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专家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

专家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

时间:2021-07-23 02:25:39

相关推荐

专家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治愈率低,给患者带来了身心上的双重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那么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呢?其主要症状是什么

1详细介绍一下什么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治愈率低,给患者带来了身心上的双重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那么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呢?其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呢?

病因

1、化学因素:化学物品以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多见,常见引发此病的药和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剂及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如异烟肼)、 吸虫药 、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甲基硫脲嘧啶)等。

2、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γ射线等。接受放射线治疗或过于频繁的诊断性照射,患再障的危险度为对照组的10倍。

3、生物因素:与再障发病关系密切的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肝炎病毒,肝炎引起再障的机理,是由于肝炎病毒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直接毒害作用的结果;从胚胎发生学角度看,肝与骨髓均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此种抑制因子与肝-骨髓可能有交叉作用。

4、其他因素 长期未经治疗的各种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垂体前叶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均能引起再障,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也可转化为再障,称AA-PNH综合征。关于发病机理,至今尚无满意的解释,一般形角地归纳为种子(造血干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和虫子(免疫异常)三者的相互影响。

发病机制是错综合复杂的,有些患者由于干细胞缺陷,有些患者由于造血微环境的损伤,有些患者则由于血中有抑制因子或细胞的抑制作用。再障是一组多种病变,它们的性质不同,治疗的方法、产生的疗效也有差异。

分型

分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

再障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我国学者把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型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

1) 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

2) 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的高温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感染等。感染的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

3) 出血: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可有鼻衄、龈血、眼结合膜出血等。所有脏器都可有出血,但只有开口于外部的脏器出血才能为临床所查知。临床上可见呕血、便血、尿血,女性有阴道出血,其次为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出血部位由少增多,有潜表转为内脏,常预兆会有更严重的出血。

2、慢性型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急性型轻。

⑴、贫血: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经输血症状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

⑵、感染:高热比急性型少见,感染相对容易控制。

⑶、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久治无效的晚期病人有发生脑出血者。此时,病人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和呕吐。

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一般为三低一高(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淋巴细胞高)。再障又分急性再障(AAA)和慢性再障(CAA)。

急性再障的标准是发病急、贫血、严重感染和内脏出血。血常规化验为血色素(HB)下降快,网织细胞<1%,血小板(PLT)<2万。骨髓象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系统高。非造血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

慢性再障标准是: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形成三低一高。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骨髓象是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晚幼红增多。

1、国内诊断标准 国内对再障的诊断标准曾有多次讨论,1987年第四界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的最后修改意见如下:

⑴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⑵一般无肝脾肿大。

⑶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做骨髓活检等检查,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⑷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PNA、MDS中的难治性贫血(MDS-RA)、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⑸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国内急性再障(亦称SAA-I型)的诊断标准

⑴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⑵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驻项中之两项:

①网织红细胞小于1%,绝对值小于15×109/L;

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

③血小板小于20×109/L。

⑶骨髓象:

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3、国内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SAA-Ⅱ型。

常规治疗

1、 祛除病因禁止使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除必须检查外,避免与放射线接触;有病毒性肝炎者,积极治疗肝炎。

2、 支持治疗严重贫血时应当输血。目前成分输血较普遍,根据血液有形成分缺少及出血、感染等情况,采用相应的成分输血。

3、 对症处理 出血的治疗:出血倾向明显,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维生素C。非胃肠道 出血,还可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感染: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0.5×109/L时感染不可避免。病原体多来自皮肤、粘膜、呼吸道,也可来自胃肠道、胆总管、泌尿道的条件病菌。注意皮肤、口腔、肛门卫生及饮食卫生。避免污染各种穿刺和插管。 粒细胞缺乏,严重感染而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可输注粒细胞每天至少(1~2)×1010个粒细胞,连续3-5天,方能控制感染。

4、 慢性再生障碍性激素的治疗

雄性激素类药物

丙酸睾丸酮:每次50~100mg,每日肌内注射1次。

康力龙:每次2~4mg,每日3次,口服。

羟甲雄酮:每日15~60mg,分2~3次口服。

骨髓兴奋剂

①硝髓士的宁:方法为肌内注射5天,间隔2天,重复进行,直至缓解。

②一叶萩碱,成人每日8~16mg,肌内注射,小儿酌减。连用1.5~2个月,可出现疗效,疗程不得少于4个月。

③莨菪类药物 主要是解除骨髓微环境的血管痉挛,调整其血流灌注,从而改善造血微环境。

微量元素类药物

①氯化钴:钴能抑制细酶,使细胞缺氧,从而刺激肾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

②免疫调节剂 主要药物为左旋咪唑。疗程为3个月以上。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

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

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本品具有针对免疫活性T抑制细胞介导免疫的功能,它们能诱发T细胞增殖,使造血恢复。

②环孢菌素A(CSA):是一种Ts细胞Tc细胞克隆的杀伤剂,纠正再障患者的免疫紊乱,促使重症再障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③骨髓移植(BMT)用骨髓移植治疗再障,在国外已取得许多经验,由于骨髓移植不易找到HLA组织配型相近的供髓者,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故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关于适应证,有如下看法:重症再障(老年人除外),粒细胞在0.5×109/L以下,血小板在20×109/L以下,骨髓内淋巴细胞在75%以上;最好在确诊后起3个月以内进行;年龄在20岁以下;移植前输血次数少者(最好未输过血);HLA配型相同。

