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古代照明是奢侈的事 穷人没钱买灯油蜡烛 只能“囊萤映雪”吗?

古代照明是奢侈的事 穷人没钱买灯油蜡烛 只能“囊萤映雪”吗?

时间:2020-12-27 03:37:25

相关推荐

古代照明是奢侈的事 穷人没钱买灯油蜡烛 只能“囊萤映雪”吗?

元代盛行“杂剧”,就是把歌曲、舞蹈、宾白都结合起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杂剧”有成熟的文学剧本,剧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一个元杂剧作家叫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他是淄川人,和后来的清代著名作家、写《聊斋誌异》的蒲松龄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淄川”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

在贾仲名的一出杂剧作品中写到过一个典故叫“囊萤映雪”,讲的是两个读书人的故事。这两个人都是东晋时期的大臣,年少的时候都刻苦读书,但因为家贫点不起油灯,为了读书想了很多办法。这两个人的故事都出自于史籍《晋书》。

囊萤映雪-车胤

囊萤映雪-车胤

东晋有个人叫“车胤”,车胤年少的时候就博览群书,他非常聪颖好学。但是因为家里贫寒,所以没有足够的灯油让他能够点灯夜读。车胤发现萤火虫能发光,于是在夏天的夜里车胤就每天晚上捉几十只萤火虫放在白色丝袋里作为照明工具。这样就可以夜以继日地读书了。

囊萤映雪-孙康

囊萤映雪-孙康

东晋还有一个人叫“孙康”,他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日夜苦读。可是孙康家里很贫困,没钱买那么多灯油供他照明读书,孙康觉得很苦恼。尤其是冬天的漫漫长夜,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孙康觉得非常可惜。有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之间发现窗外有白色的亮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到外面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天地之间银装素裹,透着亮光。孙康灵机一动忽然想到,能不能利用雪光来读书呢?于是孙康就拿着书到雪地里,映着雪光读书。

“囊萤映雪”的典故主要是讲励志上进的精神。那么古代家贫者究竟以什么来照明呢?

三国“针神”薛灵芸

三国“针神”薛灵芸

东晋故事集《拾遗记》里说,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宫里有一个宫人叫“薛灵芸”,因为她擅长针工,晚上在帷帐之中裁剪缝制衣裳时不用点灯也可以立刻裁好缝好,所以宫中称薛灵芸为“针神”。薛灵芸入宫的时候,为了迎接她的到来,魏文帝下令在距离京城几十里的路上就点起蜡烛久久不熄。路边还筑了一座三十丈高的高台,台下遍起很多蜡烛围绕,从上面看就好像流星坠地一样壮观。这座高台就是叫作“烛台”。

麻蒿

麻蒿

但是薛灵芸本身就是个贫家女子,同是这个故事里,说她“居生贫贱,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意思就是说,薛灵芸家里贫贱,每天晚上和邻居家的妇女们一起做些纺麻这样的活,都是用“麻蒿”这种草本灌木堆起来生火,这样可以照亮。

《拾遗记》

《拾遗记》

同是在《拾遗记》这本故事集里,讲到东汉有个叫任末的人,家里贫寒,很好学,他把荆条制成笔,用树的汁液当作墨来写字。晚上任末在月亮和星星的照耀下读书,如果是没有月亮的黑夜,他就点燃麻蒿照亮。读书的时候如果有所领悟,就在自己的衣服上做笔记。

任末在自己临终的时候说,“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意思就是说,如果是一个人很好学,那么虽然死也好像仍然在世一样。如果一个人不好学,即便活着也只是一具没有精神和灵魂的行尸走肉罢了。“麻蒿”是古代贫家常用的照明、取暖材料。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