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儿童也会长肠息肉 儿童肠道息肉要及早治疗

儿童也会长肠息肉 儿童肠道息肉要及早治疗

时间:2022-04-26 08:06:22

相关推荐

儿童也会长肠息肉 儿童肠道息肉要及早治疗

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较缓

1肠道息肉病的4种诊断方法

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较缓慢。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

肠道息肉病 - 诊断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鉴别诊断:

腺瘤是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向肠腔的突出物,外观略呈红色,借此可与呈灰白色的增生性息肉鉴别,但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确诊亦不超过70%。对于直径在0.5cm以下的腺瘤或>0.5cm以的增生性息肉,极易发生误诊。

1、管状腺瘤多数腺瘤为管状腺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有蒂多见,占85%。大小由数毫米至10cm不等,以1~2cm直径大小的腺瘤多见腺瘤形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明显充血、发红,部分有点状出血斑,形成虎斑样结构。有继发感染时,表面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5%~10%的管状腺瘤在蒂部周围邻近黏膜,甚至在腺瘤顶对侧肠黏膜可出现白斑白斑呈圆点状,成簇小片分布,组织学上主要是炎症变化。

2、绒毛状腺瘤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多见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约占82%乙状结肠约占13%,右半结肠极少见。质地较脆,常伴糜烂出血,一般直径大于2cm,较管状腺瘤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细绒毛状突起,往往附有大量黏液;大部分为无蒂和亚蒂,有蒂仅占17%,形态不规则,无蒂者呈花坛状或菜花样,亚蒂呈绒球,有蒂者类似于成串葡萄

3、混合性腺瘤类似于管状腺瘤,以有蒂、亚蒂多见,可见表面不光滑,可有纵深裂沟,呈分叶状,伴许多绒毛状突起。

4、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和黏液,癌变者常发生肠梗阻,也有无症状者家族性腺瘤病的突出特征为大肠的多发性腺瘤数目以超过100枚为标准。腺瘤分布以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最多。在X线下呈现为全大肠内广泛分布近乎一致的圆形充盈损直径0.3~0.5cm,轮廓光滑。在息肉密集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极似玉米样排列,但用传统的钡剂灌肠则容易被钡剂淹没而漏诊。

并发症

消瘦贫血是其主要并发症。

2肛门息肉如何诊断

肛门息肉,痔疮的一种,无症状静止期的痔,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出现,不需治疗。另外还有注射疗法,冷冻疗法等。当痔经非手术疗法失败或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广泛破坏,痔出血,血栓形成,痔脱出引起症状或嵌顿等,那么,日常生活中肛门息肉如何诊断?

诊断肛门息肉,一种重要方法就是看其症状表现,肛门息肉的症状主要表现在:

① 便血: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②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

③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④全身不适:由于息肉在脱出时容易拉扯肠黏膜,刺激肠道正常蠕动,而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等情况发生。

3肠道息肉是一家四代染“怪病”的祸根

四代人都嘴脸长黑斑,母亲和外祖父都活不过35岁,死前便血、腹痛不断;儿子如今年过三十,3年前曾因肠套叠致肠坏死“开肠破肚”切除了一米长的小肠,如今仍便血不止;更令家人担心的是,第四代才年过4岁的孙子嘴上也出现了针尖大小的黑斑,每次大便会有痔疮样的东西从肛门掉出……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一家人见识不多,但一谈起这种 “怪病”就觉得恐惧、绝望,甚至视之为不祥的“家族魔咒”。

而在专家眼里,这个“魔咒”的“密码”不难破译,前两代皆因没及时治疗拖至肠道息肉过多、过大,诱发并发症或癌变才被夺命;如今,出现同样症状的第三、第四代只要积极治疗,完全不致再次陷入活不过35岁的“家族厄运”。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简文扬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初俊

案例

“家族魔咒”:前两代均活不过35岁

31岁的湖南小伙秦长春自小唇上长黑斑,成年后每次大便时有少许便血,此外,身体并无其他异常。直到3年前一次腹痛,他在医院查出肠套叠,导致部分小肠坏死必须手术切除。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他的小肠中长了很多息肉,只能挑一些大的先切除。后来,医生再给他做结肠镜时,竟发现他的大肠也长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息肉,最后诊断这些息肉和黑斑都是家族遗传病。

这一发现令秦长春联想起都没活过35岁的母亲和外公,他们脸上也有黑斑,死前也经常便血、腹痛。他隐约感到自己可能难逃活不过35岁的宿命。

不过,30才出头的他在悲叹自己“时日无多”之时也庆幸这种家族怪病只传长子长女,他和母亲及外公都是家中“老大”,而自己的大儿子脸上一直都没出现过黑斑,家族的厄运或可在他这一代终止。但没想到,他4岁大的二儿子嘴上如今也出现了针尖大小的黑斑,而且每次大便会有痔疮样的东西从肛门掉出……

日前,秦长春和儿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被确诊为同患“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分析

