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评论员文章】嘉峪关版本的“塞罕坝”——八论“八棵树精神

【评论员文章】嘉峪关版本的“塞罕坝”——八论“八棵树精神

时间:2019-06-05 09:21:35

相关推荐

【评论员文章】嘉峪关版本的“塞罕坝”——八论“八棵树精神

“树,是茫茫戈壁最明亮的希望;绿,是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嘉峪关人对生态的记忆和实践,与“八棵树精神”紧密相连。因为,嘉峪关市的建设发展史、生态绿化史,就是嘉峪关“八棵树精神”的诞生史,也是“铁山精神”和“嘉峪关精神”的传承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8月14日在弘扬“塞罕坝精神”时作出过重要批示,高度赞扬了55年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河北有个“塞罕坝”,甘肃有个“八棵树”。论其生态绿化精神何其相似,论其艰苦创业、绿色接力何其相似,论其创业的环境、创业的艰难何其相似。因此,我们挖掘、弘扬、传承“八棵树精神”,就是在大力学习、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具体抓手,通过远学“塞罕坝精神”,近学“八棵树精神”,真正把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使“塞罕坝精神”在我市深入人心,真正使“八棵树精神”在我市处处生根发芽。

一座城,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映衬出色彩斑斓的图景?一个市,该有怎样的气质,才能与众不同?从嘉峪关公路人60多年的“八棵树”到嘉峪关所有劳动者牢记使命、艰苦创业,以绿色接力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绿色奇迹;从嘉峪关市各行各业“持之以恒,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出的令世人感叹的美丽绿色钢城,何尝不是“塞罕坝精神”在西北大地上的翻版。嘉峪关人其实一直在像塞罕坝人那样,以始终不渝的拼搏和奉献,以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以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在茫茫戈壁上发展建设,在西北荒漠上改变生态,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块绿到绿满城,嘉峪关以让世人震撼的精神牢牢地耸立在长城与丝绸古道的交汇处,并再一次崛起成丝路生态建设的关口。

现在的春夏秋季,到嘉峪关旅游的人,他们奔长城关隘而来,奔丝绸古道而来,奔方特欢乐世界而来,但首先“第一眼”都会被嘉峪关人诗意栖居的绿色生态所震撼。正如作家王国平所说的那样,人与生态的关系图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轨迹,中国人环境意识与生态理念的升华历程,在这里彰显得更为动人而清晰。

从植树难中“紫塞树成荫,一株费百金。青春何处觅,汗水湿衣襟”的感叹,到文人墨客刚来嘉峪关就诗吟赋颂曰:“天悬明月洒辉煌,池吐喷泉呈吉祥。不是吟朋牵吾臂,真疑梦幻至天堂。”这正好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那就是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干事业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的力量可以激励人们创造难以估量的奇迹。历史不会忘记,60多年的日日夜夜,无论条件多么恶劣,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使命与责任始终如灯塔般引领着嘉峪关公路人前行的方向,引领着嘉峪关几代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终于凝结出与“塞罕坝精神”相似的“八棵树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取得的,而“八棵树精神”也是从执着坚守、甘于寂寞、追逐梦想、乐于奉献、甘于清贫中得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孤独而又耐心地坚守在岗位上,美丽着一片荒原,而嘉峪关人的“八棵树”也用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色奇迹。

“八棵树精神”是嘉峪关人干事创业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改革发展正逐步深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各行各业正在以饱满的热情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此时此刻,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以“八棵树精神”为标示,必将激发起全市人民苦干实干巧干的强大动力。因此,宣传、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把它与学习“八棵树精神”紧密联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尊重规律、敢啃硬骨头、勇打攻坚战,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之中,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空喊口号,用行动说话、用实绩检验,不断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嘉峪关日报评论员)

【“讲文明树新风”乡风文明公益广告移风易俗专栏】

本期编辑:黄鹏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