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关于长诗《黄河》

关于长诗《黄河》

时间:2020-01-30 12:13:21

相关推荐

关于长诗《黄河》

我其实是不想去写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那些沉甸甸的载体的诗歌的,譬如长江、黄河、长城、故宫,从某种意义上,也不敢去碰它们,因为它们太大、太庄严、太崇高,甚至,太繁复!我不能用轻松的笔触去写,不敢用戏谑的笔触去写,不能把它们简化为太过简约的线条。对于伊沙那样敢对着黄河撒尿的行为,我深恶痛绝,但又决不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伪道士"和“卫道士”!

写《黄河》诗,仅仅是因为一次应约,也因为,我觉得,我是浸淫在这个文明中长大的,我四十余年的生命,虽然一直蜗居在几乎是大地末端的一处荒僻的角落,但我从不缺少广袤和高度,我甚至自以为我一直处在幻景的众山之巅上,胸怀着这片大地所有的丛山崇岭和沟壑江海,它们一直在我的灵魂里绘制着宏阔的图景,我甚至要放低身段才能和它们融合在一起:

也许我应该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放低

低到可以看见这些群山

再低一点,可以看见群山下的高原

看到发韧自念青唐古拉或喜马拉雅的融雪

汇成股股清泉,向东、向南

看到长江和黄河流经你的大野

看到雅鲁藏布咆哮着穿过你的峡谷和山塬

是的,这是这片大地最完整又最简约的全景式自然景观,我曾经在我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描绘过它、呈现过它,我是不是还应该在这片山河中投放一些精灵,塑造一些能立于天地而又行于人众的亲切的形象、崇高的形象,让它们为文明所孕育,又和文明共生长,甚至可以成为文明的一部分!

于是,我开始写《黄河》,我试图呈现的黄河,是一样的黄河,又是不一样的黄河。不一样在于,我想在这首诗里,放进去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诗歌形象、放进去一个幻象般的大河女神:灵!我想把它放在自然景观之中,放在历史文明之中,放在神话传说之中,也放在生灵和子民之中。她独立地存在,而又是河流本身、人之本身、自然和文明本身,是从这一切之中释放出的一个投影!

这样的诗,显然是不能用一种单体制的铺叙或吟咏来完成的,我需要一个结构或一个骨架来托起它、承载它;这样的诗,显然也不能象我以前创作的长诗《死神夜晚》那样,围绕一个核心故事来展开,也不适宜象长诗《活着》《异域》一样太生涩、太抽象。我得用一种简易的更为大众化的语言和从文化文明中可寻的一些情境来填充它的肌体和血肉。这些在于我,实在是一种挑战。我从一开始便决定去做那个也许注定被打败的战士,甚至可能一败涂地,但我愿意去打开那个潘多拉的盒子,去尝试一种斗争和对垒。

这首诗有五个部分《河源》《九曲》《壶口》《桑梓》《归化》,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提纲挈领的题记,除第一部分《河源》的题记是从我以前的作品中得来以外,其余四个部分的题记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文献中撷取最切合诗歌内容的精华之句。

诗歌的第一部分《河源》,题记为:清清河源上,站着一位汲水的少女,澄澈的河水濯洗着她的赤足。这一个部分,以此为基调,写大河河源的景观,雪山、草甸、白雪、白云、白天鹅、清澈的水流、河源中衍生并显影的圣洁的大河女神:灵。这一切晶莹灵动的景观汇集在一起,形成大河河源,开始流动。《河源》呈现了一种原初景观,表达了一种精神向往,寄寓了一种遗世美好!

诗歌的第二部分《九曲》,题记为:天吴九首,魌魋独足!取自元朝贡泰父的诗词《黄河行》。天吴,系文献记载里传说中的司水之神、河神、水伯,人面虎身,有九首九面(一说八首八面);魌魋,传说中的独脚神兽。这个部分以中国传统认识中组成黄河的九条源流或河段的名称来作为诗题,进行书写、创作和演绎,以九曲对应“天吴九首”,以九曲归一形成黄河湍流、形成河流之祖对应“魌魋独足”。在《九曲》这一部分,针对不同的源流和河段既进行了实景描绘,也进行了虚拟刻画,嵌入了地理因子和历史、文化因子,是黄河的多种形态的极简呈现。

