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恶性淋巴瘤预防

恶性淋巴瘤预防

时间:2022-10-25 15:25:12

相关推荐

恶性淋巴瘤预防

三、治疗与预后 此瘤对射线和药物均敏感,本组活检术后单用放疗6例,单用化疗6例,放、化疗4例,经随访此16例中疗程足够者13例效果均良好,其中2例多发者单用化疗,现已生存良好。根据本组资料和文献报告[9-12],我们认为此瘤的治疗原则应以放疗和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每一个具体病例在作出明确诊断后,视恶性程度的高、中、低,是单发还是多发而定。局部放疗多用于早期而局限的病变以及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多主张在4~5周时间,前者用大剂量(40~55Gy),后者用中剂量(30~35Gy)。全身化疗多用于多发性以及手术后或放疗后辅助治疗,化疗方案根据免疫表型和临床分期不同可选用COPP、CHOP、COMP和CHOA等。T细胞性宜采用以MTX为主的方案,因易于复发,治疗时间宜长,疗程15~32个月。B细胞性宜采用以高剂量CTX为主的方案,治疗时间宜强烈而短暂,疗程6~12个月。手术适用于诊断性活检、病理骨折需重建稳定性和脊髓受压瘫痪需切除减压者。 本病的预后较其他恶性骨肿瘤好,据Ostrowski等[9]报告,五年与生存率分别为58%和53%,Shoji等[10]报告五年与生存率分别为48%和43%,本组五年与生存率,仅分别为37.5%与15.6%,分析疗效不令人满意的原因为:(1)诊断延误,治疗不及时。本组36例无一例术前明确诊断,一般都在术后2~3周确诊后才开始放、化疗。(2)治疗方案不规范,没有根据组织分类和肿瘤分期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本组70~80年代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多用COPP方案;90年代以放、化疗为主,化疗多用CHOP方案。(3)未做放、化疗或化疗强度与疗程不够。本组生存期长者均为坚持放、化疗者。生存期短的13例中,5例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化疗强度与疗程均不足,4例手术后未做放疗或化疗。此外,生存在5年以上的12例中,核裂细胞型9例,无核裂细胞型2例,淋巴母细胞型1例;2年内死亡的12例中,多形T细胞型6例,无核裂细胞型4例,淋巴母细胞型与透明T细胞型各1例。说明此瘤的预后除与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有关外,还与不同的亚型有关,核裂细胞型的预后较无核裂细胞型好,而多形T细胞型和大细胞间变型的预后最差。

二、诊断标准 在骨组织发生恶性淋巴瘤时,应尽力确定其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我们复习文献,并根据本组资料认为诊断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标准为: (一)肿瘤的首发(甚至唯一的)部位或症状必须在骨骼,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即使到了中、晚期,肿瘤发生扩散或转移时,一般其发展规律是依次由原发骨骼到邻近组织或附近淋巴结,再到肝、脾、骨髓,最后到外周血。本组首发部位或症状均在骨骼,出院随访中发生扩散或转移者,均符合上述规律,而免疫酶标检查,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36例均为阳性,B细胞抗体(CD20)24例阳性,T细胞抗体(CD45RO)12例阳性,单核细胞抗体(MAC387)均阴性,能够排除Ewing瘤、小细胞骨肉瘤、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未分化癌等易混淆的肿瘤,病理诊断骨恶性淋巴瘤无疑。 (二)临床及其他各种辅助检查未发现其他组织系统有原发肿瘤。本组各例的X线检查、B超、CT、MRI、骨显像、淋巴结活检、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等检查,除骨破坏外,未见白血病或骨以外的淋巴瘤,能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的骨扩散或骨转移,以及白血病的骨浸润。 (三)发现骨破坏6个月后,才有其他部位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发病6个月内未出现其他处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仅有单骨或多骨破坏性病变,在其他部位无任何造血组织受累。 若骨、淋巴结或/和软组织病灶并存,或发现骨病灶6个月内出现淋巴结和软组织病灶;若原发于淋巴结或/和软组织的淋巴瘤确诊后才出现骨病灶,临床上都应诊断为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为恶性淋巴瘤的骨侵犯。

讨论 一、发病情况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最多见,但在淋巴结外淋巴网状组织与任何器官均可发生。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习性与淋巴结内基本相似,但以非何杰金淋巴瘤为主,何杰金病很少见。消化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原发于骨者少见,根据美国1973~1975年统计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仅占结外淋巴瘤的4.8%,全身骨骼均可受累,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文献报告以骨盆、股骨、脊柱和下颌骨多见,40岁以上多发[7]。据国内冯乃实等统计,骨恶性淋巴瘤占恶性骨肿瘤的4.4%,男多于女(34/12),年龄以30~60岁为多,部位以骶骨、锁骨、胸骨和胫骨为多。本组占同期恶性骨肿瘤的4.2%,男多于女(23/13),平均年龄40.5岁,部位以脊柱和骨盆为多。此瘤常为单发,亦可多发。本组单发30例,多发6例,多发者的比例较Ostrowski等报告的略小。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此瘤的真实发病情况将会进一步被认识。

