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200字

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200字

时间:2024-01-12 20:32:22

相关推荐

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200字

到底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到底自己该向哪里生长?

华罗庚成长励志故事

华罗庚(19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常州金坛区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时候酷爱思考,常因过于专注思考而被同伴戏称为“罗书呆子”。12岁时,从县城的仁劬小学毕业后,他进入金坛县初级中学。王维克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并尽力培养。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为交不起学费中途退学了。退学后回家帮父亲管理杂货店,所以一辈子只有初中毕业证。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专的所有数学课程。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学业。1928年,18岁的华罗庚被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推荐到金坛中学当职员。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年他患了伤寒,卧床五个月。从那以后,他的左腿瘫痪了。但是,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努力学习。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解五次代数方程的论文有误:一个12阶行列式的值不正确,于是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投寄到了上海《科学》杂志上。1930年,这篇文章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当时华罗庚只有20岁。正是这篇论文,彻底改变了华以后的人生道路。

华罗庚27岁赴剑桥大学深造。在剑桥大学的两年时间里,华罗庚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努力去拿外国学位,而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研究和攻克一系列数学难题上。不久,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并成长为一位颇受瞩目的青年数学家。

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这篇论文,大为赞赏。四处打听华教授是哪所大学的,大家都说不知道。恰好数学系有个叫唐培经的老师认识华罗庚的。他告诉熊清来,华罗庚并不是大学教授,只是一个自学成才的青年。熊清来渴求人才,不在乎学历。他立即要求唐培经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唐培经拍摄了华罗庚到北京前门火车站接华回金坛的照片。华,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一条腿断了,拄着拐杖走进了清华校园。

起初,他在数学系做助理,管理和发送信件和打字,保管书籍和资料。他边工作边自学。熊清来还让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去教室。勤奋好学的华罗庚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知识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熊清来很重视这个年轻人。有时候遇到复杂的计算,他会喊:“华罗庚你过来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提升为助教,然后是讲师。后来,熊庆来送他去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28岁的华罗庚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授。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20世纪著名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才华横溢。他说:“你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但华罗庚说:“我不想拿博士学位。我只想做一个求学者。”"我来剑桥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位。"近两年来,他潜心研究堆素数理论,发表了18篇关于韦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的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家杰出的智慧和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赴美讲学,并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以高薪聘请为终身教授。他家人也在美国定居,有房有车,生活非常安逸。当时,许多人认为华罗庚再也不会回来了。

1950年,华罗庚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后被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邀请成立数学研究所,并出任首任所长。

新中国的诞生触动了华罗庚热爱祖国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此外,他还给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敦促他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透露出一颗热爱中国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校园,被任命为数学系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他数学研究的真正黄金时代开始了。他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还热情关怀和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他为应用数学的研究、实验和普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华罗庚几十年来共发表重要数学论文152篇,数学著作9部,数学科普著作11部。他还当选为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数学家华罗庚诞辰109周年##人物##名人##院士##清华大学#

#故事推荐#

没人天生就是好父母,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这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达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和心理学研究经历,向我们讲述了童年逆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以及逆境对我们人生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这些故事将激励我们更积极地去面对未来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本书作者梅格•杰伊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教授,作品多次发表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以及BBC、TED上,目前她的书已经被翻译成12种语言。

说起童年,很多人会觉得感觉美好、无忧无虑,正常的童年确实如此,但也有很多人的童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父母肆意打骂,被兄弟姐妹联合挤兑,被同学嘲笑欺凌,甚至被性骚扰、虐待,失去亲人等等。这些不幸的经历在我们长大后,依然会有或深或浅的影响,让我们感到压抑和痛苦。

其实,你不是孤身一人!要真正坦然面对曾经的童年创伤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人事业有成,在外人面前很有力量,但家里一通电话就可以立刻让他崩溃,或者深夜从噩梦里醒来,会滚入“深渊”。那些伤痛实实在在的在心底扎根,一按开关,负面能量就席卷而来,它的威力很强。

我们解决它应该怎么做呢?第一,要改变我们自身特殊性的错误认知,我们对自己错误的认知觉得只有自己很不幸,是个别类,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懂,但事实上,我们是特殊却又不是特殊的。这是因为很多人的童年都属于不正常的童年经历范畴,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一些变故,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交流,假装正常罢了。

