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5-29 09:13:16

相关推荐

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具体提供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轮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车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由于传统车辆的前桥并没有摆动功能,此时冲击力会全部作用于车身上,容易导致车辆损坏,同时,由于惯性作用,驾乘人员也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缓冲冲击力的新型缓冲防撞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包括具有车架、档位手柄、方向盘、前桥、液压油箱、左履带、右履带的车身本体,还包括上端与车架连接、下端与前桥连接的压缩装置,一端与前桥连接、另一端则与车架连接的缓冲装置,分别与档位手柄和方向盘连接的液压换向装置;所述液压换向装置还与液压油缸、左履带的液压马达、以及右履带的液压马达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装置包括连接在车架上的连接套,贯穿连接套的旋转轴,上端与旋转轴连接、下端则与前桥连接的压缩结构;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所述压缩结构包括通过穿杆连接在旋转轴上的上安装块,连接在伸缩桥上的下安装块,连接在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之间的伸缩轴,连接在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之间且套设在伸缩轴上的压缩弹簧;所述伸缩轴包括固定连接在下安装块上的外套筒,固定连接在上安装块上且伸入到外套筒内部的内轴;所述内轴能沿外套筒移动。

所述压缩装置还包括开设在连接套上的弧形开口,贯穿连接套的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贯穿弧形开口的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一端通过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连接在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上、另一端则与前桥连接的内侧钢板弹簧,一端通过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连接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上、另一端则与前桥连接的外侧钢板弹簧,连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和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的侧板;所述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能够转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则能在弧形开口内滑动。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摆动板,第二摆动板,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的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则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摆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板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第三摆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的另一端则与前桥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能相对第二连接块摆动,第二摆动板能相对第一连接块摆动。

或,所述前桥为伸缩桥,上安装块能绕穿杆摆动,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和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均能够转动;所述缓冲装置则包括第三摆动板,第二摆动板,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的一端通过固定套与车架连接、其另一端则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摆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板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第三摆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的另一端则与前桥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能相对第二连接块摆动,第二摆动板能相对第一连接块摆动,第一摆动板能相对车架摆动;所述固定套通过固定套安装轴与车架连接;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旋转孔和弧形孔,所述第一摆动板上设置有旋转销轴和滑动销轴,所述旋转销轴插入到旋转孔中且能旋转,所述滑动销轴插入到弧形孔中且能沿弧形孔滑动,所述固定套能绕固定套安装轴旋转。

所述第三摆动板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回转钢板弹簧,第二摆动板和第一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回转钢板弹簧;第三摆动板相对第二连接块摆动时能压缩第二回转钢板弹簧,第二摆动板相对第一连接块摆动时能压缩第一回转钢板弹簧。

所述第三摆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第二摆动板上连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动块和第二滑套连接,且第三摆动板相对第二连接块摆动时,第二滑动块沿第二滑套滑动;所述第二摆动板上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摆动板上连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一滑套连接,且第二摆动板相对第一连接块摆动时,第一滑动块沿第一滑套滑动。

所述液压换向装置包括驱动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液压换向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液压换向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液压换向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掉头控制机构,与掉头控制机构连接的转向控制机构,连接在掉头控制机构和转向控制机构上的第一外套;所述掉头控制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外套固定在车身本体上。

所述掉头控制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且位于第一外套内部的主动内轴,设置在第一外套及主动内轴上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均与辅助机构连接,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主动内轴在第一外套内转动;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均与车身本体的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第一油路包括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所述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均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上的第一进油孔、第一出油孔和第一回油孔,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内的第一油道;主动内轴转动时能封堵第一进油孔、第一出油孔和第一回油孔,且主动内轴转动时第一出油孔能通过第一油道与第一进油孔或第一回油孔连通;第一左油路上的第一出油孔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右油路与右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第二油路包括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所述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均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上的第二进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二回油孔,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内的第二油道;主动内轴转动时能封堵第二进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二回油孔,且主动内轴转动时第二出油孔能通过第二油道与第二进油孔或第二回油孔连通;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左油路与左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套在第一外套内且与主动内轴连接的滑动内轴,与滑动内轴连接且具有齿条的内轴外齿条齿轮,与齿条相齿合的方向控制齿轮,设置在滑动内轴和第一外套上的第三油路;所述滑动内轴能沿第一外套滑动,并能跟随主动内轴转动;方向盘的连接杆的下端则安装在方向控制齿轮的内孔中,第三油路与车身本体上的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所述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均包括设置在第一外套上的第三进油孔和第三出油孔,设置在滑动内轴内的第三油道;滑动内轴沿第一外套滑动时能封堵第三进油孔和第三出油孔,且滑动内轴转动时也能封堵第三进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滑动内轴转动时第三进油孔和第三出油孔还能通过第三油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左油路与右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第三右油路与左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从动内轴,套设在从动内轴上的第二外套,设置在第二外套及从动内轴上的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四油路通过油管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出油孔连接,第五油路通过油管与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连接;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从动内轴在第二外套内转动,所述第二外套固定在车身本体上。

