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重温诗经亘古文化 感知西和乞巧魅力

重温诗经亘古文化 感知西和乞巧魅力

时间:2020-06-12 23:28:43

相关推荐

重温诗经亘古文化 感知西和乞巧魅力

本报陇南8月2日讯(记者 牛新建)“新时代,乞巧女儿节,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今天,在乞巧之乡,我们也要好好夸一夸巧乡的巧女,咱们西和的女性勤劳贤慧、淳朴善良、心灵手巧,不仅创造出刺绣、剪纸、草编、麻纸等灿烂的非遗文化,而且能歌善舞。她们中很多的优秀者,还敢闯敢干,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从事家政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叫响了咱们巧乡“巧嫂”、“巧妹”的劳务品牌,深受市场的认可赞誉”……。

8月1日晚,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美丽西和震撼开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现场对“乞巧”文化激扬开讲!

陇上江南八月天,千山滴翠入画来。一年一度的陇南乞巧女儿节,正成为甘肃陇南市对外传播的一张“金名片”,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曲远古词调、一曲《不忘初心》,韵律悠扬,歌词暖心,一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重温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道尽对祖国和人民的浓浓深情。

当晚,通过VCR,看到了各级领导深入扶贫一线,率先垂范的身影,看到了西和扶贫干部们的酸甜苦辣,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幸福的笑脸。一线的扶贫干部们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同时,郦波老师以《跨越千年 品读诗经 邂逅乞巧》为题,把“西和文化简史”从诗经说开去,并对西和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言辞中,既充满了诗词文化的典雅气韵,又充满了真实、浓郁的生活气息;既不乏深刻、思辨的论述,又满是生动、幽默的表述,让人如饮甘醇,如沐春风……。

正如郦波老师所讲,“诗意并不遥远,诗意可以就是人们正经历着的生活的本身。中国的传统文化,处处不在散发着先哲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强调修身、修心,构造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寻回生活的本真。”

的确,中华优秀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富矿。传统文化的命脉在于“行”,实行躬行和践行。在全国全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大力弘扬乞巧文化,展现乞巧文化的独特内涵,让乞巧文化成为传承中国女性智慧、技艺、美德的大载体,让乞巧精神内化为脱贫攻坚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乞巧文化走进时代、贴近社会、持久润泽人们的心灵。

据了解,乞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是陇南文化资源中的一大瑰宝。民俗专家一致认为,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市西汉水上游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陇南乞巧,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经常性参与的有50多万群众。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

近年来,陇南市把乞巧文化品牌打造作为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扩大陇南吸引力和知名度、增强软实力和正能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平台来定位。在有关国家部委和省直厅局的关怀指导下,连续举办了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期间举办不同层次的四届乞巧文化论坛,推进了乞巧文化的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融合式发展,打造了国际化宣传文化平台,加快了乞巧文化立体式保护传承进程,不断将乞巧文化推向了世界。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乞巧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乞巧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西和乃至陇南人民长期奋斗的生活写照,是千百年来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陇南人民倡导和弘扬的精神追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