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1986年陈永贵病逝 其追悼会规格引起争议 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1986年陈永贵病逝 其追悼会规格引起争议 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时间:2020-07-24 02:54:26

相关推荐

1986年陈永贵病逝 其追悼会规格引起争议 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在上世纪70年代,陈永贵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他创造了鼓舞一代人的“大寨精神”,并在1975年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陈永贵却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他1986年3月因病去世后,该以什么样的规格为他举行追悼会引起了很大争议。

最后邓小平亲自拍板,以副总理的规格给陈永贵开追悼会,对他在大寨时期的贡献做了肯定。

陈永贵追悼会

陈永贵从互助组开始展露才能,带领全村历时十年让大寨彻底改变了面貌

陈永贵跌宕起伏的一生,可以说是和大寨紧密相连。今天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大寨村位于太行山西麓虎头山的坡面上,虽然离昔阳县城只有10几里,却环境恶劣,广大村民生活十分困苦。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党在当地建立了政权并进行了土改。然而全村64户人家却一共只有800多亩薄地,没有了反动派的剥削却也依然饥寒交迫。

而改变这一切的陈永贵,19出生在昔阳乐平镇石山村。

19父亲死后彻底成为孤儿,幸好大寨村的稳周老人收养了他,陈永贵也因此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主动在大寨担任了最困难的老少互助组组长。

陈永贵

在他的带领下该组9户农民团结协助,通过努力使当年该组的亩产达到了169斤,立刻在整个昔阳县引起轰动。

1953年作为种田好手的陈永贵,被大伙儿一致推举为大寨公社党委书记。

可让一个组的人吃饱饭容易,想让整个大寨彻底翻身可就难了。大寨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晋北土石地块,用一句话来形容它的地形就是“八梁夹七沟”。

不但由于地形复杂难以耕种,而且下大雨就会将山上仅有的一点土壤冲走,同时又在沟中形成泥石流。同时破碎的地形也导致地下存不住水,一旦连续一个月不下雨庄稼就会彻底旱死。

陈永贵等人

但陈永贵却带领大寨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靠自己的双手和肩膀硬是让大寨彻底换了个模样。他们用扁担和竹筐把几十斤重的泥土挑上山,并用最原始的工具把山坡一点点修成梯田。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陈永贵带领大家在山上建了几口蓄水池,只要一年中能下几次雨就能保证田地有水灌溉。

就这样陈永贵带着全村人在没有向国家要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耗时终于把几百亩低产田都改造成了梯田,眼看着粮食的亩产也逐年提升。

陈永贵

可1963年夏天陈永贵去县城参加农业工作会议时,一场突然到来的特大暴雨,使全村的800多亩地几乎全部绝收,而且270间窑洞和房屋仅剩17间能继续住人。

大寨人的劳动成果几乎化为乌有,陈永贵听闻噩耗险些当场昏倒。他匆匆返回大寨,看到几百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处山头上茫然失措。

看到陈永贵回来大家把他围起来,哭诉这一次的惨重损失。但陈永贵却问他们:“谁家死了人没有?”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一清点所有人都安然无恙。陈永贵把拳头紧紧地攥起来,对大家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人才是最宝贵的。梯田毁了咱们再修,房子塌了可以再建。只要人还在,我们就能再造一个大寨。”

陈永贵等人

当县里派人要送救济粮时陈永贵拒绝了,他当众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

“现在国家还很困难,要是每个地方受灾都等救济怎么行。我们大寨人就是要一切都自力更生,而且我保证今年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这3个“不能少”简直就是战场上的军令状,一下子把大家涣散的心重新凝聚起来。接下来村民们开挖石材重建家园,把冲毁的土地清理了出来抢种作物。

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次上天似乎也被大寨人的精神所感动,新的种子播下去后一直风调雨顺,年底真的实现了陈永贵的誓言。

陈永贵

大寨精神被毛主席赞赏并闻名全国,陈永贵得到重用成为了副总理

到1964年大寨的粮食亩产从之前不到200斤增加到了700斤,这个成就在当时没有机械、没使用化肥的情况下堪称奇迹。但陈永贵也没有想到,他接下来的人生也会成为新中国农民中的奇迹。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通讯报道《大寨之路》,并称大寨是“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1] 。

