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品读|青葱岁月里的燃灯者

品读|青葱岁月里的燃灯者

时间:2023-10-12 00:14:18

相关推荐

品读|青葱岁月里的燃灯者

*本文为《品读》第6期内容

因为从事文字工作的关系,经常被人尊称一声“老师”,我的理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在我看来,真正的老师应该是在人生路上的“燃灯者”,启人开悟,予人温暖,像午夜时分的烛光,为踟蹰暗夜的旅人燃起一丝希望。很幸运的是,我在初中时代,就遇到过两位这样的老师。

少年时,因为家境贫寒,我显得有点自卑,常常低着头走路,想着自己的心事。黄昏时分,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经常会听到一阵自行车铃声远远地从身后传来,我侧身立于路边,看着一个骑车人的身影由远及近。他眉目慈善,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上衣袋别着一支笔。村人见了他总会热情地打招呼:“罗老师,散学回家了呀?”罗老师放慢车速,点点头,碰到熟悉的学生家长还停下来聊几句。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会喊一声:“罗老师好!”我却始终不敢开口,一是碰到陌生人就脸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二是我的声音太小,话出口就像被风刮走了,几乎可以被人无视。为了避免尴尬,我索性不开口了。

那一声“罗老师好”,是直到我进入了初一的课堂,才和同学们一起喊出的——罗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教授我们语文课。我并不了解他,但他似乎很了解我。他和我住在一个村,离我家也就两里路。

开学后的一次考试中我成绩不错,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想让我担任班长兼语文课代表。我压根没有心理准备,就懵懵懂懂地答应了。等到组织第一次班会时,我才鼓起勇气跟罗老师说:“我声音小,不善在公共场合讲话,怕做不好……”其实我是打退堂鼓,不想当这个班长了。“我知道,你可能缺少这方面的历练。”罗老师说,“谁天生就有纵横捭阖、侃侃而谈的本事呢?都是从第一次开始慢慢找到自信的。希望你能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我相信你是可以的。”罗老师丝毫没有换人的意思,我只能赶着鸭子上架,磕磕巴巴地完成了第一次班会。

那以后,我又在罗老师的鼓励下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组织大家出黑板报,第一次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习题……我从自我封闭的小世界里走出来,成为一个对班集体公共事务逐渐感兴趣的热心人。

罗老师也是最早发掘我对文学热情的人。语文课上,他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朗读,让我对写作建立了最初的自信,也更加勤勉地练笔。我每一次的作文后面,他的一些评点也让我受益颇多。记得我在一篇命题作文里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当时自以为很得意,但作文本发下来的时候,分数却并不高。罗老师用了韩愈的一句话为我评点:“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意思是引经据典,固然深刻玄妙,但有些话不是从心坎里发出的,而是借用别人的喉管,终究没有力度。因此,在那以后的写作中,我努力向“手写我心”的意旨靠拢。

我从小学起就陆陆续续写了好几本日记,有童年趣事的记述,有乡村风景的描摹,有异想天开的童话故事创作,还有一些纳于言的心事,都铺陈在纸上。罗老师看了很感兴趣,送给我一摞厚厚的稿纸,让我把满意的几篇日记修改誊抄出来,帮我投稿到正式刊物上。一年后,我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在省刊《语数外学习》上发表了,我也真正确认自己的兴趣所在。我想,如果没有罗老师的指引,就没有我后来对文字的执着和热爱,我也不一定日后能走上传媒之路。

可惜,那所乡村中学的教学点一年后被撤销,罗老师也退休了。我到镇上的中学上了初二,因为离家远,我只能住宿。那时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不仅要交学杂费,还多出来一大笔食宿费用,而且课桌也要自带,这对一个捉襟见肘的农家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我们村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因为家庭的原因而选择了退学,跟着亲戚朋友去南方打工了。

眼看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父亲还没有筹措到钱,我也不想去上学了。直到开学后的几天,我仍在每天早上背着个菜篮子出门,帮家里干些农活。有时候我会带本书出去,累了就躺在坡地上读读,或者看着天上的浮云游荡。知道命运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心里倒也没有多沉重。

有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一篮子猪草回家,看见院子里多了一个人。他是我初二的班主任徐哲华老师,因为开学了还没见我到校,就过来家访了解情况。从镇上到我们的村里,徐老师独自骑着摩托车颠簸十几里山路,过来后四处打听才找到我家,这让我和我的父母都非常感动。

那次家访,徐老师并没有和我多作交流,而是在了解我的家境后开始做我父母的工作。他坐在院子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看过我的成绩单,说这样一棵优秀的苗子不应该荒废,还说:“你家孩子发表文章的杂志转寄到学校了,希望他及时来拿。他有这样的天赋更应该继续求学,再说他还这么小,不上学能干什么呢?”

《马太福音》中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徐老师就是一盏放在灯台上的灯,他照亮了我们一家人。尽管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但囿于乡村,他们对自己孩子身上的天赋和闪光点并不十分了解。徐老师最后的几句话打动了我的父母,他们觉得,哪怕眼前有困难,咬咬牙也是可以克服的,绝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

家访完时间已经不早了,我父母极力挽留徐老师吃完晚饭再走,但他说晚上山路不好走,应该更有不想给我家添加负担的心意,他只喝了杯茶就匆匆离开了。

重返校园,我十分珍惜。在初三中考冲刺的关键阶段,徐老师一家给了我很多额外的关照。徐老师和师母知道我上学不易,学校住宿条件简陋,大教室改成的宿舍住了很多人,没有课桌也很吵闹,每天下晚自习后便让我去他家里学习。我常常觉得,徐老师家小客厅里那盏温暖的灯,就是他和师母温和的眼睛,守护着我这样一个乡村孩子能读书、读好书的纯真愿望。

上大学和毕业后返乡期间,我曾经拜访过两位恩师,表达对他们当年帮助的感激之情。他们并不觉得当年的举动有多么特别。罗老师说:“孔子说过‘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对于每一个想要进步的学生,当老师的都会提供这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只是在你青春里陪伴过你的人,而你的人生还很长,不必记住我,要记住的,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行了。”

这句话,我后来也在一位成功人士的直播间听到过。师道的绵延一脉相承,受过这种润泽的人,会一辈子记得。

来源:半月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