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哀江南赋》到底是怀念故国还是谋求官职?作者为何反用典故

《哀江南赋》到底是怀念故国还是谋求官职?作者为何反用典故

时间:2023-11-30 05:08:29

相关推荐

《哀江南赋》到底是怀念故国还是谋求官职?作者为何反用典故

一般来说,人们提起庾信的《哀江南赋》总是会想起乡关之思这个话题,认为在这篇赋中,庾信仿造《楚辞》的方法,通过对于自己的身世的描写,反映了家国之悲。但是,却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一名学者就指出,一般人都觉得该赋,说的是乡关之思,可是,在他看来,却并不是如此,他觉得,这乃是庾信为了想要向北朝求取官职而撰写的文章。

那位学者指出,庾信的《哀江南赋》作于557年12月,此时梁已灭,庾信觉得归国无望,因此想要投靠北朝,在他写《哀江南赋》前,就曾经写了《拟连珠》,用“乌江舣楫,知无路可归;白雁抱书,定无家可寄”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归故里,所以希望能够在北朝求得发展的想法。

对于庾信《哀江南赋》的创作时间,我表示同意,因为,那赋的序中有“三年囚于别馆”等词句,如果这“三年”并不是作者虚指,而是确切的时间的话,那么,这篇赋的创作时间,可能正是557年。可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庾信就已经抛弃了自己的祖国,想要另谋高就啊。如果庾信真的是这样的想法的话,在赋中,又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关于伯夷、叔齐等忠臣的叙述呢,不仅如此,庾信还屡次诉说自己出仕北朝之后的悔恨之意,如果他真的是想用这篇文章来自荐的话,又为何要加入这些内容呢?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名叫孟浩然,他是一个生性淡泊的人,所以,当他得到了面圣的机会之后,皇上让他呈上自己的诗文,他竟然献上了一首诗,里面有“不才明主弃”这样的字眼儿,那皇帝一看就生气了,孟浩然的仕途,也从此断送。孟浩然是有意还是无心,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真如那位学者所说,庾信是为了寻求仕途的话,那么,他在自己的赋中,写了这么多对于故国的眷恋之句,而且还表达了自己后悔出仕北国之官的心情,和孟浩然在诗中写“不才明主弃”,不是一个意思吗?那北朝的皇帝,看了这样的文章,又岂能高兴呢?所以,对于那位学者这样的观点,我表示不能赞同。

当然,那位学者所提出的论据,并不仅仅只有这一条,他还提到,在《哀江南赋》中,庾信曾经夸耀自己的家世,这与北朝重用门阀有关,所以,庾信自然要将自己的身世夸赞一番,以取得皇帝的重用。

对于这一点,我更是不能苟同,要知道,庾信这篇文章,他的题目取自《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哀江南”,也就是说,庾信是有心要在自己的赋中,参照一些《楚辞》的写法的。在《离骚》中,屈原也曾经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并且在此后,表达了自己对于楚国的忠诚,对于楚王的担忧等内容。这和庾信所创作的《哀江南赋》,有着几许神似,或许,庾信正是受到了《离骚》的影响,这才会在自己的《哀江南赋》中,也夹杂了一些关于自己家世的介绍。

除此之外,那位学者还提出,赋中庾信自夸自己文武全才,这也和北朝尚武之风有关;而且,庾信还严厉地批评梁元帝,有悖于传统的君臣之礼;另外,西魏大军攻克了江陵,庾信也将责任归咎在了梁元帝的身上,似乎是在有意为西魏开脱;将梁灭亡,归于天命,将自己从南入北,也归为天道循环的结果,而且特别说明,自己的祖先本来就是生活在北方的,这些,都是为了向北朝的皇帝表示自己和北朝的渊源,以求能够进入仕途。

对于那位学者以上所说的这几点,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当日,庾信曾在侯景叛乱的时候,以建康令的身份,率兵抵抗,虽然说,他并没有成功,而是兵败逃亡,但是,至少证明了,他在军事上,还是有一些能力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率众抵挡了。所以,他在赋中诉说自己乃是文武全才,其实是实情,虽然稍微有些夸张,但是,却未必就真的是和北朝尚武,而他又想要借此高攀有关。

