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关于汉武帝执政时期奉行的“霸王之道”政治文化路线有何影响?

关于汉武帝执政时期奉行的“霸王之道”政治文化路线有何影响?

时间:2022-03-28 12:58:11

相关推荐

关于汉武帝执政时期奉行的“霸王之道”政治文化路线有何影响?

引言

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不可能是某个政治文化理论的偏执信仰者,他一定是个注重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实用者,他们可能都会就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尽管自己个人并不喜儒,但他在治国时依然会启用儒生们共同参与治国,他甚至还让儒生叔孙通去做他的太子的教师。

一向不好儒的刘邦在当皇帝后公开启用儒生叔孙通去做他的太子教师,并不能被看成是他个人转变理念而崇儒了,这显然是政治家的刘邦在给天下的儒生们发出政治文化信号,即,他不会像秦始皇那样偏执地去“焚书坑儒”,他会“兼容并包”一切政治力量去共同治理国家。而且,历史事实也证明,当汉元帝、汉成帝、王莽等帝王被他们身边的一大批儒生掌控且开始偏执尊崇儒一家治国政治文化路线以后,西汉王朝就走下坡路了,新莽王朝就出暴政了。

由此可见,政治文化生态也与自然生态一样,必须多元多物种和多种政治文化思想的和谐共存,一旦执政者偏执笃信单一治国政治文化路线,那么,势必会造成国家政治生态灾难。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王朝政治文化生态,是主黄老道家而同时兼容并包儒家等文化学派的,汉元帝之后的西汉王朝始时兴单一崇儒的政治文化路线;那么,汉武帝执政的前140年至汉元帝执政的前48年这近一百年的时间之中,西汉王朝究竟奉行的是什么政治文化路线呢?

后世一些人说汉武帝时代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历史事实,因为,史书已经明确记载,汉武帝至汉元帝执政的这近一百年时间,西汉王朝君王奉行的是“霸王之道”!《汉书·元帝纪》开篇就记载了汉宣帝刘询和他的太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之间关于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治国政治文化路线的对话,当时,太子刘奭劝谏父亲汉宣帝用儒,被汉宣帝一顿训斥,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说明,汉武帝执政肇始至汉元帝登基皇帝执政的这近一百年的西汉王朝,所奉行的治国政治文化路线,就是汉宣帝自己亲口所说的“霸王之道”!而汉宣帝所说的“汉家自有制度”,应该就是指汉王朝所继承的包括蜀地“三老”政治制度在内的故秦制度,即:“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那么,什么是汉宣帝所说的“霸王之道”呢?

笔者以为,一言蔽之,西汉王朝在汉武帝至汉元帝执政之前的近百年时间中所实行的“霸王之道”政治文化路线,就是由汉武帝根据历史本身的发展需要而继承的一种由他的前辈们已经制定出的法家、儒家相杂的政治文化路线,而且,汉武帝刘彻笃信秦法家政治文化的个人倾向更加明显。汉武帝刘彻,享年71岁,在位54年,他是西汉历史上最为高寿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在位时间过长,是汉武帝一生多为和其故事甚多的重要缘故之一。

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即后来的王美人、王皇后和王太后)本为民妇,在民间曾先嫁与民男金王孙且生有一女,其母亲臧兒卜筮听人说她的两女今后甚贵,她便强行从其女婿金王孙家将女儿王夫人夺回送进太子宫充做太子内人,后来,臧兒又将王夫人的妹妹兒姁也送入了太子宫。王夫人得幸于太子刘启后,生育有三女一男,男儿即为刘彻。

太子刘启登基,是为汉景帝;汉景帝时,已被汉景帝封建为“美人”的王美人工于心计,她与汉景帝姐姐的馆陶长公主关系甚好,且与馆陶长公主刘嫖联姻了儿女亲家,在长公主帮助下,也在后宫争权夺利的狭缝之中,前150年的汉景帝前七年正月,汉景帝废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七岁的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前148年的汉景帝中二年三月,原太子刘荣因犯事而自杀,刘彻也因此坐稳了太子位。

前141年的汉景帝后三年正月,汉景帝病危,16岁的刘彻提前加冠,汉景帝本月死亡,刘彻即位。十个月后,即前140年的汉武帝建元元年十月,刘彻正式登基为皇帝,是为汉武帝。其间十个月的摄政者,应是刘彻奶奶的窦太后。汉武帝执政时期,分别对匈奴、朝鲜、西域、西南夷、西羌、南越国进行大规模宾服行动,除开宾服西南夷是以修路和通商为和平手段外,其它五路的宾服均为大规模战争,战争一直伴随汉武帝一生。

