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希腊哲学史笔记

希腊哲学史笔记

时间:2024-05-18 18:16:46

相关推荐

希腊哲学史笔记

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特点

偏爱非个人性,有普遍性的东西试图给事物的存在找到理由–学以致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希腊哲学时间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以柏拉图学院被关闭为标志

先有伯里克利,再有苏格拉底

前苏格拉底哲学–>雅典哲学–>晚期希腊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

讨论宇宙生成论

形成了第一个哲学概率–本原(arche),包含有开端、主宰的含义

泰勒斯

西方第一位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本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关注万物的变化,而变化是由规律的

提出logos的概念–计算、理性、规律

毕达哥拉斯

数是万物的本原

巴门尼德

强调认识的东西是不动不变的

2 .意见之路VS真理之路确立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人通过思想把握存在门尼德使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的探讨,确定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在哲学中开始了推理论证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创始人

早期哲学的局限

缺乏自然科学的支持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无穷后退不可能

雅典哲学

智者

讨论雅典哲学,需要先讨论智者,智者(sophistes)在公元前5世纪时专指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兴起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同时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衰败。雅典民主制让具有论辩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取获取社会资源,所以促进了智者群体的兴盛。智者认为事物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论证方式。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这句名言,并不是表明人类中心论,这句话中的“人”不是概念上的人,不是人类整体,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这句话可以补充成“每个人都对万物有一套自己的尺度”。意思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感觉经验对万物做出判断,进而认为事物是多态的,因人而异的,没有一致性的。

“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是普罗泰戈拉的另一句话。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智者认为事物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论证方式。

智者否定了知识(知识要具有普遍性)的可能性,但对于动摇自然哲学(研究宇宙生成论)的传统观念起了重要的作用。

苏格拉底

历史背景

苏格拉底面对智者,面对雅典民主制的没落,试图恢复知识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弘扬知识来拯救雅典文明。

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即善(egathon),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自然,二十人本身,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人自身中的“善”就是德性(arete)–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善与德性在苏格拉底这还没有伦理学的含义。

人的德性是潜在的,人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挖掘自身的德性。所以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识,无知即有罪”。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知识与伦理学建立关系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无知,但有能力让别人挖掘其内在的德性,这种能力叫为“助产术”。助产术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别人讨论“是什么”这个问题,来发现事物的德性

生平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都是通过柏拉图记录下来的

先有伯里克利,后有苏格拉底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主要思想

洞穴比喻来区分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可感世界由事物组成,理念世界由理念组成。事物和理念的关系的两种解释

* 分有,事物存在是因为分有了自身理念

* 摹仿:造物主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柏拉图主张,一般(理念世界)和个别(可感世界)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世界,可感世界是由于分有或者摹仿了理念世界的模型而变成的。根据这主张,柏拉图主张有三张桌子,画家的桌子,具体的桌子,理念的桌子。画家的桌子模仿具体的桌子,具体的桌子分有或摹仿理念的桌子。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理念是事物摹仿的原型,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可感世界可感不可知,理念世界可知不可感,所以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认识理念?

如何认识理念?1. 回忆说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学习是通过这种方式回忆起原来知道的东西。柏拉图的上述观点表明了西方哲学史最初的先验论思想。2. 灵魂的转向灵魂的转向就是需要从可感世界转向理念世界,这只是洞穴理论的一个比喻,没有具体做法

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重要的是给知识提供根据,人通过知识接触理念世界。

理念论的缺陷

1. 理念的普遍性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善的,丑恶的东西没有理念。这就与每个事物都有对应的理念这个说法冲突2. 理念的分有问题事物是分有理念的部分还是整体,如果分有理念的部分,那理念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一个事物有“大的理念”的一部分,因为部分小于整体,所以它分有的就是小而不是大了。如果分有理念的整体,那大量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就需要有不同的理念,与理念论的基本原则--多数同类事物只能有一个理念,相冲突了。3. 第三者如果同类的事物有一个同一的理念A,那么这些事物和理念A也是同类的,所以他们又有另一个同一的理念B。一次类推,以至无穷4. “分离”的问题理念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实在,那么理念所在的世界与可感世界是两个分离的世界,理念世界如何影响可感世界,如何影响到我们,这是柏拉图没有给出结论的难题

正因为有上述理念论的缺陷,柏拉图后期思考的中心从理念与事物的关系,转移到理念与理念之间的关系上来,形成了柏拉图的“通种论”。

著作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使很多雅典的知识得以流传下来

主要思想

知识的科学分类

知识的科学分类1. 理论知识2. 实践知识3. 创制知识

原因论

讨论事物生成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四因说1. 质料因,质料(hule),事物由质料生成,且质料继续存留在事物其中,质料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充当载体2. 形式因, 形式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内在形式就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本质。外在形式即事物表现在外的形状3. 动力因,使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东西,使时间顺序在前的因。4. 目的因,事物生成和存在的目的,同时也是事物生成和存在的原因,目的因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说的善,事物的目的都是追求其自身的善四因说进一步概括为质料(质料因)和形式(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柏拉图认为在除了可感世界外,还存在一个本质世界。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可感世界的事物本身,内部就有形式与质料两个区分。

