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从结绳记事到中文输入法 汉字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保证了文明的传承

从结绳记事到中文输入法 汉字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保证了文明的传承

时间:2022-08-24 18:59:19

相关推荐

从结绳记事到中文输入法 汉字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保证了文明的传承

导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唯一没有被中断的古文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才保证了中华文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而中华文明(文化)与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则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核心力量。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文化)的载体,汉字无疑是中华文明(文化)这顶璀璨王冠上的明珠。而汉字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与强大的生命力,确保了中华文明(文化)能够一枝独秀、长盛不衰。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仅存并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形体及其变化、书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承载着古文化诸多信息的“活化石”。而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内涵,可谓“一撇一捺都有故事”!

今天,我们就以历史为时间轴,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及其对中华文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汉字前身是“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易·系辞下》

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双手得到解放,直起了腰杆,从而可以看的更高、更远,同时又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让人类开始了征服大自然的征程。而结绳记事的出现,则标志着人类已进入记忆、阅读阶段。

在文字未出现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先人们就是采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的。根据史料的记载,我国先人结绳记事的方法,是大事结大结,小事结小结。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

通过比对甲骨文,我们就可发现,甲骨文的字形结构类似于打结的绳子。准确来说,甲骨文就是形象化了的“结绳”。所以说,汉字最初是从“结绳记事”演变而来,当然,这一过程是经过漫长的演变才形成的。

“结绳记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蕴藏着无穷的变化,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基础。二进制中的1、0分别对应绳结及绳结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理论上用“结绳”的方法可以记录任何事。

但是,由于在远古时代计算机还没有出现。而随着信息量的增多,结绳也越来越多,此时,“结绳记事”的缺点就显露出来了。因为单靠人脑已无法识别海量的结绳信息,而且,结绳的保管也不方便,如果不小心弄混了不同结绳的摆放位置,那就前功尽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比“结绳记事”更高效的信息承载体的出现,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了。

文字诞生:黄帝统一华夏(原始部落联盟),文字应运而生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尽,而是出现了新技术”;同样,文字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缺少绳子,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黄帝统一华夏后,标志着中国从原始个体部落阶段,进入到原始部落联盟阶段。此时,各个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靠结绳已无法有效传递信息,所以,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黄帝就将创造文字的工作交由史官仓颉及沮诵处理。

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

沮诵、仓颉两人不负黄帝所托,终于创造出了文字。这一不世之功也感动了天地,令天空下起栗雨,鬼怪为之恸哭。而文字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

当然,仓颉造书只是个神话传说。事实上,汉字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集体创作过程,沮诵、仓颉两人更可能是收集、汇总了各个部落的符号,然后整理、发布了一套通用的交际符号—即汉字的雏形。

从甲骨文到篆书:华夏大地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以及共同的文化认同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而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也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从而形成了“ 汉字七体”,即: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具备了传承性 公元 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意外在药店所售的“龙骨”上发现有契刻的符号,从而使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得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

甲骨文的出现使中华文明(文化)具有了可传承性。但是,此时甲骨文(知识)被少数奴隶贵族们所垄断。

2、青铜器取代甲骨成为文字的载体:金文应运而生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殷商的祭祀宗教

商朝人非常崇拜鬼神,上至国家战事,下到平民生老病死,甚至是日常出行,都要找巫师用龟壳来占卜吉凶。而从殷商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祭祀鬼神的就占了大部分。

由于甲骨文主要是占卜用语,而且字的总量太少,无法表达更复杂的信息。而在西周取代商朝后,国家疆域扩大,各诸侯国之间需要沟通的信息量增大,甲骨文显然已无法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金文应运而生。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在西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已成熟,青铜器(主要是鼎)就取代甲骨成为文字的载体。

甲骨文随着殷商的灭亡而消逝,金文取而代之。而从甲骨文到金文,不仅仅只是文字的载体不同,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小篆的出现是个里程碑:统一的文字使华夏大地形成共同的文化 李斯作《 仓颉篇》,中车府令 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

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随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文字不统一,存在“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单“宝”字就有194种形态写法。为此,丞相就以秦国的大篆为基础,参考其它六国的文字,删繁就简,废除异体字,从而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史称“秦篆”,又称“小篆”,并将小篆作为秦朝官方的规范文字。

小篆是中国首次系统地将文字书体标准化的产物,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统一的文字使华夏大地形成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认同则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纽带。

综上所述,从甲骨文到篆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而文字的统一,不仅促进了文化下移及文化的传播,而且逐渐在华夏大地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以及共同的文化认同,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字涅槃重生,并从贵族专属品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总的趋势是字体总量越来越多,而字形越来越简化。其中在隋唐时期,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事实上,汉字的简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信息量的增多,传播介质的优化(从甲骨到纸张),以及对知识传播的需要(文化下移)。都需要更高效、更简洁的汉字,所以,汉字必须与时俱进,而这,也是汉字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但是,汉字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1、汉字第一次危机:汉字拉丁化风波 清末民初时期,一些留洋归来的新兴知识分子,认为是汉字的艰深难懂,才造成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他们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倡议废除汉字,并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文化)的载体,如果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那么,中华文明(文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

2、汉字第二次危机:数字时代的考验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计算机的出现对汉字来说,却是一个灾难。因为当时的计算机是无法输入汉字的,这使汉字面临着被边缘化的窘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简体字及汉语拼音的推广,在数字时代挽救了汉字。同时,也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且,通过推广简体字与汉语拼音,成功使几亿人民脱盲,将从古代至建国前只有少数人才能认得的汉字,转变成了今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识字率。事实上,直到此时,汉字才算真正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综上所述,汉字之所以成为“活化石”,并不是因为它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而是因为汉字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所以才能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随着汉字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华文化也开始扎根民间,并发展壮大,生生不息。

结语

从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 ,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跨越。而文字的出现,则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首次系统地将文字书体标准化,小篆应运而生,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统一的文字使华夏大地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与文化认同,则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纽带。

汉字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是中华文明(文化)能够薪火的核心力量。从“结绳记事”到“汉字七体”再到简化字,几千年来汉字一直没有停止过化繁为简的步伐,这个过程也是文化下移及文化传播的过程。

而通过推广简体字及汉语拼音,使汉字在数字时代迎来涅槃重生。成功使几亿人民脱盲,并且将从古代至建国前属于少数人所掌握的汉字,转变成今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识字率,真正让汉字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新长征。汉字的自我优化之路不会停止,精彩继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