所述第四油路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上的第四进油孔和第四出油孔,设置在从动内轴内的第四油道;所述从动内轴转动时能封堵第四进油孔和第四出油孔,且从动内轴转动时第四进油孔和第四出油孔能通过第四油道相互连通;第四油路与左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第五油路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上的第五进油孔和第五出油孔,设置在从动内轴内的第五油道;所述从动内轴转动时能封堵第五进油孔和第五出油孔,且从动内轴转动时第五进油孔和第五出油孔能通过第四油道相互连通;第五油路与右履带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与档位手柄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齿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主动内轴连接,从动齿轮与从动内轴连接。

所述车身本体上还设置有可收缩桌椅结构;可收缩桌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储存箱,通过伸缩装置安装在储存箱内的收缩桌,以及设置在车架上且位于储存箱两侧的两个收缩椅组件;伸缩装置能推动收缩桌上升和下降。

所述收缩桌包括固定桌面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桌面组件两端的活动桌面组件;所述活动桌面组件包括与固定桌面组件活动连接的活动桌面,上端与活动桌面连接、下端连接有限位螺栓的键板;所述固定桌面组件上开设有槽体,所述活动桌面能收缩于固定桌面组件上,且活动桌面收缩于固定桌面组件上时限位螺栓插入到槽体内。

所述固定桌面组件包括固定桌面;所述活动桌面与固定桌面活动连接,槽体开设在固定桌面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桌面上开设有支撑板滑槽,所述支撑板滑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沿支撑板滑槽滑动。

所述收缩椅组件包括具有连杆滑槽的座凳板,活动连接在座凳板上的靠背板,上端与车架连接、下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内的第一连杆,下端与车架连接、上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内的第三连杆,一端与靠背板活动连接、另一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内的第二连杆;所述连杆滑槽靠近靠背板一端上设置有卡紧部。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履带撞击到前方障碍物时,压缩弹簧、外侧钢板弹簧以及内侧钢板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在发生撞击时,前桥推动压缩弹簧、外侧钢板弹簧以及内侧钢板弹簧向后摆动,同时压缩缓冲装置,由缓冲装置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如此则可以对车辆以及驾乘人员进行保护。

(2)本发明通过将档位手柄挂入不同的挡位从而导通不同的油路,从而控制车辆的前进、转向、掉头刹车,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3)本发明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收缩桌收缩在储存箱内,收缩椅组件也折叠起来,当停车后伸缩装置将收缩桌推出储存箱,并展开活动桌面,同时展开收缩椅组件即可供多人休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液压换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压换向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液压换向装置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轴外齿条齿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轴外齿条齿轮和方向控制齿轮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动内轴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滑动内轴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油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五油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挂1挡时液压油的流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挂2挡时液压油的流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挂3挡时液压油的流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挂4挡时液压油的流动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前桥闭合时压缩装置和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前桥伸长时压缩装置和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压缩装置和缓冲装置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连接套的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上安装块与连接套的连接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的结构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的结构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压缩结构的结构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上安装块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结构图。

图27为本发明的固定套的结构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第一摆动板的结构图。

图29为本发明的前桥的结构图。

图30为本发明在撞击障碍物时缓冲装置压缩时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可收缩桌椅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一侧的收缩椅组件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a处的放大视图。

图34为本发明的收缩桌伸出储存箱时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的收缩桌收纳在储存箱内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档位手柄,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第一外套,5—第二外套,6—油管,7—方向控制齿轮,8—内轴外齿条齿轮,81—齿条,9—从动内轴,10—主动内轴,101—第一挡部,11—螺母,12—端盖,13—滑动内轴,131—第二挡部,14—第一油道,15—第一出油孔,16—第一回油孔,17—第一进油孔,18—第二油道,19—第二出油孔,20—第二回油孔,21—第二进油孔,22—第三油道,23—第三出油孔,24—第三进油孔,25—第四油道,26—第四出油孔,27—第四进油孔,28—第五油道,29—第五进油孔,30—第五出油孔,31—环形槽,32—插孔,33—第一油路,34—第二油路,35—第三油路,36—第四油路,37—第五油路,38—密封圈,39—液压换压装置,40—连接套,41—外侧钢板弹簧,42—左履带,43—内侧钢板弹簧,44—压缩弹簧,45—前桥,46—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1—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7—侧板,48—弧形开口,49—刻度,50—指针,51—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1—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2—内轴,53—外套筒,54—上安装块,541—安装板,55—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6—第二连接块,57—固定套,571—旋转孔,572—弧形孔,573—固定套安装轴,58—第一摆动板,581—旋转销轴,582—滑动销轴,59—v型钢板弹簧,60—第一滑套,61—第一连接块,62—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3—第二摆动板,64—第一滑动块,65—第三摆动板,66—第二滑套,67—第二滑动块,68—下安装块,69—旋转轴,70—穿杆,71—左外套,72—右外套,74—固定桌面,75—限位螺栓,76—活动桌面,77—支撑板,78—键板,79—铰链板,80—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靠背板,84—第三连杆,85—座凳板,86—连杆滑槽,87—槽体,88—支撑板滑槽,89—卡紧部,90—第一滑动销轴,91—第二滑动销轴,92—固定板,93—储存箱,94—车架,95—方向盘,96—右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36所示,本发明的新型缓冲防撞车,包括车身本体,压缩装置,缓冲装置,液压换向装置39。该车身本体为现有的车身,其包括有车架94、档位手柄1、方向盘95、前桥45、液压油箱、左履带42、右履带96、油箱、后桥等部件,其具体的结构不再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压缩装置的上端与车架94连接、其下端与前桥45连接,缓冲装置的一端与前桥45连接、其另一端则与车架94连接,液压换向装置39分别与档位手柄1和方向盘95连接,另外,所述液压换向装置39还与液压油缸、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以及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相连接。前桥45和后桥均是安装在车架94上,左履带42和右履带96则是安装在前桥45和后桥的两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履带撞击到前方的障碍物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为了有效的缓冲冲击力,如图19、21所示,该压缩装置包括连接在车架94上的连接套40,贯穿连接套40的旋转轴69,上端与旋转轴69连接、下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压缩结构。该旋转轴69能够旋转,因此,当履带撞击到障碍物时,旋转轴69带动压缩结构向后摆动。

