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老北京老字号美食 总应该一一去一遍

老北京老字号美食 总应该一一去一遍

时间:2022-05-24 01:36:48

相关推荐

老北京老字号美食 总应该一一去一遍

导语:来北京吃什么?北京烤鸭、铜锅涮肉……这些东西都是必须吃到的不是吗? 地道北京老字号都有哪些?跟小编一起探访北京老字号美食的故事吧!

全聚德

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老全聚德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突然站定,捻着胡子说:“啊呀,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您看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风水先生眼珠一转,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 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合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杨全仁精明能干,他深知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探查烤鸭的秘密,寻访烤鸭的高手。当他得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内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孙老师傅终于被杨全仁说动,在重金礼聘下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全聚德能够成为有名的大饭馆,首要原因是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操作认真;店伙招待顾客热情。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

推荐店铺:全聚德烤鸭店(和平门店)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西大街14号楼(近地铁和平门站、师大附中)

电话: 010-83193101 010-83193102

东来顺

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早年是往城里送黄土的苦力。解放前,城里没煤气、暖气设施,冬季取暖烧饭全靠煤球做原料。而摇煤球离不开粘合剂--黄土。德山就是专干给各煤场送黄土的营生。每日里从城外拉黄土往城里送,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的前身是皇宫的马场。满清时,皇上上朝,文武百官都要由午门进殿,可又不能骑马、坐轿进宫。到了东华门那儿有块下马石,上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老东安市场的前身就是武官下马后存马的地方,后来逐渐形成了建议的交易市场,人来马往,热闹非凡。

丁德山看准了这儿的风水宝地,把干苦力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东来顺粥摊”的牌子,摆起了一个专卖玉米面贴饼子、小米粥的小摊,专门招待车夫、马夫为主的百姓,生意还挺红火。于是扩大规模,又特请了一个抻面师傅招揽顾客。

东安市场这个马场当时是由一个叫魏延的太监主管,他挺爱吃粥摊的抻面,经常光顾丁德山的粥摊。丁德山也特别有眼力见儿,每次魏延来,他都非常周到的招待、奉承,博得了老太监的欢心。魏延瞧丁德山人挺机灵,又会来事,一来二去,就认了干儿子。19,东安市场失火,粥棚也被焚。魏太监出面张罗,并拿出了若干银两,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起了字号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只是做一些羊汤、羊杂碎等,后来又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

这时的丁德山并没有因有了名气而摆起架子,除了涮羊肉外,继续经营着粥摊的生意。他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可使车夫、马夫、苦力人常来。他们都是活广告,把他们招待好了,他们到处跑,到处做宣传,并主动把主顾送到东来顺;二是东来顺饭庄的下脚料就有了去处,都能再卖一次钱,降低了成本;三是作为发迹的起点,可以激励后人别忘了创业的艰辛。

近百年来,东来顺人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创造了独特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形成了风味涮肉的八大特色:选料精,刀工美,调料香,火锅旺,底汤鲜,糖蒜脆,配料细,辅料全。

推荐店铺:东来顺饭庄(大栅栏店)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7号吉龙老栅栏商城2楼

电话: 010-63165836

烤肉季

上百年间,烤肉季生意不衰,其奥妙之处在于“三绝”。一绝是烤羊肉。烤肉季的烤羊肉选料精细,经过加味腌煨,在特制的炙子上烤熟后含浆滑美、不腥不膻,常常使人食一、二斤仍不尽兴。烤肉季烤肉有“文吃”、“武吃”之分。二绝是观景。银锭桥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之处。据说站在银锭桥极目远眺,可见北京西山,雨后更可观斜阳。三绝是赏荷。

烤肉季座落北京皇家园林--三海风景区内。落座烤肉季,可见后海满池荷花,有文人雅士曾吟诗赞其意境之美:“地安门外赏荷时,树里红莲映碧池,好似天香楼上座,酒醉人阑语丝丝”。

这家百年老店烤肉飘香引来国内外宾客驻足。美国前总统布什、菲律宾前议长马赛达、拉美四国大使以及周恩来、郭沫若、万里、徐向前、聂荣臻、廖承志、老舍、溥杰、费孝通、徐悲鸿、马连良、黄华、梅兰芳、张君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及外宾都曾在这里就餐。

在营业大厅的墙上留有许多名人的墨宝。二楼大厅挂有人民喜爱的艺术家赵丽蓉题写的“货真价实”四个大字。原外长黄华1985年在此宴请外宾后留下了“北国风味,四海同欢”的题词,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题写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为烤肉季题写:“银锭桥观山一景,烤肉季烤肉一绝。”黄苗子先生、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絮青等分别为餐厅留笔,黄老先生题的是“赴月”,胡絮青老人题赠的是“赏荷厅”匾额。大书法家溥心畲先生为其题写“烤肉季”招牌和“莲池别墅”横幅相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为饭庄书写了匾额。现在烤肉季悬挂的牌匾,是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1988年题写的。溥杰先生也题诗一首:“小楼一角波光漾,每爱临风倚画栏,酒肴牡羔无限味,炉红榾松不知寒,树移疏影堪幽赏,月满清宵带醉看,车水马龙还大嚼,冯驩长铗莫庸弹”。

