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宋朝不知名诗人写下一首诗 其中一联超越孟浩然 媲美杜甫

宋朝不知名诗人写下一首诗 其中一联超越孟浩然 媲美杜甫

时间:2022-11-03 07:14:28

相关推荐

宋朝不知名诗人写下一首诗 其中一联超越孟浩然 媲美杜甫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渲染得入木三分,历来被视为咏洞庭湖之千古名作。

稍晚他一些的杜甫,在晚年时登上岳阳楼,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样勾勒了一幅气势磅礴,雄浑壮观的画面。

后人常将这两联放在一起比较,大多数人更推崇杜甫的诗句,“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

今天要讲的这首是北宋诗人赵所作的《次韵孔宪蓬莱阁》,这位诗人不算出名,这首诗也很冷门,然而诗中“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两句,却被后人评价“超越孟浩然,媲美杜甫”。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赵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有“铁面御史”之称,为官四十五年,历经三朝,官至参知政事(位同副相)。

无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在京中为官,他始终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清廉自持,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他入蜀时,仅携带了一张琴和一只鹤,留下了“一琴一鹤”的佳话。

他在地方任职时,也曾寄情山水,写下不少诗文,后人评价他的诗歌“有渊明古淡之风”。

这首《次韵孔宪蓬莱阁》便很能代表其清苍郁律的诗歌风格。

诗题中的孔宪是指孔姓御史,具体指何人已无从考证。

而“蓬莱阁”则有些争议,有人说是山东莱州的蓬莱阁,也有人认为是浙江越州(绍兴)的蓬莱阁。

山东的蓬莱阁是四大名楼之一,位于丹崖山上,下临海岸,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浙江绍兴的则是唐代诗人元稹任越州(绍兴)刺史时所建,位于镜湖之滨,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足迹。

赵一生多次在浙为官,与杭州、越州渊源颇深,很多人因此认为诗题中的“蓬莱阁”应该位于浙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是“次韵”,也就是诗人也许并没有亲临蓬莱阁,只是友人写了一首关于蓬莱阁的诗歌,而他依着那首诗的韵律写下了此诗。

再加上颔联两句明显是咏海,而越州的蓬莱阁并不临海,所以我也更倾向于山东的蓬莱阁,下临渤海、黄海,符合诗中那种涵容天地,波澜壮阔的意境。

先来看首联,前一句“山巅危构傍蓬莱”,点明了水阁高耸于山巅的地理位置,诗人引用了倒装的手法,将水阁地势之高强调得更加鲜明突出。

后一句“水阁风长此快哉”,以“风”为载体,营造了极其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遗世独立,飘飘欲仙的快感。

刚读到这一句时,我便想到了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出自《水调歌头》。

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化用了宋玉《风赋》中的语“快哉此风”,也同样展现了诗人无与伦比的广阔胸襟。

这首联两句,从大处着笔,意境阔大,情感豪迈,笼罩全篇,足见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接着的颔联两句,“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寥寥几笔,便将一幅涵容天地、收纳百川的壮阔图景推到读者的眼前。

前一句极写大海之广阔,后一句则渲染了海水奔腾的画面,气象开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首次韵诗,在蓬莱阁上观看海潮的应该是孔御史,但是诗人这里描写得如此真切,仿佛是亲眼所见,可见诗人笔力不凡。

再来看颈联,“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诗人以“遥思”二字承上启下,很自然地将前两联的所见之景转移给了友人孔宪。

“愈觉胸中度量开”这一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想象着友人登上蓬莱阁,极目远眺,心胸豁然开朗。

诗人写景仿佛亲眼所见,抒情也是语出肺腑,为何会如此呢?

最后尾联的“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揭晓了答案。

原来诗人去年也曾登上杭州的望海楼,亲见钱塘江大潮。

诗人将当时观潮的感受融入这首诗,所以虽是虚笔写意,但却极其自然真切。

整首诗来看,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显示出了一种极其豪迈的气概,尤其是颔联两句,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清末文学家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道“三、四较孟公之‘气蒸云梦泽’二语,似乎过之,杜老之‘吴楚东南’一联,尚未知鹿死谁手”。

超越孟浩然,媲美杜甫,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不知你们认为赵这首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