该压缩结构能够缓冲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力,具体的,如图21、24所示,该压缩结构包括通过穿杆70连接在旋转轴69上的上安装块54,连接在前桥45上的下安装块68,连接在上安装块54和下安装块68之间的伸缩轴,连接在上安装块54和下安装块68之间且套设在伸缩轴上的压缩弹簧44,该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安装块54和下安装块68上。该伸缩轴包括固定焊接在下安装块68上的外套筒53,固定焊接在上安装块54上且伸入到外套筒53内部的内轴52;所述内轴52能沿外套筒53移动,即内轴52能伸入到外套筒53内,当内轴52伸入到外套筒53内时,压缩弹簧44被压缩,从而缓冲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力,该内轴52上可包裹一层尼龙材料,以减少噪音。具体的,如图25所示,该上安装块54上设置有两块安装板541,穿杆70则穿过安装板541和旋转轴69,从而使压缩结构活动安装在旋转轴69上。该前桥45上也可设置2块安装板,下安装块68位于2块安装板之间,并通过销轴固定,从而使压缩结构与前桥45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以下设置,如图17、18、20所示,该压缩装置还可以包括开设在连接套40上的弧形开口48,贯穿连接套40的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贯穿弧形开口48的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一端通过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11连接在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上、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内侧钢板弹簧43,一端通过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61连接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上、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外侧钢板弹簧41,连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和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的侧板47。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的结构如图22所示,该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的结构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侧钢板弹簧41的数量设置为2根,分别通过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61安装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的两端;内侧钢板弹簧43的数量也设置为2根,分别通过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11安装在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的两端,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与连接套40之间可通过轴承连接,方便旋转。所述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能够转动;当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旋转时,内侧钢板弹簧43可以前后摆动,此时通过侧板47的带动作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则在弧形开口48内滑动,从而使外侧钢板弹簧41也可以前后摆动,从而可以缓冲冲击力。该外侧钢板弹簧41、内侧钢板弹簧43与前桥45的连接方式与压缩结构和前桥45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9、20所示,该连接套40上设置有刻度49,该刻度49沿弧形开口48的方向设置,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上则固定有指针50。当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旋转时指针50也跟随旋转,通过刻度49即可看出内侧钢板弹簧43的摆动幅度,或者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和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两端的轴承磨损产生变形造成幅度偏差时,对前桥变形进行校正。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上可以设置限位键,而连接套40上可以设置限位槽,通过限位键和限位槽可以限制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的旋转角度。

该缓冲装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如图30所示,其包括第三摆动板65,第二摆动板63,第一摆动板58;具体的,该第一摆动板58的一端与车架94焊接固定、其另一端则通过第一连接块61与第二摆动板6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板63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块56与第三摆动板6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的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能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第二摆动板63能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

所述第三摆动板65和第二连接块56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第二摆动板63和第一连接块61之间连接有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第三摆动板65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时能压缩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第二摆动板63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时能压缩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

由上述结构,当履带撞击到前方的障碍物时,第三摆动板65向第二摆动板63方向摆动,并压缩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如果撞击力度很大,则第二摆动板63也向第一摆动板58方向收缩,同时压缩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从而缓冲撞击力。当撞击力消失后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和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推动第三摆动板65和第二摆动板63复位。

如图26所示,所述第三摆动板6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7,第二摆动板63上连接有第二滑套66;所述第二滑动块67和第二滑套66连接,且第三摆动板65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时,第二滑动块67沿第二滑套66滑动。所述第二摆动板63上连接有第一滑动块64,第一摆动板58上连接有第一滑套60;所述第一滑动块64和第一滑套60连接,且第二摆动板63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时,第一滑动块64沿第一滑套60滑动。具体的,该第二滑套66上设置有弧形滑孔,第二滑动块67上则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插入到弧形滑孔中且能沿弧形滑孔滑动;该第一滑动块64和第一滑套60的设置方式与第二滑动块67和第二滑套66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作为另一种方案,前桥45和后桥均可以采用伸缩桥,如图29所示,该前桥45包括左外套71、右外套72等,工作时左外套71和右外套72可伸出或收缩,由于其为目前的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cn10454961.4的发明专利即有公开其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做详细说明。当前桥45为伸缩桥时,该安装块54需要能绕穿杆70左右摆动,当前桥45伸长时,整个压缩结构能够向外侧摆动;本实施例中,压缩结构设置为2个,分别安装于旋转轴69的两端,当前桥45伸长时,两个压缩结构分别向外侧摆动。相应的,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11和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61也均需要能够转动,因此,当前桥45伸长时,外侧钢板弹簧41和内侧钢板弹簧43能向外侧摆动。实施时,该前桥45上设置滑槽,第三摆动板65的端部设置滑块,滑块和滑槽配合,当前桥45伸缩时,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如此则不影响前桥的伸缩。

