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河南时代楷模陈俊武

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河南时代楷模陈俊武

时间:2024-03-25 11:16:53

相关推荐

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河南时代楷模陈俊武

春华秋实,丰足以庆

重阳节既是丰收祭祀,又是感恩敬老的双阳之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时代楷模发布厅做了一期特殊的“访谈”……

为你揭开一个“九零后”员工背后的故事……

这个“神秘”的“九零后”员工叫陈俊武

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也是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大匠无声,

公众几乎不闻其名,

但在化工圈内,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宗师级巨擘。

功厚七十载,国士竟无双,

年过九旬却按时打卡上班,

弱冠之年远赴关外,

屡逢险阻却矢志不移,

名高利厚却甘于淡薄,

国匠之身却“隐”于洛阳一隅,

这些常人“不解”之谜,

隐藏在他92年的石油岁月中……

他是北大化工系的高材生,

22岁毕业之际,

他辗转8000多公里,

历时两个月,

从福州老家来到了辽宁抚顺,

一个日本人建的人造石油厂。

为什么会是这里?

原来,在他大二那年,

首次参观这个日本工厂。

用人造石油制造汽油、煤油、柴油的技术,

给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心里按下决心,

毕业之后,要到这里,

用所学报效祖国。

环境的艰苦不言而喻,

但他从没有动摇过,

经过了一年的等待,

他等来了一个废弃煤制油车间复工的消息。

他埋头工作、潜心钻研,

实现了每天为厂里节约几百度电的创新成果,

轰动全厂。

时光转眼来到上世纪60年代,

中国的石油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他所在单位奉命转向研究天然油工厂设计,

大家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后,

发现了一件难事。

大庆石油厚重粘稠、成分复杂,

无论怎么尝试,

汽油、柴油产率只能提炼到30%-40%,

这意味着千辛万苦开采出来的原油,

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很多竟然只能作为烧火取暖的燃料,

这让他痛心不已。

我们面临的这项难题,

其实在国际上已经有办法解决,

这种办法叫流化催化裂化,

是一种能够让原油中的重油变成

高品质汽油和柴油的重油加工方法,

俗称“催化一响、黄金万两”。

但此时,中苏关系交恶,

没有了援助,我们就得靠自己。

陈俊武为了攻关新技术直接住在抚顺工厂里。

那时中国正处困难时期,

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患上了浮肿病,

陈俊武的夫人也不例外。

但艰苦的生活条件

阻挡不了他高涨的科研热情。

1965年5月5日,

由中国自主开发、设计、施工的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这让中国的炼油技术一举跨越,

中国依赖进口汽油、柴油的被动局面

一去不复返了!

这套装置

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

而陈俊武则被称为

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就在他准备继续大干的时候,风雨骤至。1969年底,中国开始三线建设,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豫西山区。陈俊武和他那些珍贵的资料,辗转几千公里,

来到一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

很多工业研究都被限制被搁置,

他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

他知道,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

在艰苦的环境下,

他依然潜心科研,

日复一日的计算、试验,

转眼9年过去了。

1978年,

“科学的春天”来了,

陈俊武受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备受鼓舞的他回到洛阳后,

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准备“研究开发同轴式催化裂化技术”。

这种装置与上一代差异很大,

工艺极其复杂,

国际上也仅有几家顶尖公司

才能够自主设计施工。

这时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发生爆炸,谁负责任?

陈俊武是一个性格温和、

不愿与人发生争执的人。

但这一次,

他却拿出试验数据据理力争,

从兰州到北京,

一直争论到原石油部主办的论证会上。

1982年秋,

兰州炼油厂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

当年就回收了4000多万元,

这个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语言天才,会5门外语。

刚参加工作时需要和苏联专家沟通,

他便自学了俄语;

在抚顺时要掌握日本造的机器,

他便自学了日语;

为了向德国的先进技术学习,

他又自学了德语;

为了方便到国外考察,

他三个月自学了西班牙语。

他在郑州大学院士工作站兼职6年,

先后带出了4位博士。

他坚持每月到校授课,

吃住行费用自行承担。

,他将近20万元兼职教学

应得的报酬全部捐献,

用于奖励优秀的青年学子。

给自己花钱他舍不得,

但是给青年人才花钱他很舍得,

他曾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了

复旦大学四年的学业。

上世纪90年代

中国石化开始进行改革。

此时的陈俊武已经功成名就,

但忧患意识让他开始思考石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举办研修班。

在安庆石化副总经理宫超桌上

摆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毕业照,

但他无比珍视。

这是一张研修班培训的照片,

这个研修班并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

甚至没有固定的课堂,

但毕业生都已成长为催化裂化行业的翘楚。

陈俊武每天对学员进行封闭管理,突击补习,

在他的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不许溜号。

当时宫超和同事们很不理解,

他也是在多年之后,

才从陈俊武的口中得知个中原委。

魔鬼式培训结束后,

他还为每个学员量身定制“大作业”。

每份作业的完成都需要半年以上,

有300页之多,

而这些作业,他都要逐字批改。

当年的50多个高研班学员

做大作业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迄今还有20多个在运转。

而今天,由这些学员负责的项目

已经超过80个,

每年创收超60亿元。

1997年后,油价一路狂飙,

后曾经超过每桶148美元。

陈俊武敏锐地觉察到,

对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来说,

高涨的油价无异于被人卡住了脖子。

那一年,他已经70岁了,

这个古稀老人对国家能源安全深感焦虑,

苦苦思索考虑能源替代问题。

此时,甲醇制烯烃技术走进了他的视野。

烯烃是很多化工产品的原料,

从生活日用到军事国防都离不开它。

过去,烯烃只能从石油中获取,

这让中国石油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进口比例一度接近60%,

这是国际公认的能源安全红线,

一旦超过60%就会被外国掣肘。

中国作为煤炭大国,

如果用煤炭制作甲醇,再转制成烯烃,

则可以减少原油进口,

对国外的能源依赖就会降低,

为此他执意将这项技术国产化、产业化。

,他已经77岁,

但是他作为试验装置的技术指导和

工程设计牵头人,

只要有需要,

他都会亲自到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2月春节刚过,

他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试验现场停车了!

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面对浓烟滚滚的试验装置,

他没有犹豫,立刻穿上工作服,

爬上了近60米高的作业平台。

8月8日,

甲醇制烯烃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这个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

让中国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潮头。

他清瘦的容貌儒雅而神朗,谈吐之间尽显宽厚;他是炼化工程厚重的基石,用生命衔接事业的永恒;他是修养至深的学者,淡泊名利高山仰止;让我们祝福这位奉献永远大于索取的科学家,向他学习,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