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阿弥陀佛 是最深情的一声祝福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阿弥陀佛 是最深情的一声祝福

时间:2019-06-01 16:56:54

相关推荐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阿弥陀佛 是最深情的一声祝福

请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阿弥陀佛——这是世界上最响亮的一句话,也是最深情的一声祝福。

——摘自《莫言墨语》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

为何如此痴迷我的小说

我与法国的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一起座谈时说到:

他在北京八年,业余时间看过我很多小说的法文译本,他喜欢我的小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的小说让他感受到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声音、颜色、气味,都是中国的,使他仿佛走进了中国的村庄和一个个的中国家庭。

这种不熟悉但完全可以理解的生活,给他一种新鲜的审美体验,并能刺激他的创造灵感。

我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以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引发一场又一场激烈争论的现代设计大师,竟然能从我那些土得掉渣的小说中得到创造的灵感。

当然,事后我明白了,正像我这个土得掉渣的中国作家,站在国家大剧院前,看到水里的倒影时所产生的震撼一样。

艺术无所谓土也无所谓洋,最土的也许就是最洋的,这也许就是哲学上所谓的“两极相通”吧。

所谓的传统的源头

保罗•安德鲁还与我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他说,许多被我们视为所谓的“民族传统”的东西,其实正是我们祖先反传统的创造,而且也很可能是从外边的文化那里借鉴过来的。

血统纯正的民族传统其实是不存在的。

我们今天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大韩民族的传统”、“大和民族的传统”,其源头都是枝桠纵横的。

今天看似离经叛道的创造,若干年后,很可能成为传统,被我们的后代所推崇。

我们既是继承传统的后代,同时也是创造传统的祖先。如果没有创造出新的传统,我们就是不合格的祖先。

我之所以不避自炫嫌疑地引述我与保罗•安德鲁先生的交谈,就是想说明:

第一,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纯粹的文化传统;

第二,法古的根本目的还是创新;

第三,文化的繁荣,必须在交流的态势下才可能实现。

那么,在当前以及今后的若干年内,亚洲文化如何影响世界?

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如何互相影响?

亚洲各国人民如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既是我们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又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情调的新的东西来呢?

我们亚洲文化有没有共同的基因?

如果有,那么这些基因是什么呢?

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罗列,但解答这些问题,我感到理屈词穷。

我只能对亚洲的文化基因问题,谈一点我粗浅的认识。

亚洲文化与佛教是分不开的

儒家的学说在东亚地区有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应该算做我们东亚地区的文化基因。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播到东亚各国。

放眼亚洲,不仅仅是庙堂林立,香烟缭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甚至像遗传因子一样渗透在人们的灵魂里。

因此我想,亚洲的文化是与佛教分不开的。

亚洲未来的文化建设,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亚洲新人们的心灵铸造与成长,依然应该在安详和谐的佛光笼罩下进行。

启发我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原因是:

去年九月、十一月两次去韩国全州,我都对韩国的学生们讲述过我的一个高叔祖的故事:

大约出生于1870年。年轻时曾随大清国的部队驻扎朝鲜。

后来脱离行伍,流落到全州金山寺做过和尚,上个世纪30年代时辗转回国。

虽然还俗,但“高丽和尚“的称号却一直伴随他到老。

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在我的故乡试种水稻。

虽没成功,但却让我的祖祖辈辈耕种旱田的乡亲们大开了眼界。

回国返乡后一直过着独身生活。九十多岁时无疾而终。

他的清奇、整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韩国讲述他的故事时,我感到眼前不断闪现着他在金山寺修行的情景。

并且想到,5月,我第一次到韩国首尔,晚上汉城大学的几位教授与他们的两个女弟子与我一起吃饭。

饭毕,那两个女学生,一个敲鼓,一个高唱,演唱形式就是被韩国人民视为传统的“盼搜丽”,那激越的鼓声和高亢的唱腔,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沧桑和沉痛。

这让我想起我的活到上世纪60年代的高叔祖,在河堤上一个人独自高唱的情景。

与教授和女学生告别时,那个高唱的女生,赠给我一本书画册与一幅画。

画册内容是该生父亲蔡元植先生用金粉写成的经文图照和若干高僧用汉字写成的诗赋,那幅画是达摩老祖“一苇渡江”图。

我去过七次日本,曾经三次拜访过爱知县知立市的称念寺,与主持和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并通过和尚,结识了很多日本的普通百姓,感受到了日本民间的素朴生活。

我与韩国、日本的交往,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而我最新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亦与佛教、与日本韩国有关。

我讲这些没有理论色彩的个人故事,本意是想说: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亚洲的文化交流应该建立在共同文化基因上。

亚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应该依靠我们的共同的文化基因。

我们应该在佛的荣光普照下:

去营造安详和谐的社会环境;

去发明创造至真至美的人文奇观;

去陶冶宽容博大的道德情怀,然后让我们亚洲的灿烂文化映照全球。

来源|《莫言讲演新篇》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日志是布施

和最有智慧的人一起,每天听书成长

你若喜欢,为我点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