当前桥45为伸缩桥时,作为另一种方案,如图26所示,该第一摆动板58可通过固定套57与车架94连接,固定套57通过固定套安装轴573与车架94连接,所述固定套57能绕固定套安装轴573旋转,使得第一摆动板58能前后摆动,此时第一摆动板58和车架94之间连接有v型钢板弹簧59,当第一摆动板58相对车架94摆动时能压缩v型钢板弹簧59。具体的,如图27所示,固定套57上设置有旋转孔571和弧形孔572,所述第一摆动板58上设置有旋转销轴581和滑动销轴582,如图28所示,所述旋转销轴581插入到旋转孔571中且能旋转,所述滑动销轴582插入到弧形孔572中且能沿弧形孔572滑动。此种情况下,前桥45上设置安装板,第三摆动板65则通过销轴安装在安装板上。此时,当前桥45伸长,前桥带动第三摆动板65和第二摆动板63向外翻,第一摆动板58则以旋转销轴581为中心翻转,如此则不需要滑块和滑槽也不会影响前桥45的伸缩。在此结构下,一个压缩结构与左外套71连接,另一个压缩结构则与右外套72连接;一个缓冲装置与左外套71连接,另一个缓冲装置则与右外套72连接;同时的,一根外侧钢板弹簧41与左外套71连接,另一根外侧钢板弹簧41与右外套72连接;一根内侧钢板弹簧43与左外套71连接,另一根内侧钢板弹簧43与右外套72连接;由上述结构,前桥45能够顺利的伸缩。

工作时,当履带撞击到障碍物,压缩弹簧44、内侧钢板弹簧43以及外侧钢板弹簧41可以对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由于受到冲击力的影响,前桥45带动压缩弹簧44、内侧钢板弹簧43以及外侧钢板弹簧41向后方摆动,压缩结构则可以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如图30所示,从而保护车辆和驾乘人员。

液压换向装置39用于控制缓冲防撞车前进、转向、掉头以及刹车,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液压换向装置39包括驱动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液压换向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液压换向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

所述液压换向机构包括掉头控制机构,转向控制机构以及第一外套4。该掉头控制机构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转向控制机构与掉头控制机构连接,第一外套4则连接在掉头控制机构和转向控制机构上;所述掉头控制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外套4固定在车身本体上,其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掉头控制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且位于第一外套4内部的主动内轴10,设置在第一外套4及主动内轴10上的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如图3所示,第一外套4的端部设置有端盖12,主动内轴10穿过端盖12后伸入到第一外套4内部,该端盖12为防尘盖,主动内轴10与端盖12内孔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均与辅助机构连接,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主动内轴10在第一外套4内转动。所述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均与车身本体上的液压油箱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第一油路33包括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所述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的结构相同,该第一左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的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第一右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的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左油路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一进油孔17、第一出油孔15和第一回油孔16,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10内的第一油道14。当驱动控制机构驱动主动内轴10转动时,主动内轴10能封堵第一进油孔17、第一出油孔15和第一回油孔16。另外,当主动内轴10转动时第一出油孔15能通过第一油道14与第一进油孔17或第一回油孔16连通,因此油可以从第一油道14流向不同的油孔。第一左油路上的第一出油孔15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右油路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因第一右油路的结构与第一左油路的结构相同,不再作说明。为了满足油孔的封堵和导通的需求,如图8所示,油孔和油道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所述第二油路34包括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所述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的结构相同。第二左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第二右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左油路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二进油孔21、第二出油孔19和第二回油孔20,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10内的第二油道18。当主动内轴10转动时能封堵第二进油孔21、第二出油孔19和第二回油孔20。另外,当主动内轴10转动时第二出油孔19还能通过第二油道18与第二进油孔21或第二回油孔20连通,因此液压油可以从第二油道18流向不同的油孔。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19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左油路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因第二右油路的结构与第二左油路的结构相同,不再作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外套4上设置有插孔32,主动内轴10的周向设置有环形槽31,插孔32上设置有销轴,且销轴的一端插入到环形槽31内,从而防止主动内轴10轴向串动。

