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银翼杀手》 不断崩毁的世界 人也可以有梦想吗?

《银翼杀手》 不断崩毁的世界 人也可以有梦想吗?

时间:2019-11-28 19:18:22

相关推荐

《银翼杀手》 不断崩毁的世界 人也可以有梦想吗?

传说,好莱坞在计划开拍《银翼杀手》时,菲利普·迪克就对剧组的改编感到非常不满,觉得好莱坞在恶搞他的小说;但等到雷德利·斯科特接手这企划,并让菲利普·迪克看到剧本与毛片时,菲利普·迪克又感动得无话可说。

读完菲利普·迪克的原著之后,我大概可以想象这是怎么回事了。

本书的背景设定在核战结束后,大部分的人类都移民到了火星,靠着大企业生产的「仿生人」来开荒辟野。然而,由于新型的仿生人太过聪明,8名仿生人不甘于被人类奴役、遭受非人道地对待,潜逃到了地球,隐姓埋名地混在人群当中。

故事主要描述专门猎杀这些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里克,从早上出门,接下了一个追捕六个逃亡仿生人的任务,然后到隔天早上回家。

本书就讲这杀手的一天,但「一天」这小格局的情节,就足以让菲利普·迪克问出一个最基本却也最庞大的哲学问题:「『人』是什么?」

跟不久前读的威廉·吉布森《神经唤术士》相比,同样是影响「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经典大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显然好读许多。

一方面,菲利普·迪克的文风相当平易近人,且本书还有些轻松诙谐,就算不是很硬底子的科幻读者,也能从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独白或对话之中,了解书中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本书格局虽小、故事较单纯,但许多情节转折、展开,却能让人感到乐趣十足,菲利普·迪克笔下那种疑神疑鬼、自我怀疑的诡谲氛围,配上本书主角的一种「痞子」个性,即便只是一些内心小剧场的描写都让读者看了不禁觉得有趣。

不管东方、西方,哲学家都在探问,到底是什么让人类如此的不一样?人类与禽兽的差异何在?

菲利普·迪克用「科幻」的架构来提出假设:如果科技已经进步到,我们能制成生理结构完全无异于人类的「仿生人」,电脑程式已经可以模拟人脑的运作思考,那么人类是否就不再特殊而神圣?

小说中的设定是,仿生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人有「同情心」、「感同身受」的情感,那是人造脑所缺乏的。(我们大可理解为西方古典主义所谓的「神性」、孔孟儒家所谓的「仁心」)

不过这种同情心,也在人类社会中闹出不少笑话。像是在那动物都濒临灭绝的后核战世界,为了满足人类的「同情心」(以及虚荣心),饲养宠物变成了一种彰显地位的时尚行为;没钱的中产阶级只好退而求其次,摆个电子动物在家里做做样子。而里克就是因为受不了家里只有买电子羊,整天郁郁寡欢,希望可以饲养真正的活物,不惜接下这份危险的任务。

另一个有意思的设定:默瑟教。基本上有些类似基督教信仰结合VR科技,透过「共感箱」,可以一起去体会圣者受难的当下,且所有连线的信众将同喜同悲、相互陪伴;这默瑟教也因此拥有了种种「利他主义」的信条,大家都无条件去遵守,成了普世信仰。

如果说仿生人是理性到近乎冷血、没有道德观;那么书中的默瑟教就揭示了人类感性却盲目愚昧的本质。某种程度上,「宗教的慰藉「就和书中的广播节目、情绪调节器一样,只是人类逃避现实、放弃思考的方法之一。

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糟糕、令人绝望,严重的核污染、极端贫富差距、孤独等,地球文明摇摇欲坠,穷人与低等人类只能在废墟中等死。「有情感」的人类不如此麻痹自己,大概也过不下去。

老圣者默瑟的形象,基本上是受难的耶稣与不断推大石的薛西佛斯的结合:默默承受恶人的攻击,不断地爬坡,即使每次都落入死亡的深渊,又一次次地重新往上爬。

「希望」,这是本书借「默瑟教」给出的另一个对「人类」的定义。当你明知万物皆有所终、人都难逃一死,可是却依然心有向往,梦想更好的生活与成就(或养一只宠物),相信自己是有某种「现实以外」的意义与价值的,这种「超越」(或渴望超越)的精神,正是人类心灵伟大之处。即便宗教是场人为的骗局、它们的教义与信条都是谎言,但我们心中的感受与想象,对我们自己而言却再真实不过。

各位可能注意到了,原文书名的问句「仿生人会梦想拥有电子羊吗?」其实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这在讽刺男主角里克(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与同情心,煞有介事地照顾着电子羊,这样附庸风雅的荒唐行径;另一方面,它也在问,没有情感的仿生人,也会有梦想与渴望吗?

里克追捕的那些仿生人,他们如此地想存活下去,不就已经证明了他们跟没思想、没自我的机器是有区别的吗?还有仿生人想要站上舞台唱歌剧、对艺术画作心生喜欢;甚至因为对爱人感到生气,而杀了一只羊,这难道能说他们是没有感觉的物品?相较之下,有些人类可以对仿生人极尽痛恨、鄙视之能,可以无期地将其蹂躏、奸杀,还依然心安理得,这又算人该有的样子?当那些仿生人拼死求生时,受资本与娱乐给豢养着的、坐吃等死的「人类」又算什么呢?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告诉主角/我们,「生命」的定义,似乎也不如我们所想得那么简单。「人」与「非人」?这样的问题或许当我们放下人类的狂妄自大后,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讲到这里,各位可能可以了解菲利普·迪克对于电影《银翼杀手》的复杂感受了。因为电影忧郁、沉闷的调性,与小说试图营造的荒谬、幽默与嘲讽,相差甚远。

可是就整体来看,雷利·史考特与他的团队,又完美地呈现了战后末世那种阴暗、破败的城市景象,故事的核心也完美地抓住了菲利普·迪克在书中所探问的生命终极命题;且雷利与演员鲁格·豪尔可说是用了更阴晦,却更诗意的方式来重写菲利普·迪克的故事。

结果就是,其实原著小说竟比电影来得更好懂、更有娱乐性一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