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乙脑的鉴别诊断

乙脑的鉴别诊断

时间:2018-12-28 10:04:36

相关推荐

乙脑的鉴别诊断

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一)一般治疗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

1乙脑的治疗措施

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

(二)对症治疗

1.高热的处理 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人0.5g,每4~6小时一次,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惊厥的处理 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1~1.5g/kg),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3.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 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4.循环衰竭的处理 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产莅 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主。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病人即可应用。待体温降至38℃以上,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5~7天。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

在疾病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双密达莫治疗,退热明显,有较好疗效。

(四)后遗症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

2乙脑的鉴别诊断

1.中毒性菌痢 因乙脑发生在夏秋季,且多见于10 岁以下儿童,故需与该季节发病较多的中毒性菌痢鉴别。后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于发病24h 内出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甚至呼吸衰竭,此时临床上尚未出现腹泻及脓血便等肠道症状,易与乙脑相混淆。但乙脑患者一般无上述迅猛发生的凶险症状,而中毒性菌痢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如获得脓血样便可作镜检和细菌培养以确诊,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中毒性菌痢脑脊液多无变化。

2.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与乙脑相似,但化脓性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多见于冬春季,大多有皮肤黏膜瘀点,脑脊液混浊,其中白细胞增多达数千至数万,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糖量减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可获得致病菌。乙脑有时尚需与其他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及不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需参考发病季节、年龄、原发感染部位,并根据病情发展多次复查脑脊液,进行血及脑脊液培养,并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3.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婴幼儿多无卡介苗接种史。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较显著,而脑症状如意识障碍等较轻,且出现较晚。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薄膜涂片时常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作X 线胸片检查,眼底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以鉴别之。

4.其他病毒所致脑炎

(1)肠道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目前发病率有增多之势,夏秋乙脑流行季节中有20%~30%为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主要病原为柯萨奇及埃可病毒,这两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脑炎起病不如乙脑急,临床表现较乙脑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不发生明显脑水肿及呼吸衰竭,预后良好,恢复后大多无后遗症。

(2)脑型脊髓灰质炎:为脊髓灰质炎中罕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表现酷似乙脑。起病急,高热、昏迷、惊厥、瞳孔缩小、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并可出现四肢痉挛性或强直性抽搐,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很高,流行季节亦在夏秋季。因此,需作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进行鉴别。

(3)腮腺炎脑炎:在病毒性脑炎中较常见,多发生于冬春季,大多数有腮腺炎接触史,脑炎往往在腮腺肿大后3~10 天发生,少数在腮腺肿大前发生,亦可不发生腮腺肿大,血清淀粉酶测定及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3乙脑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 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 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2.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 抗体测定

①免疫荧光技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乙脑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率高,可达97%,有快速敏感的特点。

②捕获法ELISA(MAC-ELISA):近年采用MAC-ELISA 法检测乙脑特异性IgM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阳性率为74.4%,其中在病程第4 天出现阳性者为93%,可用于早期诊断。

③ABC-ELISA:检测乙脑特异性IgM 抗体敏感,阳性率高,可达到75.3%,用于早期诊断。

(2)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 天出现,第2 周达高峰,可维持1 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 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 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3)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 周才开始出现,5~6 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 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 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 为可疑,1∶4 或以上为阳性。

(4)中和试验: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 周出现,持续2~10 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 (5)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6)乙脑病毒抗原测定:用McAb 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测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率71.5%,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诊断方法。

4乙脑的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和护理:乙脑患者起病急,病情短期内迅速加重,所以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护理。

①病室隔离:患者应隔离于有防蚊设备的病室内,病室环境宜安静、阴凉、通风,设法降低室内气温至30℃以下。室内应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如氧气、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器等。