如图3、4、5所示,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套在第一外套4内且与主动内轴10连接的滑动内轴13,与滑动内轴13连接且具有齿条81的内轴外齿条齿轮8,与齿条81相齿合的方向控制齿轮7,设置在滑动内轴13和第一外套4上的第三油路35。方向盘95的连接杆的下端则安装在方向控制齿轮7的内孔中,第三油路35与车身本体上的液压油箱连接。当左右转动方向盘95时,方向控制齿轮7能带动滑动内轴13能沿第一外套4左右滑动。第一外套4的端部设置有端盖12,滑动内轴13穿过端盖12后伸入到第一外套4内,同样的,滑动内轴13与端盖12的内孔之间也存在间隙,因此滑动内轴13能够左右滑动。如图6、7所示,该主动内轴10上与滑动内轴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部101,而滑动内轴13上则设置有与第一挡部101相配合的第二挡部131,通过第一挡部101和第二挡部131的相互抵靠,当主动内轴10转动时能带动滑动内轴13转动;当滑动内轴13沿第一外套4左右滑动时第一挡部101和第二挡部131不会脱离。

所述第三油路35包括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所述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的结构相同。第三左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第三右油路用于控制防撞车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所述第三左油路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第三右油路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三左油路包括设置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设置在滑动内轴13内的第三油道22。滑动内轴13沿第一外套4滑动时能封堵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即当滑动内轴13向左移动时,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通过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油道22连通,此时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则被封堵;当滑动内轴13向右移动时,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通过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油道22连通,此时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则被封堵。另外,滑动内轴13转动时也能封堵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即第三油道22不会与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连通;滑动内轴13转动时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还能通过第三油道22相互连通。由于第三右油路的结构与第三左油路的结构相同,不再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从动内轴9,套设在从动内轴9上的第二外套5,设置在第二外套5及从动内轴9上的第四油路36和第五油路37。该第二外套5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12,从动内轴9穿过端盖后通过螺母11锁紧。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从动内轴9在第二外套5内转动。

如图11所示,所述第四油路36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5上的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设置在从动内轴9内的第四油道25。所述从动内轴9转动时能封堵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即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不与第四油道25连通。另外,当从动内轴9转动时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还能通过第四油道25相互连通。第四进油孔27通过油管6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出油孔15连接,第四油路36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五油路37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5上的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设置在从动内轴9内的第五油道28。所述从动内轴9转动时能封堵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不与第五油道28连通。另外,从动内轴9转动时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还能通过第四油道25相互连通。所述第五进油孔29通过油管6与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19连接,第五油路37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动内轴10、从动内轴9以及滑动内轴13上的油道的入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有密封圈38,通过密封圈38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液压油进入到外套和内轴之间。

同样的,第二外套5上也可以设置插孔32,从动内轴9的周向设置有环形槽31,插孔32上设置有销轴,且销轴的一端插入到环形槽31内,从而防止从动内轴9轴向串动。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与档位手柄1连接的主动齿轮2,以及与主动齿轮2齿合的从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2与主动内轴10连接,从动齿轮3与从动内轴9连接。当档位手柄1转动时,能带动主动齿轮2转动,主动齿轮2又带动从动齿轮3转动。

与传统的车身本体一样,防撞车上设置有挡位指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3所示,当将档位手柄1挂入一挡时,第三油路截止,第一左油路和第四油路导通,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进油孔17进入,经过第一油道14和第一出油孔15后进入第四油路,液压油从第四油路出来后从左履带液压马达的反转供油端进入到左履带液压马达,左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左履带反转,从左履带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从第二左油路的第二出油孔19进入,并从第二左油路的第二回油孔20回到油箱。与此同时,第一右油路和第五油路也导通,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一右油路的第一进油孔17进入,经过第一油道14和第一出油孔15后供给右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右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右履带正转,从右履带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经第五油路后从第二右油路的第二出油孔19进入,并从第二右油路的第二回油孔20回到油箱。由于右履带正转,左履带反转,车辆则从左边原地掉头。

如图14所示,将档位手柄1挂入二挡时,第三油路截止,第二左油路和第四油路导通,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二左油路的第二进油孔21进入,经第二油道18和第二出油孔19后供给左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左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履带正转,从左履带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经第四油路后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出油孔15进入,并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回油孔16回到油箱。与此同时,第二右油路和第五油路也导通,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二右油路的第二进油孔21进入,经第二油道18和第二出油孔19后进入第五油路,经第五油路后供给右履带液压马达的反转供油端,右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右履带反转,液压油从右履带液压马达出来后进入到第一右油路的第一出油孔15,并从第一右油路的第一回油孔16回到邮箱。由于右履带反转,左履带正转,车辆则从右边原地掉头。

如图15所示,将档位手柄1挂入三挡时,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均不导通,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三右油路的第三进油孔24进入,经第三油道22和第三出油孔23后供给左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左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左履带正转,从左履带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进入第二左油路的第二出油孔19,并从第二左油路的第二回油孔20回到油箱。与此同时,油箱里的液压油从第三左油路的第三进油孔24进入,经第三油道22和第三出油孔23后供给右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右履带液压马达驱动右履带正转,从右履带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进入第一右油路的第一出油孔15,并从第一右油路的第一回油孔16回到油箱。由于左履带和右履带均正转,车辆直行。

在档位手柄1位于三挡时,向左打方向盘,方向控制齿轮7向左转动并带动内轴外齿条齿轮8向左移动,滑动内轴13也向左滑动,此时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通过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油道22连通,液压油供给右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右履带正转;与此同时,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则被封堵,左履带液压马达不工作,左履带不转动,车辆向左转弯。

