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史话史说|“傻瓜”的由来

史话史说|“傻瓜”的由来

时间:2020-06-16 19:19:42

相关推荐

史话史说|“傻瓜”的由来

点击「少年时代报」关注我们微信号:snsdbwx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四书”“五经”等文化精髓,也有诸如“傻瓜”之类的伤心时听到了能痛哭开心时听到了能笑哭的词语。

本文刊登于《少年时代报》五、六年级版7-8月合报第54-55版“史话史说”栏目

在我们使用的汉语语系中,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含义可能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大相径庭。就拿本文的主题“傻瓜”这个词来说吧,如果听到长辈训斥自己是个“傻瓜”,那我们肯定会因此而伤心失落自卑,甚至会有找个人出出气的想法,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被长辈们如此训斥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同样的语气去呵斥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哦。

但如果这两个字是从自己的好朋友的口中说出来的话,我们却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会觉得心情很愉悦,开心之余还不忘回敬对方一句“笨蛋”, 才会显得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友谊的小船也会因此变得更稳固了。

傻瓜,意思指的是不聪明、糊涂而不明事理的人。经常用于开玩笑或骂人笨,有时也用“小傻瓜”来表示可爱的称谓。傻,顾名思义,就是笨的意思,很好理解,但是这“瓜”就有点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为什么不叫“傻果”“傻豆”“傻米”“傻面”而偏偏叫“傻瓜”呢?

追根溯源,“傻瓜”一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事实上,“傻瓜”中的“瓜”并不是“瓜果梨桃”中瓜果蔬菜的意思,而是与地名有关。

据着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老人编写的《史林杂识初编》记载,春秋时期,秦岭南北两坡有一个名叫“瓜州”的地方,那里聚居着姓姜的族人,他们的族名也因此叫“瓜子族”。“瓜子族”的人不仅为人实诚,而且还吃苦耐劳。因为这些优点,外地人非常喜欢雇佣他们干活。给别人干活的时候,“瓜子族”的人从不歇手磨洋工,即便是重活累活脏活,他们也照干不误。

然而他们这种老实厚道的闪光点,在那些喜欢偷奸耍滑的人看来却是愚蠢呆笨的表现,因此便把像“瓜子族”这么“愚蠢”的人称作“瓜子”。

后来,在秦国军队的胁迫和驱逐下,生活在秦岭的“瓜子族”被迫迁移到别的地方,居住在北坡的迁移到了甘肃境内,南坡的则往南迁移到重庆、四川。就这样,把愚蠢的人称作“瓜子”的叫法也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民族融合过程流传开来。清代黎士弘在《仁恕堂笔记》中便有记述:“甘州人谓不慧子曰‘瓜子’。”看来在清朝的时候,甘肃、四川等地仍旧把不聪明的人叫做“瓜子”,即便是到了今天,这些地方仍在使用诸如“瓜娃子”“瓜兮兮”等与“瓜”有关的形容人不聪明的方言。

“傻瓜”便是由“瓜子”演变而来而后沿用至今的,然而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这一说法实在太过于口语化,难登“大雅之堂”。古文里形容人不聪明大多用“愚人”“朽木不可雕”之类相对文雅的说法,直到白话文普及后,“傻瓜”一词才登上书本。比如我国着名作家梁金广在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里,就有“谁也不会用自己的性命换一个不懂事儿的小孩子,没有那号傻瓜”这样的描写,看来“傻瓜”一词由来久矣。

虽说“傻瓜”是个中性词,但我们准备把它说出口时可要考虑好语境,和好友互开玩笑时说“傻瓜”无伤大雅,但是在批评类语境时可千万别说别人“傻瓜”,毕竟“恶语伤人六月寒”啊!

更多精彩内容,丰富资讯,有趣的知识,尽在《少年时代报》五、六年级版哦!国内统一刊号:CN52-0030,邮发代号65-10,快来订阅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