至于他如此严厉地批评梁元帝,并且将江陵被攻克的罪名,都归到了梁元帝的身上,或许,正是印证了这么一句俗语,叫做“恨铁不成钢”。庾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江陵,想和梁元帝一起,重振梁,但是,梁元帝根本就不重视他,所以,他心中难免有哀怨之心。

梁元帝在政治上,的确是有自己的失误之处,这些都并不是庾信的信口胡编。虽然古人有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的传统,但是,在这篇赋中,庾信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写的,恐怕,已经顾不得为梁元帝避讳些什么了吧。想当年,伍子胥出仕吴国,吴王听信了谗言,要让伍子胥自杀,在死之前,伍子胥曾经大骂吴王,并且还表示,要人将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放在城门口,当吴国亡国的时候,好让他看见。

伍子胥为报父仇,从楚国叛逃,来到了吴国,为吴王立下了大功,可是,吴王却并不信任他,因此,伍子胥才会痛骂吴王。而庾信呢,梁元帝也没有听贤臣的话,致使梁灭亡,或许,庾信赋中的论述,也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呢。

更何况,庾信的批评,并非只是针对梁元帝的,还有一部分,也是针对自己的,他对于自己留在北朝,没有能够和祖国共生死这一点,觉得很愧疚。这世上哪里会有人一方面想着要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而另一方面则又埋怨着自己不该追求功名富贵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实在是太虚伪了吧,可是,从庾信的《哀江南赋》整体看来,却又是充满了深情的,一点都看不出,这其中有什么虚伪之情啊。

所以,在我看来,那位学者,未免想得太多了,《哀江南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就是因为“哀”所以才写的,和什么追求功名富贵,根本就没有关系,我们不必为了使自己观点表现得和别人的不同,就硬要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来个断章取义,而忽视了对整篇文章的体悟。

在我看来,《哀江南赋》是一篇很优秀的赋。当然,它也具有一般赋的特点,那就是,用典又多又密,可是,庾信是一个很善于用典的人,他用典虽多,却并没有让人觉得很突兀,很繁杂,因为,他使用了各种手法,将那些典故融入到了文章中去,使得它们和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合而为一。

有的时候,他所采用的,是明用的手法,并没有加什么修饰,就是那么直白地将人名之类的,嵌入自己的文章之中,比如“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这两句,就属于这种类型。陶侃,乃是东晋时候的一个大臣,当苏峻反的时候,陶侃曾经借军粮给温峤,用来帮助他平定叛乱。而顾荣,则是晋人,陈敏反的时候,顾荣手挥白羽扇临阵平叛。这陶侃和顾荣,都是平定叛乱的名臣,庾信用这两个人的事例,显然是为了反衬侯景之乱的情况,梁虽然也有如陶侃和顾荣那样的名臣良将,可是,却于事无补,无法力挽狂澜,表现了庾信心中的惋惜之情。

如果光光只是明用,那么整篇文章中的人名,就实在太多了,让人看着觉得有点乱,所以,有些时候,庾信用的是借用或者是暗用的手法。“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这里面的“将军”、“壮士”,你可以理解成是一般的将军和壮士,但实际上,庾信在此,依然还是用了典的。“大树飘零”,暗示那将军,不是普通的将军,单指东汉年间的“大树将军”冯异;而下句的“寒风萧瑟”,则是暗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这样的暗用或者是借用,在文中还有很多。

更有一种奇特的手法,乃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那就是,有的时候,庾信会将典故中的事情,反过来说,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这一句,指的是伯夷和叔齐的典故,要知道,伯夷、叔齐,守节殉难,不食周粟而死,可是,庾信在这里用的却是“遂餐周粟”,实际上,他是在反过来用典故,他说的,其实是自己,他不能像古人那样守节,所以“遂餐周粟”的那个人,其实是他本人。

由此可见,庾信虽然也用典故,但是,他并不是为了用典故而用典故的,而是为了要反映自己的内心,所以才用典故,如此用典,典故虽多,却令人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回味无穷。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的《哀江南赋》,深沉内敛,反映了他对于乡关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沦落他国的耻辱之情,真挚感人,我深深地为之感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

2023-07-29

《哀江南赋》庾信

《哀江南赋》庾信

2021-08-21

哀江南赋名句

哀江南赋名句

2019-09-13

哀江南赋 注音

哀江南赋 注音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