在档位手柄1位于三挡时,向右打方向盘时,方向控制齿轮7向右转动并带动内轴外齿条齿轮8向右移动,滑动内轴13也向右滑动,此时,第三右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通过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油道22连通,液压油供给左履带液压马达的正转供油端,左履带正转;与此同时,第三左油路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则被封堵,右履带液压马达不工作,右履带不转动,车辆向右转弯。

如图16所示,将档位手柄1挂入四挡时,第一油路、第二油路以及第三油路均不导通,右履带液压马达和左履带液压马达均不工作,左履带和右履带均不转动,车辆刹车。如此则可以很好的控制防撞车运行。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该防撞车的车身本体上还设置有可收缩桌椅结构。可收缩桌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94上的储存箱93,通过伸缩装置安装在储存箱93内的收缩桌,以及设置在车架94上且位于储存箱93两侧的两个收缩椅组件;伸缩装置能推动收缩桌上升和下降,该伸缩装置可以是电动伸缩杆,也可以是传统的伸缩支架,相应的此时车架94上则需要安装用于驱动伸缩装置工作的电池,具体不再说明。

所述收缩桌包括固定桌面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桌面组件两端的活动桌面组件。为了方便收缩,所述活动桌面组件包括与固定桌面组件活动连接的活动桌面76,上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桌面连接、下端则安装有限位螺栓75的键板78。所述固定桌面组件包括固定桌面74。

如图31所示,所述活动桌面76通过铰链板79与固定桌面74活动连接,即铰链板79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固定桌面74和活动桌面76进行连接,当松开活动桌面76一侧的螺栓时,活动桌面76则与固定桌面74分离,此时可以将活动桌面76重叠于固定桌面74上,实现整个桌面的收缩,如图32所示。

为了对活动桌面76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桌面74的下表面开设有槽体87。当活动桌面76重叠于固定桌面74上时,限位螺栓75插入到槽体87内。该槽体87沿固定桌面74的长度方向开设,因此重叠于固定桌面74上的活动桌面76只能在固定桌面74的长度方向即活动桌面76的展开方向上移动,而无法向其它方向移动。

该限位螺栓75与键板78为螺纹连接,拧动限位螺栓75时可以使限位螺栓75向上移动,当活动桌面76重叠于固定桌面74后,通过拧动限位螺栓75,使限位螺栓75顶紧槽体87的顶部,从而锁紧活动桌面76。

当活动桌面76展开时,为了能够支撑活动桌面76,如图34所示,所述固定桌面74上沿活动桌面76的展开方向上开设有支撑板滑槽88,所述支撑板滑槽88内设置有支撑板77,所述支撑板77能沿支撑板滑槽88滑动。当活动桌面76展开时,将支撑板77的一部分从支撑板滑槽88抽出,通过支撑板77将活动桌面76进行支撑。该活动桌面76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其展开时与固定桌面74持平即可。该支撑板滑槽88的端部可以设置挡块(图中未示出),支撑板77位于支撑板滑槽88内部的未端则设置有限位块(图中未示出),如此可以防止支撑板77掉出支撑板滑槽88。

该储存箱93上设置有箱盖,如图34所示,当需要展开收缩桌时,打开储存箱93的箱盖,控制伸缩装置上升,从而将收缩桌升到储存箱93外,展开收缩桌即可。如图35所述,不需要收缩桌时,控制伸缩装置收缩,将收缩桌收纳于储存箱93内,盖上箱盖,行驶时驾驶人员可座在储存箱93上,即可将储存箱93做座凳用,这样结构则更加紧凑。

如图34、35所示,该储存箱93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可以设置固定板92,固定板92可通过合页固定在储存箱93内,使得固定板92可以摆动,当收缩桌升出储存箱93后可以立起固定板92,通过固定板92对收缩桌进行加固。具体的,固定桌面上可设置卡槽,固定板92可插入卡槽内,从而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如图31、32、33所示,所述收缩椅组件包括具有连杆滑槽86的座凳板85,靠背板83,第一连杆80,第三连杆84以及第二连杆82;该连杆滑槽86设置在座凳板85的侧面。

具体的,靠背板83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座凳板85上,靠背板83能够绕销轴旋转。第一连杆80的上端通过销轴与车架94的连接、其下端则通过第一滑动销轴90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86内,即第一连杆80的下端安装在第一滑动销轴90上并能绕第一滑动销轴90旋转,而第一滑动销轴90的一端则卡入到连杆滑槽86内并能沿连杆滑槽86滑动,该第一滑动销轴90位于连杆滑槽86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母,以防止第一滑动销轴90掉出连杆滑槽86。第三连杆84的下端通过销轴与车架94连接、上端则通过第二滑动销轴91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86,其安装方式与第一连杆80相同。第二连杆82的一端通过销轴与靠背板83活动连接、另一端则活动安装在第一滑动销轴90上。所述连杆滑槽86靠近靠背板83一端上设置有卡紧部89。

