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高价转让小部分股权 受让人取得股东资格后再转让剩余股权 该行为如何定性?

高价转让小部分股权 受让人取得股东资格后再转让剩余股权 该行为如何定性?

时间:2020-11-16 12:51:27

相关推荐

高价转让小部分股权 受让人取得股东资格后再转让剩余股权 该行为如何定性?

股东先以高价转让一小部分股权,再以正常价格转让剩余股权,该行为是为了让受让人获得股东资格,与受让人进行公司内部股权转让,其目的是规避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应属无效。

案情简介

1、2月1日,吴汉民向吴嵚崎发出《股权转让通知书》,称有意愿将其拥有股权中的1%股权以15万元转让给吴嵚崎。吴嵚崎回函称虽有意愿接受1%的股权,但是定价过高,望当面洽谈。

2、3月10日,吴汉民与吴嵚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吴汉民将上述1%股权以15万元价格转让给吴嵚磊,吴嵚磊愿意受让。事后二人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3、10月29日,吴汉民与吴嵚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双方经协商,约定:吴汉民将其在公司拥有的剩余59%股权以69.62万元价格转让给吴嵚磊。事后双方办理了第二次变更登记手续,吴嵚磊代替吴汉民,成为工商登记在册的股东之一。

吴嵚崎认为吴汉民的转股行为系违法的,严重侵害了吴嵚崎的合法权益,因此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吴汉民两次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裁判观点

一审法院认定涉案两次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二审法院则认定为有效;吴嵚崎申请再审,再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最终确认两次股权转让行为无效。

争议焦点:涉案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定性?

一审、再审法院认为吴汉民与吴嵚磊之间的涉案两份股权转让协议存在属于无效协议。吴汉民和吴嵚磊在7个月的时间内以极其悬殊的价格前后两次转让股权,严重损害吴嵚崎的利益。

二人第一次转让1%的股权价格为15万元,第二次转让59%的股权实际价格62万元(约每1%价格1.05万元),在公司资产没有发生显着变化的情形下,价格相差达14倍以上,其目的在于规避公司法关于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从而导致吴嵚崎无法实际享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即首次转让抬高价格,排除法律赋予其他股东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受让人取得股东资格后,第二次完成剩余股权转让。

吴汉民在一审时表明“第一次股权转让吴嵚磊不是公司股东,吴汉民必须考虑同等条件的优先权”,“(第一次)比后面的要价要高,目的是为了取得股东身份”。这表明吴汉民对其与吴嵚磊串通损害吴嵚崎利益的意图是认可的。如果认可上述行为的合法性,公司法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立法目的将会落空。

综上,法院认定涉案两份股权转让协议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其目的在于规避公司法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规定,剥夺吴嵚崎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故无效。

实务要点

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公司法》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是维系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封闭性,限制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行为。

然而实践中,部分股东为了规避优先购买权制度,事前与受让人恶意串通,先向同公司其他股东表达转让部分股权的意愿,而过高的定价通常使得其他股东难以接受。此举目的是使公司其他股东“被迫”放弃优先购买权,受让人得以先受让一部分股权,从而获得股东身份。这样一来,双方后续的股权转让就不再受优先购买权制度的限制,剩余的股权可以和受让人以正常价格进行公司内部转让。

这种行为恶意规避法律,破坏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剥夺了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有违民事活动应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侵犯其他股东的合法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应属无效。

索引

相关法条:

《公司法》第七十一、七十二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法律文书:

1、江阴法院:()澄商初字第0699号

2、无锡中院:()锡商终字第0627号

3、江苏高院:()苏商再提字第00068号

来源:公司法京师实务

河南律师何明义,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电话:13700740680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线咨询律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