3月底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给毛主席做报告时提到了大寨,毛主席也第一次听说了陈永贵的事迹。

当年底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谈论农业问题。他将大寨作为农业战线上的典型,并将大寨精神归结为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毛主席也非常赞赏“大寨精神”。

陈永贵与毛主席

当年12月26日下午散会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外叫住了参加会议的陈永贵。他非常热情的跟陈永贵握手,并要陈永贵和他一起去吃饭。

陈永贵怎么也没有想到,周总理居然带着他去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

能见到毛主席让陈永贵万分惊喜,毛主席也非常惊讶地看到陈永贵永远一副山西农民的打扮。毛主席向陈永贵问起大寨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陈永贵的回答让毛主席非常满意,于是做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重要指示。

1966年党中央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正式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但陈永贵根本就没想靠“大寨精神”来博取功名,他只想在大寨带领大家踏踏实实劳动。

然而成名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几年内他先后被调往昔阳县和山西省委工作,1969年和1973年还被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当陈永贵到北京参加第4次全国人大会议时,周总理又当面通知他:毛主席已经决定由他担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

陈永贵与周总理

陈永贵听完非常惶恐,赶紧对总理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42岁才脱盲。这些年虽然担任过高一点的领导职务,可做副总理实在是超出我的能力啊。”

但是周总理却说:“你是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安排。”

就这样陈永贵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农民变成了副总理,连他晚年都说:“恐怕古往今来,能有这样经历的农民也只有他了”。但令人感动的是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坚持在农村时艰苦朴素的作风。

1975年他被安排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但是陈永贵却说他实在住不惯这么好的房子。

经过一番申请,才搬到了北京交道口的一个小院子。作为副总理每个月可以拿400元的工资,但是陈永贵坚持只拿自己在大赛的工分。他的夫人虽然也住到了北京的小院,却依然如在农村那样种菜劳动。

陈永贵

大寨热褪去后主动辞去副总理之职,在京病逝后有人却争论如何给他办追悼会

尽管陈永贵在大寨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可是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时期,某些地方没学好反而出了更多问题。

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农村改制的决定后,人们开始对“大寨精神”提出种种争议。

陈永贵也从报纸和家乡来信上得知了“大寨精神”已经褪去了光环,他也感觉自己根本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1980年他先后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打了辞职报告,最终在9月卸去了领导职务。

虽然陈永贵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农民,现在不担任领导职务就应该回大寨。但党中央却让他搬到了复兴门外大街部长楼22号,继续享受以前的领导待遇。1983年在他的坚持下,中央才同意让他到东郊农场担任技术顾问。

陈永贵

陈永会在农场终于找回了自己在大寨时的快乐,他忍不住对家属说,还是做一个农民好啊。

可惜天不遂人愿,1985年陈永贵被查出患了重度肺癌。

尽管组织上很快把他接到了北京著名医院并组织了最好的医疗力量,但陈永贵还是在1986年初陷入了病危。胡启立代表党中央探望了他,握着他的手说:“陈老,你要好好养病。中央肯定你过去的贡献,你是个英雄。”

陈永贵却一再表示,他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不要在他身上浪费资源了。弥留之际他对儿子陈明亮说,他这辈子没给毛主席丢脸,已经心满意足了。

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把他的骨灰运回大寨安葬。1986年3月26日晚8时许,陈永贵安详地离开了人世[2] 。

陈永贵等人

然而陈永贵怎么也想不到,有关部门接下来就该如何为他举办追悼会产生了争议。首先是因为陈永贵虽然早就辞去了领导工作,但一直还都是“国家干部”的身份。

作为曾经的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有人就主张应该参考其他同级别领导,公开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可是另一批人针锋相对地指出:陈永贵现在的公开身份只是一个农场顾问,况且他当年成为副总理也并不正常。