使用时,立起靠背板83,拉动座凳板85,使第一滑动销轴90卡入到卡紧部89内,第二滑动销轴91则滑动至连杆滑槽86的另一端,使第三连杆84顶紧座凳板85,此时第三连杆84和第一连杆80固定住座凳板85,收缩椅组件完成展开。收缩时,用手抬起座凳板85,使第一滑动销轴90脱出卡紧部89,将靠背板83向远离第一连杆80一侧翻转,使靠背板83放平,此时第一滑动销轴90向靠近靠背板83一侧移动;将座凳板85靠近靠背板83一侧向上翻转,并呈竖直状态,再将第一连杆80和第三连杆84向车架94方向收拢,收缩椅组件完成收缩,如图32所示。

本发明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收缩桌收缩在储存箱内,收缩椅组件也折叠起来,当停车后伸缩装置将收缩桌推出储存箱,并展开活动桌面,同时展开收缩椅组件即可供多人休息。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施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包括具有车架(94)、档位手柄(1)、方向盘(95)、前桥(45)、液压油箱、左履带(42)、右履带(96)的车身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与车架(94)连接、下端与前桥(45)连接的压缩装置,一端与前桥(45)连接、另一端则与车架(94)连接的缓冲装置,分别与档位手柄(1)和方向盘(95)连接的液压换向装置(39);所述液压换向装置(39)还与液压油缸、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以及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包括连接在车架(94)上的连接套(40),贯穿连接套(40)的旋转轴(69),上端与旋转轴(69)连接、下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压缩结构;所述旋转轴(69)能够旋转;所述压缩结构包括通过穿杆(70)连接在旋转轴(69)上的上安装块(54),连接在伸缩桥(45)上的下安装块(68),连接在上安装块(54)和下安装块(68)之间的伸缩轴,连接在上安装块(54)和下安装块(68)之间且套设在伸缩轴上的压缩弹簧(44);所述伸缩轴包括固定连接在下安装块(68)上的外套筒(53),固定连接在上安装块(54)上且伸入到外套筒(53)内部的内轴(52);所述内轴(52)能沿外套筒(53)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还包括开设在连接套(40)上的弧形开口(48),贯穿连接套(40)的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贯穿弧形开口(48)的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一端通过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11)连接在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上、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内侧钢板弹簧(43),一端通过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61)连接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上、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的外侧钢板弹簧(41),连接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和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的侧板(47);所述内侧钢板弹簧安装轴(51)能够转动,外侧钢板弹簧安装轴(46)则能在弧形开口(48)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摆动板(65),第二摆动板(63),第一摆动板(58);所述第一摆动板(58)的一端与车架(9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则通过第一连接块(61)与第二摆动板(6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板(63)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块(56)与第三摆动板(6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的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能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第二摆动板(63)能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

或,所述前桥(45)为伸缩桥,上安装块(54)能绕穿杆(70)摆动,内侧钢板弹簧连接轴(511)和外侧钢板弹簧连接轴(461)均能够转动;所述缓冲装置则包括第三摆动板(65),第二摆动板(63),第一摆动板(58);所述第一摆动板(58)的一端通过固定套(57)与车架(94)连接、其另一端则通过第一连接块(61)与第二摆动板(6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板(63)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块(56)与第三摆动板(6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的另一端则与前桥(45)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板(65)能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第二摆动板(63)能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第一摆动板(58)能相对车架(94)摆动;所述固定套(57)通过固定套安装轴(573)与车架(94)连接;所述固定套(57)上设置有旋转孔(571)和弧形孔(572),所述第一摆动板(58)上设置有旋转销轴(581)和滑动销轴(582),所述旋转销轴(581)插入到旋转孔(571)中且能旋转,所述滑动销轴(582)插入到弧形孔(572)中且能沿弧形孔(572)滑动,所述固定套(57)能绕固定套安装轴(573)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摆动板(65)和第二连接块(56)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第二摆动板(63)和第一连接块(61)之间连接有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第三摆动板(65)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时能压缩第二回转钢板弹簧(55),第二摆动板(63)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时能压缩第一回转钢板弹簧(62);

所述第三摆动板(6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7),第二摆动板(63)上连接有第二滑套(66);所述第二滑动块(67)和第二滑套(66)连接,且第三摆动板(65)相对第二连接块(56)摆动时,第二滑动块(67)沿第二滑套(66)滑动;所述第二摆动板(63)上连接有第一滑动块(64),第一摆动板(58)上连接有第一滑套(60);所述第一滑动块(64)和第一滑套(60)连接,且第二摆动板(63)相对第一连接块(61)摆动时,第一滑动块(64)沿第一滑套(60)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换向装置(39)包括驱动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液压换向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液压换向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液压换向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掉头控制机构,与掉头控制机构连接的转向控制机构,连接在掉头控制机构和转向控制机构上的第一外套(4);所述掉头控制机构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外套(4)固定在车身本体上;