同时,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他效仿秦法家商鞅而将朝野搞成了“农战”的军政合一大兵营,他掠夺民间民营经济为官办官营,他还效仿秦始皇巡游四海做派而大树特树皇帝个人权威,他横征暴敛恢复了许多故秦暴政,朝野反叛事件也因此大增,刘彻的晚年,他陷入了自食其果的众叛亲离和家破人亡的悲剧之中。后世史家常常习惯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类比而称之为“秦皇汉武”。

这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之说,是个贬义词汇,主要是指意君主的武断、多为、任性、专制和民生凋敝的意思,比如,后世史家常常习惯以“秦皇汉武”去比照其他君主们是否多为和暴政:三国时代的陈寿就是这样以“秦皇汉武”去比照魏明帝曹睿的。又比如,唐朝杜佑评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炀帝时曰:“隋炀帝自文帝山陵才毕,即事巡游,乃慕秦皇汉武之事,西征东幸,无时暂息,六宫与文武吏士,常十余万人,然非省方展义之行也。”

后世一些治学不精的史家和文人常常习惯将汉武帝时代的大规模对外战争看成是汉武帝个人的主观和任性之为,这,是不对的!或者说,这是后人因对史实梳理不精细所导致的错误判断!任何一个王朝进行大规模和长期的对外战争,历来都不可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况且,汉武帝时代的汉军首次兵出闽越、东瓯的前139年的汉武帝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才18岁,那时的西汉朝政大权还全部掌握在汉武帝奶奶的窦太后手中,刘彻在朝廷重大决策中也还说不上话。

而且,通过史书可知,前138年的汉武帝建元三年,西汉朝廷就正式面对朝野公开招募敢于行走西域的使者了,本年,汉中张骞应征出使遥远的西域去联络大月氏国共同抵抗和打击匈奴。早在窦太后实际主政的汉武帝建元年间的六年之中,西汉王朝实际上就已经正式拉开了收复漠北故土的汉匈战争的序幕了通过《汉书·田蚡传》史载可知,前139年的汉武帝建元二年十月,窦太后之所以同时撤职了窦婴的丞相职和田蚡的太尉职,并非是后人传说的因为她好黄老道家而厌恶有儒家文化倾向的窦婴和田蚡。

而仅仅就是因为御史大夫赵绾上奏说今后大臣奏本不必要同时上奏东宫太后们,按理说,这样的奏言即使是触犯了窦太后,也犯不上窦太后罢免与此事并无甚关系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职,只需要处分当事人的御史大夫赵绾即可。但是,历史事实是,这个小案件,居然导致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双双失官,而且,事后,窦婴的职权的确就被削弱了,田蚡却依然得势。

因此,从这一蹊跷案件上看,恐怕这一历史事件很可能是窦太后和田蚡在联手玩弄权术的“借题发挥”,以此招去削弱和打击可能威胁到当时还非常稚嫩的汉武帝刘彻皇位的窦婴老权贵朋党势力,并帮助年轻的刘彻将朝廷的军政大权全部收揽于他一人手。

果不其然,前135年的汉武帝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寻找了个操办窦太后丧事不力的理由,将过渡丞相的许昌撤职,改任田蚡为丞相,这样,田蚡就在先削弱和打击了朝廷老权贵的窦婴势力之后,再次拐弯抹角地把西汉王朝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前132年的汉武帝元光三年,仅仅因为将军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蚡,田蚡以灌夫与窦婴过从甚密为由,就将当时早就闲置在家的窦婴像汉景帝处置周亚夫的那样牵连进灌夫案了,最后,窦婴被汉武帝诏令下狱。

次年的汉武帝元光四年冬,朝廷老权贵和窦氏朋党之首的魏其候窦婴和将军灌夫均被汉武帝下令诛杀,本年三月,丞相田蚡病故,薛泽接任丞相。从此,丞相职官就成为了汉武帝的马前卒职官了,自薛泽肇始,西汉王朝以降的丞相就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位高权重了。到了前124年的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孙弘接任薛则出任丞相以降,那西汉王朝的丞相就基本上成为了惟命是从汉武帝的御前官员了。

结语

任何一个王朝进行大规模和长期的对外战争,历来都不可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况且,汉武帝时代的汉军首次兵出闽越、东瓯的前139年的汉武帝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才18岁,那时的西汉朝政大权还全部掌握在汉武帝奶奶的窦太后手中,刘彻在朝廷重大决策中也还说不上话。由此可见,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代发动的对外扩张宾服战争,并非就是汉武帝一个人的主观决策,应是西汉历史发展到了汉武帝时代的使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