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诗 看似平淡 笔下的樵夫却绝不平凡

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诗 看似平淡 笔下的樵夫却绝不平凡

时间:2023-05-01 15:20:36

相关推荐

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诗 看似平淡 笔下的樵夫却绝不平凡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才华卓越,性格耿直,虽然仕途初期比较顺利,可是整个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落魄至极。东坡先生曾经被贬到很多地方,晚年时还被发配到海南儋州。

宋代的儋州是一个非常落后荒凉的地方,生活条件比惠州艰苦得不可比拟。苏轼说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几乎什么都没有。

苏轼在儋州虽然条件艰苦,却与当地百姓关系融洽。田间七十岁的老妇同他开玩笑地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来大家就叫这老妇人为春梦婆。小孩更爱吹着葱叶,追随苏轼看稀奇。有一次他访黎子云兄弟归来,途中遇雨,便向农妇借了一个斗笠和木屐穿上,走路不稳的样子,引得孩子们大笑不止。

这些事情都是苏轼在海南生活的真实写照,下面介绍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诗,看似平淡,笔下的樵夫却绝不平凡。

和陶拟古

宋代:苏轼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

东坡先生初次来到儋州,不仅人生地不熟,而且生活条件极其简陋。特别是到了冬天,气候干燥阴冷,他缺衣少食,经常冻得瑟瑟发抖。黎山有一位有一位卖柴的山里人,形貌枯瘦而精神充盈。他看见苏轼一身儒生打扮,觉得好笑。

苏轼却觉得,像他这样的劳动者,身居高山,负薪入城,独往独来,既不知什么孔子、颜回,更与荣辱了不相干,确也令人羡慕。

可惜苏轼与之语言不通,但从他的表情看,似乎对方也看出了苏轼是身居草莽的贵人。鉴于今年海风特大,天气寒冷,他还送了苏轼一匹吉贝(木棉)布。

苏轼非常羡慕他的生活状态,“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对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去过京城等,繁华地方,甚至与先生语言隔阂,但凭着直觉,他却非常信赖和欣赏这位形容憔悴、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可谓心有灵犀。

其实不止是苏轼生活艰难,此时他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到隔海相望的雷州,情况与哥哥也差不多。他们弟兄过去过着十年京国厌肥狞的生活,现在却是,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煮鸡粥。由于营养不良,弟兄俩都很消瘦。

儋州的气候炎热潮湿,容易生病。年过六旬的苏轼更难适应,这里的物品到了春夏之交,没有不发霉的;而人非金石,其何以堪?这里又特别缺医少药,他只好托人从外地给他寄一些药,一则供自已治病,二则也可救济他人。

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典故和传说,都是直白的语言,却饱含着诗人对儋州百姓的深情。诗人虽然不提一句辛酸,但这时苏轼已经须发皆白,瘦骨嶙峋。无病时精力还好,饮食如故;只要生病,加之缺乏药物,他就受不了了。

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常,诗人年轻时勤学好问、胸怀大志,本以为前途似锦,却难料一辈子的经历如此坎坷。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先生确实不凡,即使流落到孤岛,依然被一位樵夫景仰。后世读者吟诵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也会感动不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