诗歌的第三部分《壶口》,题记中取李白的诗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李白当年虽不是用来形容黄河的,但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很好地凸现了壶口咆哮奔腾冲泻的气势。这个部分,一起笔就从《河源》的清澈透明,《九曲》的有节制的呈现,一下子就转入到混沌和奔流之中,滚滚滔滔,风暴泥沙俱下。而设想中的大河女神“灵”,不再清晰可见,在诗中变得亦实亦虚、亦真亦幻、亦隐亦显。她融入河流,成为了河流本身,而又时时从河流本身中脱离,独立显影。诗中在她的身上赋予了上古传说中女娲的影子,但又不是与传说完全契合的女娲本身;诗中从开篇到结尾先后嵌入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黄帝率众征战,和以上古三皇五帝为代表的部众创造文明、兴起部落的场景,但也不完全去契合这些传说本身。盘古并不是盘古,女娲并不是女娲,黄帝并不是黄帝,三皇五帝本身也只是作为部众和子民出现在诗中,亦虚亦实,以诗歌特有的场面、节奏和起承转合进行展开。诗歌最后以大河女神灵的出现来汇聚和集合这一切,形成一种浩荡和冲荡。《壶口》这一个部分,其实通篇都没有出现壶口二字,也通篇没有对壶口瀑布景观的描写,但是,通篇都融汇着混沌、冲撞、奔流、激荡,将传说的因子、历史的因子、文明的因子、地域的因子,呈现为画面、情节、意象、氛围,在想象的河床里集聚、奔腾、倾泻,密集地流动,形成另一种壮丽的瀑布景观,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大河文明的历程。

诗歌的第四部分《桑梓》,题记为:栋宇相望,桑梓连连。取自魏晋诗词名家左思的《三都赋》,以此展现桑梓的繁荣景象。这个部分以大河女神“灵”的到来开篇,写人们在她的带领下,内心中开始有了慈善和爱,他们确信大河不再泛滥,而成为他们的母亲之河,于是,逐水而居,兴建起村落和桑梓,迎接幸福的生活。诗歌以大河女神“灵”的告别和离开结尾,以“灵”临别前,从高空中给予大河儿女们的谕示结尾:

“大河的儿女,相亲、勿相伐;相爱,勿相伤;

相惜,勿相妄!”

确实,这样的喻示,对于大河儿女、对于炎黄子孙,永远有警示和新意!

诗歌的第五部分《归化》,题记为: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取自南北朝范云的《渡黄河》,它表达了一种使野性的黄河归化和驯服,成为美好家园,投入大海怀抱的愿望。这个部分又细分为唱词、祷告、交响、归化四个小节。唱词中分别刻画河神、英雄的形象,呈现普通人的境遇和命运;祷告中以第一人称呼唤和呈现一种大爱和慈悲;交响中分别描写了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的画面场景,从战争中呼唤着清明之世,向往着和平之境,喊出那句传自上古的古老箴言:圣人出,黄河清;归化中全诗切近尾声,圣人浮出,百川汇集,黄河归海,圣人,是大河女神:灵;圣人也是炎黄子孙的每一个后裔,作者给了它另一个伟大的名讳:景。

全诗完成后,作者想给它寻找一个总揽性的题记,在反复的搜索典籍之后,最终觉得,还是关于黄河的那句传自上古的,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最广的、最有名的箴言和谶语,最适合引领全篇,那就是在《归化》之《交响》中最后的那句呼唤:圣人出、黄河清!

圣人出,黄河清!i

《黄河》全诗近六百行,不算长,在不长的篇幅中,嵌入如此多的历史人文和诗歌因子,非常密集,但并不潦乱。诗歌的第一部分《河源》创作于8月,系在手机上临屏创作。之后一直搁置,直到8月,在家休年假,时隔一年,再拾诗笔,用了三四天时间,在一叠稿纸上用传统的写作方式,完成了创作。

那正是这个夏天最炎热的时节,连续几日坐在书桌前,在一把夹页式小风扇的微风下挥汗书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坐得腰酸背痛。自己觉得好长时间都没受过这等苦处了。不过,每每告一段落,内心又有一种酣畅之感。8月16日,在完成整首诗的创作之后,我丢下笔,望着窗外猛烈的阳光、听着耳边如潮的蝉声,也学着路遥那样如释重负地骂了一句:狗日的诗歌!

自己觉得,这诗说不上好,说不上坏。如文章开头所说,我本是不敢来碰这类诗歌的,毕竟和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文明相比,我的积淀远远不够,才华亦严重不足,不足以驾驭这样宏大的主题。不过,既然碰了,而且成型了,就只好按下它的粗陋。我等无名之辈,无阿谀者闻风而来,吹得天花乱坠、人鬼惊动,且自吹自擂一番:卖瓜、卖瓜、卖瓜!

这是世界最香的瓜、中国最甜的瓜!

但是在这个小小一隅,在斯世,它只是一枚劣枣、歪瓜!

狗日的诗歌,哈哈!

景祁。.9.8.于绥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