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应城一中87届校友李润泉:回忆应城一中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师

应城一中87届校友李润泉:回忆应城一中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师

时间:2020-10-08 16:27:25

相关推荐

应城一中87届校友李润泉:回忆应城一中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师

应城一中87届校友李润泉

李润泉,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1968年11月生于应城市天鹅镇挂口村,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读于应城一中,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求学于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现为嘉兴学院)。

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劳动保护》杂志签约漫画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西漫画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就职于中恒控股·中恒建设集团,现任中恒控股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战略执行总监。

高一(6)班步入高二前的合影,二排左四为黄华英老师

1984年9月至1987年7年,我在应城一中读书。从高一到高三分别经历了三位班主任老师,他们分别是高一班主任黄华英老师、高二班主任陈家斌老师和高三班主任张鄂生老师。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风格给我和我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一班主任黄华英

女教职工3·8远足,左一黄华英

我是从天鹅初中考入应城一中的。当时,我们初三毕业班共有5人考入一中,对此,都感到非常幸运。尤其是我所在挂口村附近,能上应城一中和上大学、中专几乎是同等荣耀!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之前,挂口村周边的农家子弟只要考上了应城一中,三年之后几乎无一例外都能考上大学或中专,从此跳出“龙门”,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高一(6)班部分女同学合影

带着这份荣耀和自信,我迈入了应城一中的大门,开始了高中学习生活。当年,应城一中还在现在西河中学的老校址,有两个校门,正大门是北校门,还有一个比邻人民医院大门口的西南角门。从北校门入校,眼前是两排高大梧桐树簇拥的林荫大道。大道两旁有几个篮球场,喜欢打篮球的男同学们在阳光下挥洒着汗水。东边还有煤渣铺成跑道的足球场,是同学们早起晨跑和召开运动会的地方。

高一(6)班部分男同学合影

高一是不分文理科的,共设有六个班,我被分在(6)班。迎接我们的班主任是刚从孝感师专(现为湖北工程学院)毕业的黄华英老师,她教物理。当年20刚出头黄老师只比我们年长5、6岁,与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们彼此交流起来也很顺畅,基本上没有代沟。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黄老师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媚”——眉青目秀,身材苗条,漂亮的头发梳成马尾辫,讲课时甩来甩去,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和我一样,当时也被那甩来甩去的马尾辫分散了些许上课的注意力。

黄华英老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有意识的对学生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善于将复杂的物理原理深入浅出地导出。在教与学中,她注重师生共同透解、领悟道理,摸准其中的规律,做到化繁为简,使同学们学习物理真正获得轻松和愉悦的感觉。物理是我的强项,对于物理学习我也很上心。黄华英老师写得一手大气的粉笔板书,让人感觉不像是出自于一个柔弱的女教师之手,更像是孔武有力的男老师在写字。

10月份,参加毕业30周年聚会

87届(6)班同学参观应城一中校史馆。

期中考试出来后正值月假,每一名同学拿着油印的班级成绩单准备回家见父母,经父母签字后回来再向老师“交差”。这份成绩单不仅有每门功课的具体成绩,还有每位同学在班级中排名。考得好的自然兴高彩烈,考砸了的已经垂头丧气,感觉无脸见亲人。黄华英老师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考得好的同学不要妄自尊大,考不好的同学也不要妄自菲薄,我相信同学们只要付出了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高二(6)班同学参观应城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影

后排左穿黑衣者为陈家斌老师

高二班主任陈家斌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高二年级,我们开始分成文理科班,因为受到这句口号的影响,加上自己在理工科方面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自然选择了读理科。陈家斌老师任我们高二(6)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教学严谨,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在教学之外的身体力行。他彻底扭转了我班班风和学风,他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给了全班同学们勤学和奋进的力量,也奠定了(6)班考出去人数最多的坚实基础。

《陈家斌老师像》(陈家斌诗、李润泉画)

