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范仲淹笔下的边塞词 苏幕遮明朗 渔家傲苍凉 开创词坛豪迈之风

范仲淹笔下的边塞词 苏幕遮明朗 渔家傲苍凉 开创词坛豪迈之风

时间:2020-03-07 15:21:08

相关推荐

范仲淹笔下的边塞词 苏幕遮明朗 渔家傲苍凉 开创词坛豪迈之风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闻名于世,世人皆知。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孟子曾说,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唐代诗人孟郊说,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范仲淹作为一名爱国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身兼君子之风,受人敬仰。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经历坎坷。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不幸的童年让他更加勤奋好学,性格宽厚仁慈。他在四岁时跟随继父到了长山,住在醴泉寺。因为家境贫寒,每天只能以粥充饥。他把凝固后粥划成小块,便是自己的早餐和晚餐。清苦贫寒的生活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体恤民间的疾苦,从小立志做出一番事业,为国效力。

范仲淹从小酷爱读书,冬天夜里困倦的时候,便用冷水洗脸,接着看书。最难得的是,他以苦为乐,从不觉得辛苦。他小时懂事,体谅父母,做官后体察民意,深得民心。

除了爱读书,范仲淹还擅长弹古琴,多才多艺。他虚心求教,潜心练习,技术精湛。陆游曾在文中写道,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弹琴能陶冶情操,让人心胸开阔,对自然万物怀有悲悯之心,范仲淹正是如此。他笔下的诗词,写景抒情与众不同,一改词坛华丽、温婉、缠绵悱恻的习气,苍凉中充满悲壮之情,风格明朗,柔中带刚。让原本出身市井,充满闺阁之情,不被诗人认可的词坛注入豪迈之风。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他的影响。

范仲淹写词,来源于生活,取材于身边的景物,朴实无华。他自幼饱读诗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毫无雕琢之感,浑然天成。

很多诗人笔下的羁旅诗词词风沉郁,范仲淹写的这首苏幕遮-怀旧,风格明朗,如一幅醉人的山水画。深谙音律、通晓古琴的他为这首词注入不朽的灵魂,读来口齿噙香,让人赏心悦目。音乐诗人李健曾经唱过这首词改编的歌,如行云流水,如清冽的山泉,让人心旷神怡。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在西北边塞任职,防御西夏。边塞的秋天,分外不同。上片开头的两句话堪称点睛之笔。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里引用这两句典故,成就经典。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成为千古绝唱,范仲淹功不可没。很多人只知道出自王实甫之手,却不知道是范仲淹的原创。

这首词的上片,诗人用精炼、朴素的文字在我们眼前画了一幅秋景图:秋高气爽,白云在蓝天漂浮,地上铺满黄色的落叶。这望不到边际的秋色与波光粼粼的水面连在一起,连水面升腾的雾气都被染成青翠的颜色。你看,短短十五个字,把天空、大地、水面全写进去,层层递进,却毫无堆砌之感,诗人的文字功底之深厚让我们望尘莫及。

上片的后几句,诗人形象地写出秋天落日深沉、辽阔的意境。夕阳温柔地抚摸着山峰,阳光洒满水面,远处水天一色,而芳草一直向着夕阳落下的地方延伸,只知道何处才是它们的尽头?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秋天夕阳余晖下的景色,亦真亦幻,充满无限遐想。

芳草岂是无情?不过是诗人用以衬托自己内心深处思乡怀旧的深情。诗人笔下的景色,美轮美奂,即便是出色的丹青手也难以还原。这首描写边塞风景的词,除了景色之美,还充满空灵的气质,旷达的境界。