以上详细介绍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信大家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了系统的了解。虽然疾病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疾病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2专家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的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正规医院医生的正确治疗之外,还需要在日常饮食上做好饮食方面的护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原则:

1、补充含维生素类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补充含维生素的食物,不仅可以改善贫血同时对预防出血也十分有益。如维生素B1、B6、K和C等。蔬菜、水果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其中蔬菜中维生素的含量叶部要比根部高,嫩叶比枯叶高,深色叶比浅色叶高。

水果所含的维生素通常是水溶性的,易被人体吸收。大枣的维生素C的含量要比柑桔高7~10倍,维生素P的含量为百果之冠。再障患者特别是急性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因此,烹调时一定要注意卫生,炊具餐具一定要消毒,不吃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避免进食硬的食物,小心鱼刺、骨碴等损伤牙龈及口腔粘膜。

2、补充造血物质

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所致,但由于反复出血,造成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了再障的贫血程度。因此,在食物中应该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若在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可促进叶酸吸收;加入钙片,可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叶酸广泛存在于绿色新鲜蔬菜、水果、酵母、动物的肝肾中,尤其是新鲜蔬菜含量最为丰富,需注意的是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3、保持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各种血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的基础,由于再障患者全血细胞减少,故在食疗方面,需要补充足够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动物肝肾、瘦肉、鸡、禽蛋、牛奶等。

通过上面的文字叙述,大家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方面的护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广大患者朋友有所帮助。希望患者朋友遵照饮食原则,做好日常生活的中的护理工作,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3系统介绍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高发血液病之一,危险性大,难治愈,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症状?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什么是慢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只有了解了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我们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早日康复

再障贫血的定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病征。是危害青、少、壮年身心健康的使其五脏六腑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症。在血液病中(包括溶血贫血、缺铁贫血、骨髓纤维贫血、粒细胞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淋巴白血病……)再障和白血病死亡率占80%,急性再障和白血病的死亡率占95%,故再障素有软癌之称,白血病有血癌之称。在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奥地利,在我国也不例外,发病率为总人口的10万分之4-6 ,其中山东﹑黑龙江﹑河北﹑湖南﹑浙江﹑江苏为高。

再障的特点:

(1)全血细胞减少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白细胞减少则病人易感染,出现发热等;红细胞减少而见心悸、乏力、头晕等;血小板减少则见出血情况;

(2)骨髓增生低下,黄髓增加呈脂肪化,而造血组织(红髓)减少;

(3) 一般常用的抗贫血药治疗无效。

再障有急性﹑慢性﹑急重型﹑慢轻型之分。骨髓生血功能有中毒减低,低下活跃之分。

急性再障,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症状突发。最易感染,高烧不退,出血。出血不定部位,发烧不定时间,感染易在头部和口腔内发作。(牙齿肿痛﹑舌烂﹑耳肿痛﹑鼻内肿痛﹑口内血泡﹑粘膜发炎)有的在腰部出现疱疹,各种血细胞急剧下降,死亡率高。但是,病情来势随猛,一旦控制,恢复较快。

急慢性再障的特点基本相同,只是来势较缓慢,容易控制,危险性小,死亡率低,恢复健康快。

患急慢性再障的原因: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的健康程度不同﹑免疫能力强弱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男女的不同﹑受病毒病毒侵袭脏腑的不同,所以导致再障的急慢就不同,需要治愈的时间就不一样。病毒侵袭人体内部越多,体内脏腑骨髓的造血功能破坏就更加严重,发作急,各种血细胞急降,即为急性再障,反之则是慢性再障。

再障的一般诱因:

药物:氯霉素﹑合霉素﹑新诺明﹑辛苛芬﹑绿丙嗪﹑苯巴比妥﹑安乃近等。

化学因素:砷﹑奔﹑铅中毒等。

农药中毒:3911﹑1059﹑1605等。

物理因素:电离子辐射﹑X线辐射﹑核辐射等。

病理分析:

根据皇帝内经学说:阴静﹑阳动;阳化气﹑阴成形;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等。因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造出的各种血细胞为:红﹑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淋巴……再障患者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增高,说明五脏六腑的功能都被病毒破坏,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脏腑之间的生、克、侮的正常转化关系失调,事物的精微吸收受到阻碍,饮食后不能正常的转化、吸收,而失去了精、气、神、血、津液的生成,又导致了各种血细胞的再生。

再障患者的共同点:

患再障后各种血细胞都会下降,淋巴增多,淋巴细胞在70%以上的易患急性再障、发烧、出血。再障患者骨髓无造血功能,血色素在6g以下的易输血维持。输血的量与病情的转变有关。患急慢再障后,最怕感冒、发烧、爆怒生气、自然腹泻、劳累过度、出血。每遇这六种情况,血细胞都会下降。再障患者结婚后病情会加重。再障不遗传,不传染,也不影响生育。

临床症状:

头晕、心慌、乏力、鼻衄、齿衄、耳鸣、耳衄、舌衄、皮肤有出血点;有的便血、尿血、呕吐、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妇女月经量大,时间长;易感冒、发烧、胸闷气短、肩痛、腰痛、四肢疼痛、饮食不佳、浮肿等。

通过上面的文章叙述,希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积极配合治疗,坚持下去,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