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乞巧节变中国情人节 是文明的趋同?还是文化的降格?

乞巧节变中国情人节 是文明的趋同?还是文化的降格?

时间:2020-11-16 19:45:26

相关推荐

乞巧节变中国情人节 是文明的趋同?还是文化的降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对七夕最美丽的描述之一。从诗里我们知道里面提到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是“牛郎”“侄女”。可以说这也是古人对星宿崇拜的一种体现。

网上盛传一位老兄为了能够在七夕这天领到结婚证,竟然于七夕前日夜晚就在办证处门口蹲守。这份痴心感动了无数路人,更不要说这位幸福的未婚妻了。

这很明显是受到“七夕是中国情人节”的这一看法的驱使,然而七夕沦为“中国情人节”,这种看法是文明的趋同?还是文化的降格?现在社会上争议很大。

一、究竟何为“七夕”?

爱情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最难以磨灭的言辞,有“爱情恒久远”之说,然而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有很多青年男女,分居两地,尝尽别离之苦。夜晚来临,爱情主人公在两地看到同一片天空里两星隔着天河,触景生情,由“牵牛星”与“织女星”永隔天河而不能相会,人为地创作产生了“牵牛织女本为夫妇,然被天庭戒律惩处,各处河汉之旁,只能七夕一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传说中牛郎织女的遭遇引起历朝历代爱情主角们的共鸣,这本就是人们对爱情的纯洁与自由的歌颂以及对其爱情美满生活的向往。

之后民间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广为流传,七夕节逐步形成了一些民间习俗,唐宋流行妇女们于七夕夜晚,向织女乞求拥有一双巧手,而祈愿的方式千人千样,但中心思想是不变的,就是“乞巧”。当然这在古代男耕女织、男尊女卑的社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女子拥有高超的女红则是女人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对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拥有一双堪比织女的巧手就是最迫切、最现实、最美好的愿望。

二、古人是怎么看七夕的?

据说古人颇为忌讳在七夕节出生的人。比如在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里有这么一段,

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可见在清朝人们对七夕的看法是很微妙的,可能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认为“七”是个不大好的数字,阴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得以成行的喜鹊都来自人间,地上当然喜鹊就少了,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七夕阴气重,颇为忌讳。

然而就像刘姥姥所说“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暗合了凤姐的心意。而贾府败落后,刘姥姥一家救了巧姐,让巧姐逢凶化吉。不能不说确实很巧!

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对七夕的感情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要“乞巧”,一方面又很敏感。

结语

古人对七夕的传承,是非常有美感的,我们七夕之夜,遥望夜空,遥思牛郎织女,何其美哉!

西方文化中有情人节一说,但较其文化渊源来说是不可比拟的。当然我们文化中有包容,这点是对的,但如果将七夕简单地看作“中国情人节”,无异于自降身价。

七夕该有七夕的样子,尊重文化传承,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读立世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