秋天不再是花间派词人笔下的萧索凄凉,思乡不再是婉约诗人笔下的忧思苦闷。诗人寓情于景,用写实的笔墨描绘勾勒出浪漫的色彩,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范仲淹在这首词里对边塞秋景的描绘,在众多写秋天的诗词中非常少见。上下片之间的过渡不留痕迹,非常自然。诗人的这种写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下片抒发思乡情。诗人身处边塞,抵御外敌入侵,心去牵念千里之外的故乡。黯乡魂,追旅思,形象贴切地写出诗人的心情,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挥之不去,每天夜里只有在梦里才能安心。月光如水,高楼上观赏夜景也很美,但是不要一个人在月夜登上高楼,因为夜色里孤独的身影,遥望故乡,更加惆怅迷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思乡之情达到高峰,诗人却用笔至此,戛然而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兼具文字之美,音律之美,语言不落俗套,用白描的写法诉说离情,柔中带刚,与众不同,是难得的经典之作。

古往今来的诗人经常互相引用经典为己所用,为诗词添彩。身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古典诗词是有生命的。古典诗词要传承,发展,就要吸取前人创作的精华,当然这不是抄袭,而是诗词灵魂的渗透。

我自己也曾填过一首苏幕遮-草,喜欢诗词,就要大胆尝试写原创诗词。

晚风吹,烟波渺。雨后初晴 ,古道拂春晓。 唯有时光从不老, 村外山前,草色含烟笑。

接河堤,连远道。行人匆忙, 犹记归期早。 落尽黄花冬又到 ,远处残阳,暮色和云老。

相比律诗,我更偏爱填词,宋词一直是我的最爱。一本陪伴我多年的宋词词鉴和词谱,见证了我从读诗词到写诗词的变化和成长。

范仲淹为人忠厚,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驻守西北边塞时,当地百姓为了感恩他,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祭拜。他去世的时候,边塞地区数以百计的部族首领,痛哭失声,自发为他斋戒三天。

范仲淹在西北边塞任职时还写过一首渔家傲秋思,同样是描写西北边塞的秋天,却与苏幕遮的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说苏幕遮以明朗的风格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渔家傲则是以苍凉、悲壮的豪迈之气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便形象地写出了秋色的特点,并引用了回雁峰的典故。相传,南飞的大雁飞到衡阳的回雁峰,便不再往南飞。诗人借大雁回归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边塞的秋天,格外苍凉,四面响起的号角声,平添几分悲壮。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触景生情?那些常年驻守边塞的将士,谁不怀念温馨的家园、遥远的故乡?

但是,为了国家,他们就要舍弃自己的小家,思乡与报国的矛盾被诗人写得浑然天成,成为千古绝唱,被后人敬仰。

上片最后一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堪称点睛之笔,为历代诗人所赞叹。诗人仅用七个字便秋日黄昏边塞的苍凉、悲壮,试想一下,号角声里,夕阳西下,城门紧闭,孤独的城上,是饱经沧桑、离家多年的战士巡逻守护。边塞的开阔、荒凉跃然纸上,一股英雄气概油然而生,力透纸背。

羌管是羌族人民特有的乐器,声音幽怨悲壮,如泣如诉。寒霜满地,远处羌管发出哀怨的声音,这是所有将士的心情啊。担心远方的家人,怀念温馨的故乡,更担心国家的安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寂静的长夜,所有人都难以入眠。他们盼着边塞安宁,没有战事,盼着朝廷能有新的政策,安抚军心,能让这些老兵返乡,安享晚年。

范仲淹励精图治,主张在边塞地区招募新兵。因为原来那些老兵来自内地,因为常年思乡,没有了积极性,都有些懈怠。而久居边塞的居民,热爱自己的家乡,渴望保护自己的家乡,因为他们熟悉环境,身体强壮,战斗力更强。范仲淹提拔重用的爱国将领狄青屡立战功。

欧阳修说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称其为一世之师,朱熹评价他有杰出之才。范仲淹最可贵之处在于知人善任,毫无私心。何为君子?他应该就是君子的典范。

最初的宋词难登大雅之堂,因为多描写风花雪月、闺阁之情。博览群书又精通音律的范仲淹,将宋词的词风拓展,兴起豪迈之风,辛弃疾和苏轼都受他的影响。

范仲淹的文风严谨朴实,善于写实,他身为守边将领,感同身受,写出的边塞诗词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他开创了词坛豪迈之风,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