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时间:2023-12-15 08:45:16

相关推荐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后我们的患者通常会非常焦躁,因为这种病症实在太折磨人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入侵脊柱的关节性疾病。当我们的患者在早期就发现了这种疾病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措施,自身的感觉不是太明显,通

1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

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后我们的患者通常会非常焦躁,因为这种病症实在太折磨人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入侵脊柱的关节性疾病。当我们的患者在早期就发现了这种疾病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措施,自身的感觉不是太明显,通过怎样的指标可以说明我们所采取的治疗是有用的呢?一起来看一下。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疗效评价标准

一、临床治愈:

1、症状: 沉僵症状消失,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肿胀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2、体征: 各关节阳性体征消失,各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消失,骨坏死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形成,硬化骨质吸收,骨小梁结构重新建立,骨密度基本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恢复。

5、检验: 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均正常。

二、显效:

1、症状: 沉僵症状明显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肿胀明显好转,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2、体征: 各关节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各关节功能明显恢复。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明显好转,骨坏死大部分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大部分形成,硬化骨质大部分吸收,骨小梁结构部分重新建立,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升高。

5、检验: 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1项正常2项以上明显好转。

三、好转:

1、症状: 沉僵症状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好转,关节肿胀好转,关节活动改善。

2、体征: 各关节阳性体征减轻,各关节功能有改善。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好转,骨坏死部分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部分形成,硬化骨质部分吸收,骨小梁结构少量重新建立,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升高。

5、检验: 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1项以上明显好转。

四、无效:

1、症状: 沉僵症状无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无好转,关节肿胀无变化。

2、体征: 各关节阳性体征无好转,各关节功能无变化。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无好转,骨坏死无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无形成,硬化骨质无吸收。

4、骨密度值:腰椎、三角区的骨密度值,无改变。

5、检验: 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无好转。

以上的文字中,我们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了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我们从这些指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疾病的病情和治疗的效果,不会在医生说的头头是道时我们还一脸的茫然。完全不知医生说的是什么。有助于我们对疾病治疗进度的了解。

2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如果不能及时的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那么就会影响到治疗的准确度及进程,所以说应该更加重视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这是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完成的,应该借助于先进的医疗设备,下面就来看一下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临床上具有脊髓受压表现 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中央血管型。三者又可分为重、中、轻三度。

2.影像学检查 可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椎节不稳(梯形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压征及脊髓信号异常等各种影像学所见。

3.除外其他疾患 包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注意,两种以上疾患共存的病例,临床上常可发现。

4.其他 可酌情选择腰椎穿刺、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X线平片及动力性侧位片 主要表现为:

(1)椎管矢状径大多小于正常:按比值计算,椎体与椎管矢状径比值大多在1∶0.75以下;绝对值也多小于14mm,约半数病例在12mm以下。

(2)梯形变:病程较短的病例,大多系因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及椎节不稳所致。因此,在动力性侧位片上患节椎体间关节可显示明显的梯形变,其出现时间较MRI技术检查阳性所见的时间为早。同样,在已有骨刺形成的病例,其邻节在出现骨刺之前亦先从梯形变(椎节不稳)开始。

(3)骨刺形成:约80%左右的病例于患节椎体后缘有较明显的骨刺形成,其矢状径可为1~6mm或更长,一般以3~5mm者居多。

(4)其他改变:某些病例可伴有后纵韧带钙化、先天性椎体融合(以颈3~4为多)及前纵韧带钙化等异常所见。此种异常与本型症状的发生与发展亦有密切关系。

技术 MRI图像如一幅脊髓及其周围组织的纵向剖面解剖图,可使局部的病变一目了然,所以每个病例均应争取选用,这不仅对颈椎病的诊断、分型至关重要,且为手术的决定、手术部位的判定及术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

3.其他 包括CT检查、脊髓造影等对本型的诊断均有作用,可酌情选择。

以上介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果要想对病情得到准确的诊断,所需要进行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希望在身体出现了不适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去医院就诊保护好自己。

3认识一下腰椎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现在很多患有腰椎病的人正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对疾病做出诊断,所以才会发生延误病情的情况出现,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在发生病情时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呢,从而进行更好的治疗,那就是说需要知道应该怎样对腰椎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下面就来看一下都有哪些诊断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应该如何才能诊断? 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 认识一下腰椎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如下:

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最多,腰5骶1之间次之,腰3~4较为少见。患者起病较急,有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的病史,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坐骨神经痛是出自受压迫神经根,脊椎旁可有压痛和放射痛,严重者脊柱生理弯曲改变,并有侧弯,生理前凸度变小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阳性,X线照片会有,椎间盘突出的X线征象。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摄片,对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作出正确诊断和病变定位,其诊断的依据为:患者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下腰棘突旁压痛伴有放射痛;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侧下腰部腰5或骶1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X线造影、CT、MRI等,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以及主要引起症状的部位等。

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以上介绍了可以对腰椎病进行诊断可以通过的方法都有哪些,对于发生腰椎病病情的人应该在发现病情后及时的就医,及时的治疗才能让身体减少受到疾病所带来的伤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