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因爱生恨 啸歌以哭 《诗经·江有汜》讲述了弃妇心理崩溃的过程

因爱生恨 啸歌以哭 《诗经·江有汜》讲述了弃妇心理崩溃的过程

时间:2020-10-21 13:39:39

相关推荐

因爱生恨 啸歌以哭 《诗经·江有汜》讲述了弃妇心理崩溃的过程

《诗经》当中有不少“弃妇”诗,《江有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全书按编排顺序出现的第一首无争议的“弃妇”题材作品。

当然,这里的“无争议”是指题材而言,关于诗歌的具体内容,尤其是情感的基调和内涵,古今不同学者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江有汜》:“弃妇”逐渐崩溃的过程叙述

《江有汜》全诗三章,每章五句,由三言与四言两种句式结合而成,结构较为严谨自然:

江有汜(sì),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tuó),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全诗三章所叙述的内容是以时间为线索,情感呈递进的关系。

在第一章中,两人的关系是“不我以”,即男方回家的时候,不带女方。“之子”一词在《诗经》当中一般是妇人对丈夫的称谓,要和“之子于归”等用法区分开来。前者是丈夫的称呼,后者是女子出嫁或者省亲的行为。

而到了第二章里,两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已经到了“不我与”的地步,即男方已经不和女方团聚了。可以明显感觉到,男方对于这位女子的厌恶已经不屑于敷衍了,而是直接流露出来。

最后,在第三章中,双方关系彻底破裂,“不我过”的含义就是,男方不再去见该女子了,或者说有意躲着她。其实就是这位女子被彻底抛弃,她已经得不到男方丝毫的消息了。

一层深过一层,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来描写男方的行为,用以表明二人的关系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写女子的心理变化,也是她被逐渐抛弃的过程。

那么,“弃妇”在面对这样的境况时,又是如何做的呢?

最开始,她还比较生气,说不带她一起回去,过段时间男方一定会后悔的;而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时候,她在气愤之下说,不和她团聚,那么过段时间男方一定会痛苦的。

可是,当她确认自己被彻底抛弃的时候,便“其啸也歌”了。

在古代,“啸歌”这一行为并不是欢乐的表现,而是痛苦的情状,借悲歌以发积郁之气。“长歌当哭”这一成语就是这种涵义。

从这三个变化里,可以感觉得到,弃妇诅咒其丈夫会“后悔”、“痛苦”,正是出自于她对丈夫的“爱”。

正是因为这种“爱”的存在,才使得她在被逐渐抛弃的过程里表现出狂躁、幽怨,甚至歇斯底里。

这是人性的反应,因爱而生恨,“弃妇”以假装出来的坚强来掩盖她内心的慌乱。随着事态逐渐严重,“不我过”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而“弃妇”也终于崩溃了。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江有汜》中所描写的“弃妇”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江有汜》中是否存在“怨怼”情绪

《江有汜》诗中所写的“弃妇”,不同的解诗者对她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解读。

《毛诗序》认为,这首诗讲的是文王之时,江汉之间某一户人家的正妻与妾、媵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赞美“妾”、“媵”的。即:

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

是说,正妻对妾媵有偏见,但妾媵对此并无怨恨,反倒温顺恭瑾,恪守本分。久而久之,正妻也反思自己对于妾媵的看法,消除了偏见。

这一说法被很多解诗者所认同,因为它符合“正风”温柔敦厚的意旨,对于家庭、社会都有教化功用。

如此来说,《江有汜》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弃妇”诗,而是讲述妾媵等身份的女子在家庭中地位的起伏状况,由被边缘化到逐渐得到正常待遇的过程。

但这样的说法确实有些牵强,诗中只能见到妾媵等人被抛弃的描述,并没有看到她重新获得公正待遇的内容。

方玉润认为,“弃妇”的身份并非正常的“妾媵”,而是“商妇”。

《江有汜》的背景是江汉地区经商的商人回归故乡之时抛弃在行商地所纳的妾室,“弃妇”由此而感,作诗以抒发痛苦的心情。

如此一来,诗歌的叙述主体完全就变成了“弃妇”,和正妻无关,也是符合《江有汜》具体的内容描述。

当然,方玉润的这种说法同样也有引申的含义,并非只是讲述“弃妇”的心理变化。

从《江有汜》全诗来看,“弃妇”是因爱生恨,最终“啸歌”以排解积郁,但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男子的怨怼情绪。

这种判断是基于诗歌原文的,“弃妇”只是以自己的口吻来讲述自身的心理变化,并没有对抛弃他的男子进行道德上的攻讦。

也就是说,她只表达了关于这段感情的遗憾和悲伤,并没有后悔这段感情的发生。

所以,方玉润认为,《江有汜》或许是诗人借“弃妇”的口吻,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只有悲伤而并无怨恨,这确实也符合古代士子的价值观念。

《江有汜》既然出自“召南”,是“风诗”中的“正风”,温柔敦厚的诗风是这些诗歌共同的特点。

所以,无论是《毛诗序》还是根据其生发的诸多解诗文献,抑或是方玉润自成体系的《诗经原始》,都认为《江有汜》重在表达悲伤的情绪,而非怨怼。

从诗歌原文来看也的确如此,与《氓》等“弃妇”诗对比来看,二者差异非常明显。

认为《江有汜》充斥着“弃妇”哀怨愤懑的观念,或许是解诗者带入了其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念所致,并非诗歌原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待晓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