潜能与现实与实现

四因说是对事物形成与存在的一种静态结构分析,然而事物使动态变化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补充了潜能与现实这对概念。潜能指事物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实现。实现直译为在活动中,与潜能相对。重在活动的过程现实直译为完全现实性,或音译为隐德莱希entelekheia,与潜能相对相对,重在完成的结果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来,成了现实的存在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Metaphusika,是研究存在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手稿因为在手稿《物理学》(Phusike)后被整理,被安德罗妮柯为 Meta Phusika 形而上学是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1. 存在论存在是不可定义的,不能研究存在是什么,只能研究存在的存在方式,存在的存在方式有偶然的存放方式和必然的存在方式,必然的存在方式即是范畴。范畴也就是对事物最大,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有多少种范畴,就有多少种存在的存在方式。亚里士多德提供了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承受2. 实体论实体ousia是十个范畴之一,是最重要的范畴,是事物成为其事物的本质,不实也无体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主要有三种a. 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如果一个事物既是个别的同时又是可分离的,它就是实体,“苏格拉底是人”,主词是苏格拉底,宾词是人,用宾词来形容主词,而苏格拉底这个主词不能充当宾词,所以说苏格拉底是实体。b. 形式是第一实体c. 理性-神是最高实体后面讨论3. 神学如何证明存在永恒不动的实体?亚里士多德通过运动和时间来证明。生灭变化属于运动,运动本身是没有生灭变化的,如果运动本身有生灭变化,运动就会消失,生灭变化就不可能。而我们发现事物的生灭变化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运动不会消失。即运动是永恒不变的,运动是永恒的就一定有永恒的实体。时间同理,时间本身是没有生灭变化的,如果时间有生灭变化,时间就会不存在,就不会有先后的概念,所以时间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的,所以一定有永恒的实体。永恒的实体是没有质料的,如果有质料,永恒的实体就会有到现实的潜能,其本身就是运动的,如果永恒的实体是运动的,那么就会有外在的一种力量推动永恒的实体运动,如果一直推论下去,我们就陷入了无穷后退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设定有一个“第一动者”,其自身不动却能引起万物的运动,这个第一动者就是永恒的实体,它本身是没有质料的。这个永恒的实体就是神或努斯(nous),它是万物的运动的动力因,也是万物运动的目的因

伦理学

随缘补充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般指公元前3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指公元前31年罗马人征服埃及

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哲学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学说,通常是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且多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二是因为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陷入了生与死的人生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该时期的哲学有伦理化的倾向。

有四大流派:伊比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伊比鸠鲁主义

伊比鸠鲁的哲学体系分为三部分: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研究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人妖享受人生的幸福,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伊比鸠鲁的思想基础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昔兰尼学派的快乐主义。自然是由原子变化组成的,人也是由不同的原子变化组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 自然而然的,由此伊比鸠鲁认为,人不应该困惑于现实,因为该来的总会来,所以不如抓紧时间享乐。wiki:他认为存在着的万物必定是由永恒不变的原子所构成,而原子是一些细小的、不可毁坏的、坚硬的物质微粒。拥护德谟克利特的理论。他不采信决定论,并提出偏斜的原则,反对迷信、否认神的干预。伊比鸠鲁延续了昔兰尼的阿瑞斯提普斯(苏格拉底的学生之一,较不为人所知)的论点,认为最大的善是驱逐恐惧、追求快乐,以达到一种宁静(ataraxia)且自由的状态,并透过知识免除生理的痛苦(aponia),降低欲望。所以伊比鸠鲁的弟子都有同样的基本知识,认为哲学必须贡献给宁静和平。

斯多亚学派

创始人为芝诺,在认识论上坚持感觉经验的立场,主张按照自然的本性生活是最大的德性,自然的本性就是理性,人应该按照理性生活。在认识论上坚持感觉主义,在伦理学上坚持理性主义,这是有矛盾的,一种解释是感觉是真实的,理性是对感觉经验的归纳整理,但每个人的归纳整理得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自然,才能习得自然的德性,做一个理性的人。与伊比鸠鲁主义认为自然是机械的不同,斯多亚学派认为自然是有机的,由理性来统筹协调运行。人的生活要遵循自然的德性,做一个理性的人。后期的斯多亚学派人物如塞涅卡,强调身体与灵魂的二元论,主张身体是躯壳,是心灵的监狱,强化了斯多亚学派的禁欲主义倾向。

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的基本观念是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性。因为我们认识事物要通过感觉经验,且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事物的真实面貌是否和我们所感觉到的一样,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因人缺少一种除了感觉以外的尺度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性。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是公园3至5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最重要是因为它是希腊哲学按照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基督教神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通过新柏拉图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哲学理性精神的衰落和向神学转化的必然性,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哲学学校,象征着希腊哲学的终结。

杂记

中文的存在具有太强的空间性,但对应的英文being则不同,being表述的是使物体成为物体的原因,不是实体

要做生活中的伊比鸠鲁主义者,思想上的斯多亚学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