36例肿瘤标本病理分类:B细胞源性24例,其中核裂细胞型11例,无核裂细胞型8例,混合型5例;T细胞源性12例,其中多形T细胞型6例,淋巴母细胞型3例,透明T细胞型3例。住院期间有1例T3~4椎体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块伴完全性截瘫者,病检误诊为结核,按结核治疗,病情加重,再次病检方确诊为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大细胞间变型,术后截瘫无恢复,未用放、化疗,1.5个月后死于肿瘤广泛扩散,全身衰竭。另1例确诊后未治疗出院服中药。其余34例症状减轻,病情好转,截瘫者截瘫部分恢复出院。 随访2~,获得随访结果者31例,出院后3个月内5例不全截瘫的患者截瘫完全恢复。出院后2年内肿瘤复发、扩散和转移者15例,其中未再治疗而死亡12例,最短生存9个月,最长生存2年,平均生存15.6个月。复发后再化疗者3例均有效。现31例中生存2~4年良好者7例,5~9年良好者7例,10~良好者5例,五年与生存率分别为37.5%(12/32)与15.6%(5/32)。

恶性淋巴瘤预防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2~62岁,平均40.5岁。单发30例,其中位于脊柱12例,骨盆9例,股骨5例,肱骨3例,肩胛骨1例。多发6例,其中1例同时侵犯左侧肱骨、肩胛骨、第7肋骨及髂骨;1例同时侵犯顶骨、枕骨、上颌骨和锁骨。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8个月。均有患部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叩压痛,10例有肿胀,6例有肿块。位于脊柱者中1例完全截瘫,5例不完全截瘫,5例有神经受压体征。36例中,6例有畏寒发烧,盗汗,重度贫血。32例查血沉和碱性磷酸酶,30例升高。18例骨显像显示病变区均有核素浓聚。24例做骨髓涂片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包括36例X线检查,8例CT和4例MRI,表现多有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和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骨质增生,但无特异性。10例位于长骨者,最早的X线特征是髓腔部分破坏,并有小区域松质骨的侵蚀,逐渐变成大部分受累,进而破坏骨皮质,广泛性虫蚀样溶骨性破坏,4例病理骨折,4例有轻度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12例位于脊柱者,11例为椎体溶骨性破坏压缩变扁,椎间隙基本正常,3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影,8例肿瘤侵入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14例位于扁骨者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出现溶骨性破坏,由点状虫蚀样到大片溶骨性缺损,少数有散在成骨。治疗与结果 36例中手术治疗19例,其中肿瘤椎体切除脊髓减压椎体钉固定与植骨或骨水泥填塞5例,肿瘤椎体切除脊髓减压椎间嵌入植骨1例,肿瘤椎弓切除Lugue环固定1例,肿瘤边缘性切除12例。术后局部放疗9例,全身化疗6例,未做放、化疗4例。肿瘤诊断性活检术17例,确诊后单用局部放疗6例,单用全身化疗6例,放、化疗4例,未治疗1例。

恶性淋巴瘤预防结论 病检和免疫组化是确诊与分型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放、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可根据免疫表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少见的结外淋巴瘤。1901年Wieland首先描述此瘤的表现;1932年Oberling等将此瘤命名为网状细胞肉瘤以区别于Ewing肉瘤;1939年Parker等首先报告17例骨网状细胞肉瘤,从临床病理角度确立了本瘤的诊断,此后国外已屡见报道;1956年周人厚等首先在国内报告;1986年刘子君等分析首组病理;1993年WHO骨肿瘤组织学分类为骨恶性淋巴瘤。由于它的多样性(multiplicity)或称异质性(heterogeneity),造成诊断困难,个别病例的诊断在国内不同单位间也有分歧。为了提高诊治水平,现总结我院1970~1996年诊治的36例病例资料。资料与方法 复习我院骨科1970~1996年出院登记的骨恶性淋巴瘤58例,除去病检资料不全者9例,住院期间发现有表浅淋巴结、纵隔或腹腔淋巴结肿大者8例,疑白血病骨浸润3例。住院时无表浅淋巴结与肝脾肿大,腹腔与纵隔无包块,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不超过40%,而病检报告为骨恶性淋巴瘤者38例。经3名病理医生按1985年成都会议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重复观察,有的补做免疫组化检测,重新分类,通过LC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最后符合骨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者仅36例。

结果 手术治疗19例,术后放疗9例,化疗6例。诊断性活检术17例,确诊后单用放疗6例,单用化疗6例,放、化疗4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2~,获得随访结果31例,2年内死亡12例,现存活19例,五年与生存率分别为37.5%(12/32)与15.6%(5/32)。

方法 恶性淋巴瘤预防回顾性分析此瘤36例,均无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原发于骨骼而无任何其他组织起源的证据。均经病检,特别是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B细胞源性24例(核裂细胞型11例,无核裂细胞型8例,混合型5例),T细胞源性12例(多形T细胞型6例,淋巴母细胞型3例,透明T细胞型3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