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医养生】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饮食调养

时间:2018-12-23 07:15:45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饮食调养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作用】

一、强身防病

饮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予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例如: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等等,均属此类。

此外,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例如:用大蒜预防外感和腹泻;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预防伤风感冒等等,都是利用饮食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益寿防衰饮食调摄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利用饮食营养达到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的目的,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合理搭配食品可起到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

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王浆、山药、人乳、牛奶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有利于健康、长寿。【调养原则】然而饮食养生,并非是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度。概括地说,大要有四: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配膳营养。这些原则对于指导饮食营养是十分重要的。一、合理调配早在二千多年前,《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全面概述了饮食的主要组成内容。其中,以谷类为主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这样调配饮食,才会供给人体需求的大部分营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从现代科学研究来看,谷类食品含有糖类和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肉类食品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食物相互配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如果不注意食品的合理调配,就会影响人体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于健康无益。

中医将食物的味道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种,统称“五味”。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此外,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更为明显。

二、定量定时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这里所说的节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1、定量定量是指进食宜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进食定量,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体就能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过饥或过饱,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2、定时定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之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有损健康。

三、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也是我国人民的好传统。自古以来,饮食卫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把注意饮食卫生看成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归纳起来,大要有三:1、饮食宜新鲜新鲜、清洁的食品,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饮食新鲜而不变质,其营养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食品清洁,可以防止病从口入,避免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进入机体而发病。2、宜以熟食为主大部分食品不宜生吃,需要经过烹调加热后变成熟食,方可食用,其目的在于使食物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同时,也使食物在加工变热的过程中得到清洁、消毒,除去一些致病因素。

3、注意饮食禁忌在人类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动、植物对于人体有害,摄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如河豚、发芽的土豆等,误食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在《金匮要略》中,分别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类,指出:“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之”,“生果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这些饮食禁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饮食卫生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4、因时因人制宜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是饮食养生的原则之一,对于保证机体健康是有很好作用的。元代忽思慧所着的《饮膳正要》一书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概括地指明了饮食四时宜忌的原则。

饮食调摄,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分别予以安排,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胃酸偏多的人,宜适当多食碱性食物;而胃酸缺乏的人宜适当选择偏于酸性的食品,以保证食物的酸碱适度。体胖之人,多有痰湿,故饮食宜清淡,而肥甘油腻则不宜多食;体瘦之人,多阴虚内热,故在饮食上宜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而辛辣燥烈之品则不宜多食。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金龙带能接能杯隆重上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