其实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大多数人都曾拥有过不寻常的童年,所以当你因为童年经历而感觉痛苦时,你要相信并不是只有自己是这样,不要自卑,可以找值得信赖的人讲出来。你要相信童年逆境和不幸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解童年逆境对人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事实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逆境和不幸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在某方面的能力,让我们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凭借这方面的突出能力,发展得更加出色。

实际上,不幸的遭遇首先带给我们的是激情和毅力,我们都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就需要长久的激情和毅力,如何去激发出长久的激情和毅力呢?作者在众多的接诊中,发现愤怒在这方面的作用,而愤怒往往来自于一些不幸的遭遇。但也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愤怒的情绪时,愤怒的方向是要指同问题,而不是指向人。

逆境和不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警觉性。这种警觉性也可以叫预知能力,它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有巨大的帮助,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威胁,防患于未然。即使最后无法改变事态的发展趋势,至少也能为我们提供时间上的优势,更早更充分地为解决问题准备。

最后,童年的逆境和不幸还能够培养我们受欢迎、被了人喜爱的能力。这种情况主要针对的是诸如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等不能够得到父母正常关爱的人群。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真正的一帆风顺的,困难、矛盾和斗争始终和我们的人生相辅相成,逆境和困难是永远存在,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世界还在运转,不同形式的挑战会接踵而至,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如今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好像一个升级打怪,一个怪物刚打完,另一个等着你了。因此,作者就强调了“爱”的力量,我们只要活着,就要对生活保持爱,去爱别人,去建立爱的关系,从别人爱的回馈中获得一些力量,去获得安全感和慰藉。

成长的故事

YouTube精选字幕组

这是养了只狗吗?荷兰大叔救助一只黑面小羊,到家秒变“爸宝羊”

11:33

宝宝巴士故事,为0-3岁幼儿、4-6岁幼小衔接、7-12岁小学阶段分龄创作,满足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需求!原创好故事,放飞孩子的想象力,用耳朵感受大千世界的神奇!#育儿# #育儿好书推荐# #阅读阅美# #睡前故事# #幼儿绘本# #亲子教育# #幼儿绘本# #4-5岁绘本故事# #童书绘本##亲子#

一代七人团面对80整日研究孙子兵法,终于成长为时代老大,让整个乌托邦姓时的故事!

那些耳濡目染的传奇故事,伴着我们成长

人生无处不风景

倚天后传:张无忌六个儿子叱咤江湖,其中大儿、二儿母亲是黄衫女

今天周一,元宵节后上班第一天。

都说节假日后的周一,也是自我觉醒的开始。所以我读了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20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尚处在二战余温中,百废待兴,而那不勒斯的故事,就在这个背景下缓慢拉开序幕。

女主人公莉拉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底层家庭,无何止的泼妇骂街和家属暴力,成为她成长环境的日常。可她不甘于眼前的现状,先努力求学,后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开了一家鞋厂。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她却受够了一潭死水的婚姻,毅然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离家出走,从零开始,继续寻求新的生路,最后一跃成为事业有成的白领。

同样自救的,还有家境比莉拉好很多的莱农,可她在初中时开始厌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就在此时,曾在关键时候拉过她一把的莉拉挺身而出,为其出钱出力,并承诺:“我给你钱,你要一直学下去,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

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莉拉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让莱农重拾读书的热情,并一路坚定到大学。她把自己多年来的所有不服和愤怒化为文字,写出一部小说,后一举成名,成为那不勒斯的名人。

如果没有当初坚定地选择读书,如果没有好友莉拉的报恩相持,就没有如今的莱农。她先被莉拉引领到正路,而后靠自己改变了命运。

那不勒斯就像一张大网,把所有人禁锢其中,可两个女孩却通过自救,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逃出魔窟走了出去。

古人说,“人不自救,天也难佑”。命运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乐知天命的人,浑浑噩噩也可以渡过一生;放手一搏的人,被冲刷上岸,翻开命运新的篇章。

所有向上的路都不好走,很难很累,那些不愿意尽力一搏的人,不喜欢走出安乐窝,都在角落里日渐衰落。

唯有靠自己,才能一步步踏遍荆棘,走向更远方。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我要上 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黄石头条# #自救# #女性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