②饮食与营养:注意给患者足够的营养及水量,根据各地条件给予清凉饮料和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牛奶、豆浆、菜汤等,昏迷者可用鼻饲,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③补液:高热、惊厥患者易脱水,应注意补充液体,尽可能以口服为主。重症患者除鼻饲外,需由静脉输入,同时注意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补液不宜太多,以防脑水肿加重及脑疝的发生。成人1000~2000ml/d,小儿50~80ml/(kg?d),但需根据高热、出汗、呕吐及进食情况而异,输入液体以5%~10%葡萄糖注射液与生理盐水(3∶1~5∶1)为主。

④注意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并观察患者精神、意识、瞳孔及四肢肌张力等变化。

⑤口腔护理: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故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极为重要,一般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有口腔炎者可用2%甲紫涂擦或用冰硼散、青黛散,患真菌性口腔炎者可用弱碱性含漱液如3%~5%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砂溶液漱口,也可以制霉菌素10 万U/ml 涂擦。

⑥皮肤护理:患者经常多汗,应注意擦洗,保持皮肤干燥,对骶尾部及其他骨隆起处用热毛巾或30%乙醇涂擦及按摩,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并经常翻身防止褥疮形成,对重症患者应定时定向翻身、拍背,一般1 次/2h,以防发生肺炎。

5乙脑的对症治疗

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3 种主要症状,且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高热增加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从而使惊厥加重,而惊厥又加重缺氧,致呼吸衰竭和加重脑部病变,体温升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①高热的处理:乙脑患者的高热呈稽留热型,而且不易为一般药物所降低或降后很快又回升,所以宜用综合降温措施,使体温保持在38℃(小儿肛温38.5℃)左右,室温降至25℃以下,降温方法有:A.物理降温:为主要的降温措施,高热患者可用30%~50%乙醇擦浴,躯干体表可用冰袋,头部用冰帽连续降温,可用冷盐水灌肠。B.药物降温:配合物理降温可口服小量阿司匹林,或肌内注射安乃近,每4~6 小时1 次,小儿可用安乃近滴鼻。亦可用吲哚美辛1~2mg/kg体重,口服或鼻饲, 次/6h。C.亚冬眠疗法:主要适用于持续性高热反复抽搐的患者。优点:冬眠药物有降温、镇静、止痉作用。减少人体代谢消耗的需要,特别是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氧的需要量,从而提高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细胞的损害。缺点:较大剂量的冬眠药物能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反射,呼吸道的分泌物排除困难,使支气管分泌物积聚,导致气管阻塞,加重缺氧,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或短期应用。方法:用氯丙嗪,成人25~50mg/次,儿童0.5~1mg/(kg?次)加等量异丙嗪,每4~6 小时1 次,肌内注射,将体温控制在36~38℃之间。若降温不理想,可采用静脉滴注,剂量同上。一般可连续用3~5 天。用药之前应注意补充血容量,用药过程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避免搬动。高热而又四肢冰凉者,禁用冰水擦浴和醇浴等急剧降温,以免引起寒战反应及虚脱,可用温水(比体温低2℃)擦浴10min,然后用毛巾擦干。D.针刺降温:可选用曲池、合谷穴或加大椎、风府穴。

②惊厥的处理:选用适当镇静解痉剂,如地西泮,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次)(每次不超过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成人0.1~0.2g/次,小儿5~8mg/(kg?次)肌内注射;水合氯醛,成人1.5~2.0g/次,小儿60~80mg/(kg·次)(不超过1g)鼻饲或保留灌肠给药。同时要分析惊厥的原因,如有脑水肿表现者应加脱水药物,同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所致惊厥,则迅速降温。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有缺氧者,宜吸痰、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供氧,以改善脑细胞缺氧。

③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冰帽连续降温,脱水疗法一般应早期足量使用,对轻度颅内高压患者,1 次/d 或2 次/d;对颅内压明显增高患者应每隔4~6h 定时脱水。对突然并发脑疝患者应立即使用,剂量加大。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注射液,剂量1~2 g/(kg·次),重者2~4 g/(kg·次)或更大量。反复使用脱水剂者应注意补充液量及电解质平衡。还可应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