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晋国还有一位传奇君主 不是晋文公重耳 却比重耳更厉害

晋国还有一位传奇君主 不是晋文公重耳 却比重耳更厉害

时间:2023-01-11 06:59:11

相关推荐

晋国还有一位传奇君主 不是晋文公重耳 却比重耳更厉害

继文绍武,再续晋室百年霸业,睥睨群雄,试问天下谁与争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异乡飘零,年少即位,公室衰微,力单势孤,诸卿乱政,群雄虎视,朝纲需振,百废待兴。然区区十余年间,竟可内安臣民,外抑强楚,功盖先祖,力压群雄。天若假时,焉有臣子放纵,诸侯不朝?奈何天意难测!果真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晋国,位于今山西境内,先祖唐叔虞,姬姓,为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晋文侯辅佐周室,立有大功。晋文侯之子是为晋昭侯,昭侯封其叔父桓叔于曲沃,曲沃一支历经三代,终克大宗,曲沃武公击败晋昭侯之孙,兼并晋地,并贿赂周王,得到周室认可,成功以小宗身份夺取晋国君位,是为晋武公,此即曲沃代翼。为防止后世效仿,晋献公遍杀公族,至晋文公时不得不依仗外姓公卿处理朝政,为后世的卿族之乱埋下伏笔。

自晋灵公为赵穿所弑后,晋室权威日衰。君主由权臣所立,不免沦为傀儡。君臣之间争权,卿士彼此夺利,政治环境非常复杂。晋厉公时,晋国经鄢陵之战大败楚国,郤氏坐大,六卿之中独得三席,招致中军将栾书不满。晋厉公不明局势,听信谗言,打算除掉郤氏,且一并废除六卿,任用外戚。最终由外戚胥童杀死三郤,胥童趁机建议除掉栾书和中行偃,厉公不忍,反被二人所杀。至此晋国又发生一起弑君案件,悲剧再次重演。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众臣开始寻找下一任君主,最终大臣们将目光投向一位少年,而此人便是少有令名的姬周。姬周的祖父是晋灵公弟弟,早在晋灵公时,便入周为仕。因为晋国公子不能担任本国公卿,因此诸公子或侍奉周王,或投奔母国,大都漂泊在外。正常来讲,已过三代之久,晋国的君位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姬周的身上。或许栾书们正是看中他身处异乡,无所依靠,又不经世事,年少无知,因此才拥立为君。只是这位少年并非如他们所愿,令众大臣措手不及。

公元前572年,栾书率领百官,声势浩大的迎接姬周归来,一个十四岁少年竟能坦然应对,从容不迫。姬周直接对群臣挑明道:我能登上君位,绝非是我本意,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客居他国,连回乡都不指望,又怎会奢望成为国君呢?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是能按自己的意志下达命令,如果你们能听从我的命令,今日我就即位为君;如若不然,你们还是另请高就,我绝不会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摆设,仅仅为了填补先君之位!众臣惊异此番言论竟是出自少年之口,纷纷跪拜回道:唯君命是从!

于是姬周即位,是为晋悼公。或许此时你还会猜测这番言论是别人所授,然而后面的人事安排就会让你信服,晋悼公虽年纪轻轻,客居他乡,却对晋国局势洞若观火,对各族势力了如指掌,其高明的政治手腕令久经官场的晋国卿士们都拜服不已。

为正君位,晋悼公首先做的便是拨乱反正,重组八卿。他当然知道栾书才弑君主谋,但此时根基不稳,不便擅动,于是只将参与实际弑君的荀滑等人处死。因为郤氏的灭亡,八卿之位空缺,在安定栾书和中行偃后,提拔韩厥、范匄、魏相、赵武等人,并对所提拔之人的才能、功绩说得头头是道。如此一来,恩威并举,赏罚分明,新老贵族搭配执政,既照顾到各方利益,又彼此制衡,无人不服,无人不悦。对于新晋升的卿士来讲,更是对其死心塌地。为加强公族力量,晋悼公一改国策,鼓励公子从军,建功立业,并允许公族积攒钱财,招募私兵。完成人事安排后,继而开始推行新政,整顿吏治,提倡廉洁,减轻税负,慎用民力,救灾扶弱,弘扬正气,一时间晋国大地如沐春风,国家很快恢复安定,臣民欢欣鼓舞,晋悼公在晋国逐渐站稳脚跟。

国内既定,紧接着便是要重整旗鼓,恢复霸业。晋国作为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令诸侯们牵肠挂肚。鲁国与齐相邻,鲁弱齐强,为求自保,鲁国此前就与晋交好。如今见晋国另立新君,便率先访晋,并以此探求这位晋侯到底执行怎样的国策。而晋悼公的策略正是要结好诸侯,广布恩德。对鲁成公的到来亲切接见、礼遇有加,鲁人见晋国君明臣贤,国泰民安,更加诚心归附。其余小国听闻风声,亦是竞相来投,晋悼公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获得诸侯一致好评。如此形势,唯有老对手楚王心怀不悦,而晋悼公想要恢复霸业,楚国仍是其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同年,楚国携郑伐宋,攻陷宋国彭城,宋求救于晋。晋悼公亲率三军,联合诸侯前往救援,并立下宏愿,此行征战,不克不归!晋军果然不负所望,首战告捷,成功夺回彭城,楚军退却。晋侯调转兵锋,挥师伐郑。

郑国地处中原,位于两强之间,晋强归晋,楚强附楚,始终摇摆不定。晋悼公其实无意灭郑,只是通过围困郑国来吸引楚军,以此消耗楚国。此外,晋悼公还继续执行联吴制楚策略,令楚国两面受敌,几轮下来,疲楚之策奏效,楚国逐渐处于下风。郑国身处夹缝之中,左摇右摆也无可厚非,然而骑墙的后果是自己始终被蹂躏,战火不断,满目疮痍,郑人必须在晋楚之间做出抉择。晋强楚弱,归晋无疑。只是此时晋国并非真想接管郑国,若直接投靠,楚国兴师问罪,晋国未必全力救援。只有坚定晋国接管决心,尚有一线生机。为此郑人决定激怒晋国,继续攻宋,晋侯果然率大军伐郑,而郑也趁机投向晋的怀抱。楚王鉴于晋军火力全开,势不可挡,不敢贸然北进,又了解郑国迫不得已,也只得认可郑国背叛了。作为霸主风向标,郑国的归附,也就标志着晋国霸业的回归。

为应对晋国攻势,楚国也开始联合齐、秦共同对抗。然而经过数年经营,此时的晋国如日中天,晋悼公阻秦、伐齐、抗楚,面对三大强国不落下风,完成先祖未曾达到的功业,年轻有为的晋悼公成功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

只是对晋而言,国外诸强不过癣疥之疾,真正心腹大患是内部的权力之争。我们笃信晋悼公对此了然于胸,定有良策医治。只是天不假时,其不到而立之年,便因疾去世,留下无限遗憾。晋悼公天纵英才,尚能约束诸卿,一致对外,一旦君主羸弱,群臣争权,各种问题便纷至沓来,难以招架。在当时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诸侯克天子,大夫克诸侯,本就大势所趋,加之晋国公族所剩无几,晋悼公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已是难能可贵,我们不能再过苛求。

此后由于晋、楚两国面临的内部挑战不断加剧,持续百年的晋楚争霸逐渐落下帷幕。除齐、秦外,天下诸侯共尊晋楚,两国平分霸权,至此,华夏大地终于获得片刻安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