肠道息肉:可引发并发症或癌变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但也不是什么怪病,更非不治之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初俊指出,秦长春一家四代染上的是一种较罕见的肠道息肉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人体的第19对肠染色体基因突变所致。

每一代都有50%遗传概率

从秦长春的家族遗传史来看,每一代都有50%的遗传概率,之前“只传长子长女”只是巧合,他的二儿子“中招”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病目前虽然没有特效药,但病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对症治疗,35岁并非这类病人的生命极限。至于秦长春的先辈活不过35岁,可能是由于当地医疗水平和自身经济原因所限,没条件找专科医院确诊并及时治疗,造成肠道息肉过多过大,引发肠套叠、肠梗阻、胃肠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息肉恶变成癌,最终危及生命。

活过35岁不成问题

李初俊告诉记者,由于检查手段的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临床上查出肠道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见,这是好事。像秦长春,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打破家族里同类患者“活不过35岁的宿命”完全不成问题。

目前,考虑到秦长春大肠里有些息肉“块头大”,且属于增生较快易致癌的类型,医生建议他切除整条大肠,并评估他术后短期内可能会腹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就可恢复正常。

而秦长春的儿子发现得早,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理治疗后,只要定期复查防复发,阻断癌变或诱发并发症之路,预后可能会比他父亲更佳。

专家提醒

有肠道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接受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这种“家族祸根”出现苗头,应及早切除并定期复查防复发,坚决阻断息肉恶化癌变之路。

贴士

肠道长息肉 如何早知道

李初俊指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有一定的显性特征,除了与普通的肠息肉症患者一样有腹痛、便血等症状外,皮肤黏膜可有黑褐色色素斑,多见于口唇、颊黏膜、口周皮肤和手脚掌面的皮肤。但对于多数普通的肠道息肉患者来说,平时除了易被误诊为胃肠感染、消化不良或痔疮的腹痛、腹泻、便血或便秘等症状外,早期基本无其他“蛛丝马迹”可循。

虽然肠道息肉并不等于恶性肿瘤,但由其恶变而引发的肠癌患者不在少数,因此,李初俊建议人们可遵循以下原则决定是否做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相关的切除治疗:

1.40岁以上即使从未有异常症状,都应主动做首次肠镜健康检查以排除异常;

2.如果自己的近亲有人发现肠息肉或肠癌,则应提早做肠镜健康检查;

3.便血或大便时有异常黏液,除了考虑痔疮或肠炎外,最好也做肠镜排除肠道息肉异常;

4.发现息肉,无论大小最好都根除,留在体内可能成为不知何时会恶变的“暗伤”;

5.切下的息肉要送活检,弄清有无恶变苗头;此后还要定期复查,一旦复发要重新切除。

建议:饮食清淡少饮酒

李初俊还特别提醒,虽然目前对胃肠道息肉的成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它与相关部位的慢性炎症、机械刺激、便秘及日常食肉过多有关。因此,他建议()人们对肉类的摄入要适量,最好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少饮酒,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让胃肠道少受不必要的刺激并保持其畅通,注意上述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会有助于避免出现息肉症。

4儿童也会长肠息肉 儿童肠道息肉要及早治疗

因为大便反复出血,今年才3岁的小锦到医院检查后,竟然查出了结肠息肉。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息肉竟然是个3厘米大的“小蘑菇”。儿童也会长肠息肉吗?儿童长肠息肉应该怎么办?下面让小编为您解答。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肠道息肉虽然是肠道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一般人并不容易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肠道息肉的症状并不明显,没有明显疼痛感。

很多肠道息肉患者都是在做其他疾病的肠镜检查时发现的。而对于没有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识别能力的小孩来说,肠道息肉更难发现,一般家长因为肠镜疼痛,很少会想到给小孩做肠镜检查。这些都给尽早识别息肉带来了难度,很多时候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专家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小儿出现便血、黑便的症状,最好进行详细的检查,不要因为怕肠镜的疼痛而躲避。另外,在确诊肠道较大息肉之后,最好能尽早手术治疗,不要存侥幸心理。

专家建议,儿童有肠息肉,应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炸、肉蛋、生冷、油腻、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进食冷流食,放置较长时间的偏冷的面条、牛奶、蛋汤等也不能喝。

5结肠息肉的自我诊断方法

结肠息肉是任何隆起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息肉,结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别是直肠以及乙状结肠更为常见。结肠息肉的症状可以分为幼年性的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淋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对于结肠息肉的诊断,可以通过医疗仪器进行诊断,当然也有自我诊断的方法。结肠息肉的自我诊断方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结肠息肉的自我诊断

一、观察结肠息肉的数量

单纯息肉癌变的概率很低,而发生癌病的概率会慢慢增加。

二、看息肉的组织属性

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三、留意息肉的生长速度

良性息肉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是假使在短期内迅速长大,并且直径大于2cm的时候就要警惕,因此癌变可能降临。当结肠息肉增生过旺的时候,发生癌变的概率将会高达%至%左右。

四、了解息肉的长相

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五、看家族遗传史

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