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米芾对古人技法的研习和理解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米芾对古人技法的研习和理解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时间:2023-10-16 02:41:27

相关推荐

米芾对古人技法的研习和理解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中国书法史上, 宋代的“尚意”已是早已公认。那么, 苏、黄、米就是宋代“尚意”的代表。苏东坡《论草书》说:“吾书画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 不践古人, 是一快也。”黄庭坚《论书》说:“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苏、黄都追求率真自然和创新的艺术风格。与苏轼、黄庭坚相比, 米芾的人生阅历和对艺术专攻执著不尽相同。

米芾有诗曰:“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扬雄, 自古写字人, 用字或不通。要知皆一戏, 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 放笔一戏空。”此诗表达了米芾“尚意”的艺术理念, 他把写字当作嬉戏, 表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率性的一面, 其实内心深处他却把书法看得很重, 甚至一日不可离书。苏轼和黄山谷都是进士出身, 地位显赫, 因党派政治斗争, 一再遭贬, 漂泊无定。苏、黄将满腔才情和一生坎坷寄托于诗书, 其诗词、文赋、书画成就令人高山仰止。而米芾却没有科举功名。

他因母亲阎氏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的关系踏入仕途, 所以, 出身卑贱, 这种一生被世俗社会视为“沉浊”的出身, 压得他抬不起头。一生只做了些小官, 虽然也历经磨难, 但与苏东坡和黄庭坚的政治遭遇相比却显得单薄。米芾深知一生仕途无望, 便将人生全部的感情都献给了书画艺术。“一日不书, 便觉思涩。” (米芾《海岳名言》) 米芾没有别的爱好, 唯有书法绘画, 一天不写字, 日子都不知怎样过。

他有很多怪癖, 如穿戴唐巾深衣高檐帽, 有洁癖, 洗手不用毛巾擦, 不让人手摸他的书画藏品, 展示时拒人一丈之外。当官时屡洗祭祀官服, 刺绣磨烂被人弹劾;办公时玩弄奇石不离手, 死前在棺木中坐卧, 念偈语合十而终, 言行之乖僻令人瞠目结舌, 因此世人称之“米颠”。在宋代像米芾这样对书法执著的行为几近怪异的书家绝无仅有。

米芾行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较大。宋以后学习米芾的有米友仁、吴琚、徐渭、王铎等, 在当代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一大批学米的书家在全国大展中夺得桂冠。米芾一生学习书法不爱“规规临摹”, 而是转益多师, 是个“集古字”的大家。他对古人技法的研习和理解, 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米芾师法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 前期多取自唐人。在元丰五年 (公元1082年) 米芾长沙任满, 从水路沿江而下, 到黄州拜会了在那里谪居的苏东坡, 两位书家探讨了各自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自此, 米芾转学晋人, 书法大进。这一转捩, 可谓米元章一生中的转折点, 米芾集字最多的是王献之。

“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 承其余论, 始专学晋人, 其书大进。” (温革《跋米帖》) 苏东坡评价米芾书法“风樯阵马, 沉著痛快, 当与钟、王并行, 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龙井方圆庵记》中的字尽管还有唐人痕迹, 但是晋人的雅韵、清朗、俊逸已透露在笔下。对于晋人, 他尤喜王献之《十二月帖》 (即《中秋帖》) , 评价说“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 连属无端木, 如不经意, 所谓一笔书, 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海岳名言》)

米芾对《十二月帖》的行笔速度和笔法的率性爽利推崇备至。后来他在《宝章待访录》中又说:“谢安《慰问帖》字清古, 在“二王”之上, 宜乎批子敬帖尾也。”米芾行笔有“风樯阵马, 沉著痛快”的刷笔之称, 欠平淡清雅。但以上对《慰问帖》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内心对魏晋自然天真、淡雅清古的艺术风格的追求和向往。

“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董其昌形容他“脱尽本家笔, 自出机轴, 如禅家悟后, 拆肉还母, 拆骨还父, 呵佛骂祖, 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 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右军一点俗气, 良有以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