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忽悠唐僧去西天取经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忽悠唐僧去西天取经的?

时间:2021-03-02 15:03:38

相关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忽悠唐僧去西天取经的?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西游记》里,唐太宗高调回归,接下来,自然就是高规格的水陆大会了。领导搭台,这就得有人唱戏。唱戏的人,不用说,正是西天取经理论上的男一号,玄奘同志。

且看原著这段描述:“那法师(玄奘)正聚众登坛,讽经诵偈(水陆大会演讲)”,太宗设午朝,宣玄奘入朝。玄奘的反应呢?“一闻有旨,随下坛整衣,前往见驾”。“一闻”、“随下”这两个动作跟进很有意思,表示反应很迅速。领导来指示了,演讲的事,当然可以先搁一边。领导的事,才是正事!

入朝,面圣。太宗龙椅端坐,道,“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蝠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的反应,自然是叩头谢恩。太宗接着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如不弃”,这话很有杀伤力。

一,表态一下,自己从善敬佛,很虔诚。

二,巧妙地拉进君臣之间的心理距离。玄奘呢?心中一暖,深情地看了皇上一眼,满满感动地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

此时在场的文武百官,早被这场君臣交融的画面深深打动,感动坏了,纷纷鼓掌喝采。当然,这个效果唐太宗很满意,“喜之不胜”。很明显,这就是一场秀。不过,秀还没完。接着,太宗“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中状元怎番情景,敲锣打鼓的。就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那种。

一时间,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这一趟走秀,事件的基调基本就定下来了。

一,当朝皇帝崇佛,佛派有市场。

二,玄奘为皇帝指定的大唐区域佛派首席代言人。

此时当事人玄奘的心情呢?恐怕是得意的。大家在人群里多看了一眼,却道是“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指指点点,亮瞎了凡胎俗眼。但玄奘却不知,自己的人生此时已被架在台子上。后面的路究竟如何,都得咬着牙走下去。

不其然,水陆大会正会上,玄奘主席台演讲,正享受了聚光灯带来的乐趣,以及粉丝团虔诚地尖叫。忽然,观音菩萨现身了,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及玄奘并着满朝文武呢,本还沉浸在一场全民“狂欢秀”当中,尚未缓过神来,观音接着丢下一句话:“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简单说,西方有超生秘籍,可以送你,但快递费贵,不包邮,你得自己取。

唐太宗一听,嘿,免费的,那敢情好,我大唐有的是人力。于是回过脸问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百官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低头看看脚,不约而同地想着后退一步。也对,西天十万八千里。东土大唐富贵之地,吃香喝辣多好,谁愿意受这个罪。

这水陆大会,可是热热闹闹的现场直播,冷场了,秀就白做了。自然得有人跳出。玄奘一看形势,不跳出来是不行了。

第一,他是会场主持,佛事宣讲团男一号。

第二,这身袈裟李老板送的,拿人家手软。

第三,袈裟实在太亮眼了,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太引人注目啦,根本躲不住。

只见玄奘借歩侧身上前,“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当然,玄奘这话,其实也并非信口就来,是经过深思的。“效犬马之劳”,表示我这是替领导效力。“与陛下求取真经”,表明这个经是为领导取的。“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表态我这趟出差为的是领导您的家族产业。你看,短短一段话,满满地都是以领导为中心。

太宗的反应呢?当然是很高兴。为了加强君臣之间的纽带,世民仅仅握着玄奘的手,饱含深情道,“法师,辛苦了,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说到做到,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为何要拜兄弟?两个原因,一,作秀,下面坐着很多“记者”和群众,这是树立自己亲善形象的大好机会,二,拜为兄弟,即一家人啦,玄奘取得经,就是自己取得经,“法律”上有连带关系。自己有经书的使用权,即便将来有纠纷,“产权”也清晰。这是关键。

当然,唐太宗此举,玄奘是很感动的,话从嘴边涌出:“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话说完,玄奘其实是有后悔的。

这在后来寺院内部的小规模恳谈交流会上,就有小和尚做了近身采访,“师父、师父,请问您为何要签下取经这个项目。当时您是怎么想的。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当真只是情怀吗?”玄奘看了小和尚一眼,叹了口气,道,人生,是很复杂的,你能左右的,都不是人生,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玄奘纠结心态,原著倒是辛辣地揭开:“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发了弘誓”,是当时头脑发热,“不得不”,是真实心理活动,身不由己,“受王恩宠”,拿人家东西手短,没办法。

当然,玄奘在签约会上流露出的丝毫犹豫,老道的世民哥哥早看在眼里。尔后的践行会上,世民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喝酒,中国人词典里,是增进情感的好办法。酒里一捻土,这叫走心。然后,世民哥哥还不忘给玄奘取了个响亮的艺名,“唐三藏”。一脸善意。可这善意底下,却刻着深深地警醒:御弟啦,你要记着,你是大唐人,你首先是姓唐,然后才是姓陈,其次,要明白你此去出差,不是旅行,官方任务是取回三藏真经。三藏就是你,你就是三藏。

玄奘使劲地点了点头,马向西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