记得高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如全校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校运会等。这些活动我也有幸部分参加,陈家斌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理工男之外的文艺天赋,他不仅是辅导员,也是导演,事无巨细对我们进行认真指导和帮助。我们通过参与这些全校性的文体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能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高中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吕学刚、姚红兵和我也正是在高二搭挡成为(6)班黑板报“三剑客”,为班级黑板报比赛赢得了不少荣誉。

10月87届(6)班毕业30周年聚会。

陈家斌老师自撰并书写贺诗。

高二也是人生启蒙的关键时刻,我们对未来的人生之路有好奇,也有憧憬,更多地感觉比较迷茫。陈家斌老师用他“认认真真地教书,实实在在地做人”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用人民教师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敬业精神影响着我们。他还在教学之余,经常和我们同学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化解一个个心理疙瘩。我也一直将陈老师当作我的人生引路人。毕业多年后,我与陈老师经常保持着联系,刚毕业的时候是写信汇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再后来是手机、微信互通有无。每次回到应城,只要是高中同学小聚,我都会与同学商议,一起请上陈老师,喝酒聊天,共话师生情谊。

《华清池》(陈家斌诗,李润泉画)

我高中毕业后,陈家斌老师曾任应城一中副校长、应城实验初中校长、应城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退休之后,他寄情于诗词歌赋,现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孝感市诗词学会会员和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前两年,陈家斌老师接受我的应城一中同班同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李俊平之邀,由另三个高中同班同学陈红生、吕学刚、何晓东作陪,游览陕西西安、临潼、延安、壶口瀑布等风景名胜。他诗兴勃发,创作了《陕西行》系列组诗,我应邀为之配图,也算是一段师生唱和的文苑雅事。

高三(6 )班同学毕业留影

高三班主任张鄂生

步入高三阶段,张鄂生老师任我们高三(6)班主任,他教语文。语文同样是我的强项之一,所以与张老师的交集也比较多。张鄂生老师是湖北沔阳(现为仙桃市)人,幼时经历坎坷,恢复高考后他凭借自学的功底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荆州分院中文系。工作之余,酷爱书画,潜心于书法的研究和创作,博览历代名碑法帖,数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寒暑不辍。

高三(6)班全体男生与张鄂生老师(前排中)合影

作为一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深得晚清书法大家张裕钊的神韵,其用笔沉稳,糅入了行草笔意,又自成风范,张老师的粉笔板书也带有明显的书法趣味。他授课时一口地道的沔阳话,有些发言与应城话有明显的区别,听起来非常好玩,这也增加了我们听课的趣味性。

张鄂生老师(前排中)与6班全体班干部合影

面临高三毕业阶段,同学们基本分为三个心态:成绩好的已经成竹在胸,开始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成绩差的也基本已经放弃,等拿到高中毕业证后返乡务农;成绩中不溜的最为煎熬:考上了最好,考不上倒霉。临考前,张鄂生老师经常到男生寝室与我们夜谈,谈人生历程,谈个人奋斗,也让大家作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总之是不能气馁,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高考。当时我们(6)班的整体实力强于其他四个理科班,最好的证明是每一次考试摸底,我们(6)班进入全年级前20名的同学人数都比其他四个理科班多。实践也证明了(6)班实力强大——高考成绩下来,我们班同学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比例也比其他理科班都高。

高三(6 )班部分同学合影于应城公园

大约十年前,我因公到北京参加审计业务培训,曾经与张鄂生老师联系并见面,在离别20多年后,我们师生又因共同的爱好——书画而重聚畅聊,想想也是难得的缘分。

10月应城一中87届(6)班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参会老师与部分女同学合影。

张鄂生老师在应城一中执教八年后,调入荆州市文物部门工作。再后来从“京漂”到定居北京,先后组织或参与组织过中央电视台《国画五十家》、《书法五十家》、《著名书画家迎春笔会》(三届)和《中央电视台书画展》(三届)等大型书画活动,主导组织过全国青少年特大型书画活动"墨彩杯"第一至第十二届。现为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

10月应城一中87届(6)班毕业30周年聚会,张鄂生老师自撰并书写贺诗。来自:应城一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