所述掉头控制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且位于第一外套(4)内部的主动内轴(10),设置在第一外套(4)及主动内轴(10)上的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所述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均与辅助机构连接,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主动内轴(10)在第一外套(4)内转动;所述第一油路(33)和第二油路(34)均与车身本体的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第一油路(33)包括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所述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油路和第一右油路均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一进油孔(17)、第一出油孔(15)和第一回油孔(16),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10)内的第一油道(14);主动内轴(10)转动时能封堵第一进油孔(17)、第一出油孔(15)和第一回油孔(16),且主动内轴(10)转动时第一出油孔(15)能通过第一油道(14)与第一进油孔(17)或第一回油孔(16)连通;第一左油路上的第一出油孔(15)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右油路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第二油路(34)包括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所述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左油路和第二右油路均包括开设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二进油孔(21)、第二出油孔(19)和第二回油孔(20),以及开设在主动内轴(10)内的第二油道(18);主动内轴(10)转动时能封堵第二进油孔(21)、第二出油孔(19)和第二回油孔(20),且主动内轴(10)转动时第二出油孔(19)能通过第二油道(18)与第二进油孔(21)或第二回油孔(20)连通;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19)与辅助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左油路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套在第一外套(4)内且与主动内轴(10)连接的滑动内轴(13),与滑动内轴(13)连接且具有齿条(81)的内轴外齿条齿轮(8),与齿条(81)相齿合的方向控制齿轮(7),设置在滑动内轴(13)和第一外套(4)上的第三油路(35);所述滑动内轴(13)能沿第一外套(4)滑动,并能跟随主动内轴(10)转动;方向盘(95)的连接杆的下端则安装在方向控制齿轮(7)的内孔中,第三油路(35)与车身本体上的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第三油路(35)包括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所述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左油路和第三右油路均包括设置在第一外套(4)上的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设置在滑动内轴(13)内的第三油道(22);滑动内轴(13)沿第一外套(4)滑动时能封堵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且滑动内轴(13)转动时也能封堵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滑动内轴(13)转动时第三进油孔(24)和第三出油孔(23)还能通过第三油道(22)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左油路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第三右油路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的从动内轴(9),套设在从动内轴(9)上的第二外套(5),设置在第二外套(5)及从动内轴(9)上的第四油路(36)和第五油路(37);所述第四油路(36)通过油管(6)与第一左油路的第一出油孔(15)连接,第五油路(37)通过油管(6)与第二右油路上的第二出油孔(19)连接;驱动控制机构能驱动从动内轴(9)在第二外套(5)内转动,所述第二外套(5)固定在车身本体上;

所述第四油路(36)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5)上的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设置在从动内轴(9)内的第四油道(25);所述从动内轴(9)转动时能封堵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且从动内轴(9)转动时第四进油孔(27)和第四出油孔(26)能通过第四油道(25)相互连通;第四油路(36)与左履带(42)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第五油路(37)包括开设在第二外套(5)上的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设置在从动内轴(9)内的第五油道(28);所述从动内轴(9)转动时能封堵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且从动内轴(9)转动时第五进油孔(29)和第五出油孔(30)能通过第四油道(25)相互连通;第五油路(37)与右履带(96)的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与档位手柄(1)连接的主动齿轮(2),以及与主动齿轮(2)齿合的从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2)与主动内轴(10)连接,从动齿轮(3)与从动内轴(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7、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上还设置有可收缩桌椅结构;可收缩桌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94)上的储存箱(93),通过伸缩装置安装在储存箱(93)内的收缩桌,以及设置在车架(94)上且位于储存箱(93)两侧的两个收缩椅组件;伸缩装置能推动收缩桌上升和下降;

所述收缩桌包括固定桌面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桌面组件两端的活动桌面组件;所述活动桌面组件包括与固定桌面组件活动连接的活动桌面(76),上端与活动桌面连接、下端连接有限位螺栓(75)的键板(78);所述固定桌面组件上开设有槽体(87),所述活动桌面(76)能收缩于固定桌面组件上,且活动桌面(76)收缩于固定桌面组件上时限位螺栓(75)插入到槽体(87)内;

所述固定桌面组件包括固定桌面(74);所述活动桌面(76)与固定桌面(74)活动连接,槽体(87)开设在固定桌面(74)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桌面(74)上开设有支撑板滑槽(88),所述支撑板滑槽(88)内设置有支撑板(77),所述支撑板(77)能沿支撑板滑槽(88)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椅组件包括具有连杆滑槽(86)的座凳板(85),活动连接在座凳板(85)上的靠背板(83),上端与车架(94)连接、下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86)内的第一连杆(80),下端与车架(94)连接、上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86)内的第三连杆(84),一端与靠背板(83)活动连接、另一端则活动安装在连杆滑槽(86)内的第二连杆(82);所述连杆滑槽(86)靠近靠背板(83)一端上设置有卡紧部(89)。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缓冲防撞车,包括具有车架(94)、档位手柄(1)、方向盘(95)、前桥(45)、液压油箱、左履带(42)、右履带(96)的车身本体,还包括上端与车架(94)连接、下端与前桥(45)连接的压缩装置,一端与前桥(45)连接、另一端则与车架(94)连接的缓冲装置,分别与档位手柄(1)和方向盘(95)连接的液压换向装置(39)。本发明在履带撞击到前方障碍物时,压缩弹簧、外侧钢板弹簧以及内侧钢板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在发生撞击时,前桥推动压缩弹簧、外侧钢板弹簧以及内侧钢板弹簧向后摆动,同时压缩缓冲装置,由缓冲装置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如此则可以对车辆以及驾乘人员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曾贵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贵鹏

技术研发日:.12.04

技术公布日:.02.1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