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水调歌头》词是苏轼的力作 是咏月词中的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词是苏轼的力作 是咏月词中的千古绝唱

时间:2021-07-16 14:00:23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词是苏轼的力作 是咏月词中的千古绝唱

东坡作这首词时的处境很恶劣,心情是忧郁的。政治上,他遭受新党排挤、打击。熙宁四年(1071)请求离京外任,调任杭州通判,熙宁八年(1075)改知密州。知密州乃是外放冷遇的表现。其时东坡父母双亡,妻子亡故十年,兄弟七年不见。“欲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但兄弟二人仍相距遥远。加上密州连年饥谨,身为州行政长官的他也“斋厨索然”,生活相当艰苦。如此境遇真用得着“忧愤深广”来形容。我们从名句中不难看出他由仕途坎坷、处境困厄所折射出的感慨和自慰。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东坡知密州时,词前小序中的子由即东坡之弟苏辙,子由是他的字。此词系东坡的力作,咏月词中的千古绝唱。该词名句迭出:“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的上片借赏月逸兴表达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委婉曲折。开篇连用“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个问句总揽宇宙人生,于雄浑博大中透空灵蕴藉之气;于天上人间的矛盾中揭示思想的苦闷——最终理智占了上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片借月怀人,抒发人生感慨,饱含哲理意蕴。诗人先以九个字概写月之由远及近,接着将月与人、理与情融为一体,以大开大合之势表达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明“兼怀子由”之意。此词系东坡的力作,咏月词中的干古绝唱。“此事古难全”之“此事”当复指“人之悲欢离合”与“月之阴晴圆缺”。“欢”“合”最好能成为人生的常态,永远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没有悲伤,没有睽离。“晴”“圆”也最好能成为一种常态,瓦蓝的天幕上永远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但这两件事自古以来难以两全其美。这是东坡于月明之夜怀念千里之外的胞弟而生出的无奈与感慨。

名句的深刻哲理是建立在总缩自然、天象、社会、人生的基础上的,与东坡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宇宙、人生等基本问题的观察、思考有关。“此事古难全”虽含有感慨成分,却是对“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本质的、规律性的揭示。看清了,悟透了,想通了,于是便释然,便开怀,便产生东坡式的开朗、旷达和随缘自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遇到怎样不顺心的事都处之泰然,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不消极颓废,但也不盲目乐观。

他总是能处变不惊,圆融关照,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这是睿智,是一种大智慧,一般人是学不来的。常见一些人标榜自己对人生世事已经看穿,说“厚的看薄,薄的看透,透的看穿”,自以为达到了看穿这一最高境界。这种世俗的看穿论与东坡的深邃的洞察力一比,便立马显出高与下、深与浅、雅与俗、文与野的区别。从全词的风格看,它是一种“天仙化人”式的醉后抒情。但名句表达的意思却是清醒和理智的,是自慰,也是慰人。

从天象到人事,自古以来就难以两全,东坡自己已经想通了,他也同时劝子由和读这首词的其他人悟透个中道理。聊以自慰,也聊以慰人,这便是名句的双重意义和作用。名句系作者终于从“功名事业与个性自由不可得兼”的矛盾痛苦中得以超脱解放的反映,它使尾句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水到渠成。虽有出世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消极的思想,情绪是健康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