为这样一个级别的人举办追悼会,岂不是小题大做。还有人提出可以采用折衷方案,可以开追悼会,但规模小一些。

可这样不伦不类的追悼会不如不开,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最后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同志都感到为难,只好请示邓小平该如何解决。

邓小平等人

邓小平一锤定音以副总理规格办追悼会,大寨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泽披后人

邓小平得知陈永贵病逝也心情沉重,他在1975年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与陈永贵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

他非常清楚陈永贵本来应该从农业工作领导者的位置上一步步提拔,而不是直接领导全国农业导致现在的非议。

但他是一个非常本分的农民,而且的确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当1978年陈永贵认为自己已经不适合担任中央领导职务时,邓小平就宽慰他:“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能上能下,譬如我在建国以后就曾经两次离开了中央的领导职务,但是我并没有倒下。

我不要求你像我那样,但是我希望你仍然能按照党员的标准和纪律做。中央知道你在过去做了大量工作,对于缺点和错误,你自己能认识到就好。”

陈永贵

而且邓小平也意识到该如何为陈永贵举办追悼会,也是反映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层如何看待“大寨精神”。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对当时中央负责人说:“你去告诉报纸不要再骂大寨了,要是再骂,今后就没人去搞农田建设了。”

1980年11月中央在转发山西省委有关大寨问题的文件时,肯定了当年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赞赏,并指出后来“农业学大寨”出现的问题,不能归结于陈永贵个人。

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曾经安慰陈永贵说:“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对的;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谁也不能诋毁的。”

邓小平

邓小平终于决心必须给陈永贵举行有一定规格的追悼会,才能让“大寨精神”的实质得以传承。于是他拿出那份报告,亲笔批示:按副总理级别办理。

作为当时我党的领导核心,他的意见终于平息了人们对陈永贵和大寨的非议。

3天后新华社播报了由邓小平亲自审定的《陈永贵同志讣告》,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等称赞性语句,对陈永贵的一生做出了正面评定。

尽管追悼会现场布置得还算隆重,但由于陈永贵早就要求一切从简。再加上当时他早已远离公众视线,所以追悼会当天去现场的人寥寥无几。当然陈永贵的亲属早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默默地和大寨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守灵。

陈永贵

但他们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走过来时,所有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原来是同样辞去国家领导人身份的华国锋,以一个同乡和老朋友的身份向陈永贵告别。

华国锋从1937年开始在山西奋战了,而且他在1975年后主持中央工作,和陈永贵建立了深厚感情。华国锋在其他人的搀扶下三鞠躬,又绕着陈永贵遗体走了一圈表示哀悼。

华国锋同样也对山西故土充满感情,去世后他的家人也将其骨灰洒在了太行山上。

当陈永贵的灵车开到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娘子关时,昔阳县数万干部群众早就翘首以盼这位副总理魂归故里。

陈永贵

尽管那些年“农业学大寨”招致了很多非议,但陈永贵却的确造福了大寨,造福了昔阳。昔阳县最好的鼓乐班子主动来到大寨,以山西农村最隆重的礼节迎接陈永贵回家。

8年前曾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去世后,骨灰就撒在了大寨虎头山。现在陈永贵也来和他做伴了,两人和其它大寨劳模的英灵永远守护着大寨。

随后人们在虎头山上为陈永贵立了一座5米高的塑像,上面刻着8个大字:“功盖虎头,绩铺大地”。

尽管陈永贵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大寨人民,但接任他做大寨书记的郭凤莲,却在几十年后将“大寨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郭凤莲

进入新时代大寨仍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又利用政策红利实现了全面发展。到今天大寨仍然是全国闻名的经济和人文强村,广大村民在解决了吃饱饭之后又过上了欣欣向荣的生活[3] 。

但他们永远怀念那位带头人陈永贵,而我们也同样不应该忘记这位新中国唯一农民出身的副总理。

参考资料

[1] “大寨红旗”从升起到飘落的演变过程和轨迹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03-06

[2] 1986年3月26日 陈永贵在北京逝世 · 人民网 · -10-04

[3] 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布 这320个乡村入选 · 中国新闻网 · -07-2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