上百年来,烤肉季烤肉有几种独特的吃法,不同形式,不同风味。以口味之分有“老、嫩、焦、糊、甜、咸、辣”八种口味。其中“怀牛抱月”口味尤其有特点。烤好的肉焦的酥脆,糊的似糊非糊。“怀中抱月”最讲究技术。烤时肉摊成一圈,中间打个鸡蛋,凝成一体,好吃好看。

吃烤肉还分文吃、武吃。武吃,说的是自烤而食的架势、吃法。惟其“武”是说过去的“爷们儿们”吃烤肉时人人手执尺二长的“六道木”,在烤肉炙子旁,一只脚蹬长条板凳上,自将腌渍好的肉,摊在松香缭绕的烤肉炙子上翻而炙熟。自烤时,自己取料、掌把火候。边烤边饮酒,烤者人人“屠门大嚼”,在酣畅淋漓中体味武吃乐趣。 而文吃比较斯文,是指有后厨房厨师烤好后由服务员送到餐桌。

推荐店铺:聚德华天烤肉季(什刹海总店)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前海东沿14号

电话: 010-64042554 010-64069719

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创业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起初叫“王记酒铺”,由山西人王瑞福创办。

说起“都一处”牌匾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下通州私访,回京进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老百姓都带着齐备的年货,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吃团圆饭。众多店铺也早已关门上板,掌柜的把全店人召集到一起“说官话”(旧社会商家年终结算帐目,分配奖励,决定人员去留),分红领赏。只有王瑞福开的这家酒铺仍在开门营业,乾隆一行3人便走进了酒铺。王瑞福一看这3位客人,衣帽整洁,仪表不俗,又从衣着表情上猜出他们是一主二仆的身份。王瑞福凭着十几年经营酒铺的经验,连忙把3位客人让到楼上,把店中的洋酒“佛手露”和酒铺自制的几样拿手凉菜“糟肉”、“凉肉”、“马莲肉”一齐端上桌来,亲自为3人斟酒,并站在一旁伺候。

推荐餐厅:都一处烧麦馆(前门店)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38号(大栅栏东口)

电话: 010-67021555 010-67021671

砂锅居

砂锅居以全猪席而闻名,采用烧、扒、火靠、白煮烹饪技法、将普通原料加工制作出风味独特的菜肴。如白肉片、会肝肠、烧下碎、爆三样、炸肥肠等24件、64件烧碟及砂锅白肉、三白、下水等。砂锅全桌,砂锅一角,是砂锅居文化中的精华,再配以水晶肘、盘丝饼、小豆凉糕等小吃、面点,受到中外宾客的青睬。

乾隆帝与砂锅白肉的典故

砂锅居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砂锅居开业之初叫“和顺居”,因当年用一口据传是明代年间的特大砂锅,煮卖上好猪肉,肉之肥美不腻,味道极佳。日久,人们则以砂锅居代之原名。

砂锅居白肉堪称“京都一绝”。据传,砂锅居曾有乾隆帝留下御笔的轶闻。砂锅居创建之初,常有官内文武官宦来此啖肉。“白肉一绝”渐日传入宫,乾隆帝亦有耳闻。一日皇上兴致有佳遂差人传砂锅居厨师宫,乾隆帝膳后余兴未尽,遂题笔“此乃珍馐,味之一绝”。自此,砂锅居更名大震。至嘉庆年间,砂锅居盛况空前,便有了“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的说法。时至今日,日臻丰华的砂锅菜,百年流芳的煮白肉和乾隆帝御笔一并成为砂锅居的垂史美谈。

民间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异品佳肴说旧京,漫将滋味任公评。调成猪肉千般样,且把肝肠万种烹。打破旧规添晚卖,为合时代也牺牲。何妨一识庐山面,借问砂锅寿几龄。”这是民国年间一位墨客在《首都杂咏》中的一首词。说的是有着267年历史的西四缸瓦市的砂锅居。别看这小段子不长,可它叙了两件事儿:一件是这家馆子卖什么,再就是砂锅居“一锅白肉半日卖”的经营一怪。

清嘉庆年间,就有人曾写砂锅居生意之盛景:“缸瓦市里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早年砂锅居经营半日摘幌子停止,一却是因为味美而人们趋之若鹜;再就是真正的原因,为保证质量得用砂锅把头天晚上宰杀的百十斤重的京东鞭猪,拾掇干净,连夜煮、火靠,次日一早正好熟透,8开门,一上午准光。因而“西城缸瓦市有白肉馆,日以一飨客,不涉它味,逾午则闭门矣。”当时民间曾流传:“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侯”的谚语,也是对砂锅居买卖兴隆的写照。

推荐餐厅:砂锅居(西四店)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60号(近缸瓦市)

电话: 010-6602112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