验着设计师的能力。张远平作为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主任,他认为,要消解矛盾,才能实现设计目标。

怎样消解矛盾?在华西天府医院设计之初,张远平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场景感的概念:“一座看得见云朵,听得见花开的医院”。其核心就在“超越华西办华西”的高标准医疗设置基础上,提升服务体系,提升就医的人性化体验,希望医院真正成为一座人性化的医院。张远平表示,该项目设计了很多人性化的设施及空间,除了各种专属独立的休息等候空间,各种专属的满足不同人群类别的卫生间等一般性人性化空间及设施外,还设置了院内电动车穿梭捷运体系;院内地下室与地铁站直接接驳,并形成交通、餐饮综合服务空间;医院一侧还设置了半开放式的城市专属健康主题公园,打造“不像医院的医院”。

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第五代医院

同样,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第五代医院也是令张远平引以为傲的优秀项目,“从医疗概念到技术应对,在一段时间内将会有引领示范作用,其表达的内涵概念或许是今后医疗发展的新模式。”

张远平介绍,现代医院体系是从宗教庇护所演化发展而来,第一、二代医院基本是教堂救护空间及其演化的形态,属近代医院的起步阶段。第三代医院,是现代医院的完形阶段,有完整的门诊、医技、住院及后勤支撑体系的功能形态。第四代医院,是近几十年医疗高速发展而形成的集约化医院。第五代医院,是以MDT模式(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疗流程体系和空间序列体系,它的内容参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院管理以医生为中心,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第五代医院以急诊、头颈、胸部、腹部、肿瘤五大中心以及在建的妇儿、预留感染应急形成完整高效的七大医学中心。建筑设计采用扁平化布置形态应对七大中心,形成多出入口各专属医疗区域空间,并采用气动传输,AGV导航机器人解决各中心的物流传输。水平延展的形态,特征性的色彩区域标识,下沉立体车流分流体系等均是应对“第五代”医院特殊空间形成的专项技术解决方案。

顺应设计趋势

坚持医院发展可持续性是主题

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建筑设计发生了哪些变化?将有怎样的设计趋势?张远平表示,对于医疗建筑这类有最复杂的功能体系的建筑设计,需要长期积累,持续实践,勇于探索,在实践中进步,在失败中提升。

去年,张远平主编出版了一本专著《城市语境下:医疗建筑设计的冲突与融合》。他认为,医疗建筑的变化和趋势源于城市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冲突和矛盾。他说,安全、人性、智慧、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主题,也是未来医院发展的主题。环境安全问题、城市交通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医院的分级防控、平疫结合、应急能力将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应对的重要方面。”张远平介绍,目前正在推进的四川省公共卫生中心、四川省儿童医院两个方案,其中均大大强化了分级防控和应急能力,这是医疗建设需要补“短板”的一项重点。张远平说,医院内部交通及周边区域交通也是急需改变和提升的重点。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华西天府医院、贵州茅台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第五代医院等项目中均采用了不同交通策略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城市病”。

近几年,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也培养了多位获中国医疗建筑设计领域荣誉褒奖的青年建筑师,始终坚持“静心思考,潜心笃行。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张远平相信,随着“新鲜血液”快速步入成长的正途,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将会在专业化发展上更上一层楼,医疗建筑设计将满足更多的医疗需求,赋予建筑物以生命。

大众健康报版面

作者:大众健康报记者 蒲晓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