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时间:2022-01-06 13:28:49

相关推荐

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当孩子问到父母“我们很穷吗”或者“我们家有钱吗”这类涉及金钱的问题时,很多父母可能都是一脸不安,是据实相告还是遮遮掩掩,这是个困扰很多父母的难题。

在任何时候,金钱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不会与孩子坦诚地谈钱。可是,孩子天生充满了好奇,越是支支吾吾,孩子也许越会追根究底。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接受了各种知识、技能和道德美育的教育,偏偏就忽略了孩子的金钱教育,其实,有钱没钱都要对孩子开诚布公,因为未来孩子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拥有良好的金钱观都非常重要。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恩·利伯,在他的《反溺爱》一书中,不仅指出了与孩子谈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告诉了我们如何与孩子谈钱。

罗恩·利伯是个人理财栏目的专栏作家和畅销书作者,同时是一位犹太裔父亲,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儿童教育和财商启蒙。经过十多年的接触、采访、调研,在《纽约时报》上开设专栏,专门讨论儿童教育与金钱的课题。

《反溺爱》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财商书,书中的每句引文、每个案例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从财务习惯、消费原则到价值观讨论解答了家庭中关于金钱的多个重要问题。出版之后连续3年登上美亚财商教育图书畅销榜,并获得《福布斯》杂志和《芝加哥论坛报》的大力推进。

这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钱是中性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美好品格。

下面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作者带给父母怎样的财商教育,让我们有能力去解决孩子金钱观的种种问题,培养一个“有钱”又幸福的孩子。

财商教育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课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过上好的生活,不为贫穷而受苦。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部分的家庭都能满足孩子们的基本物质需要。

但又有一部分家长开始担心,孩子伸手就能拿到钱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再也不用为钱绞尽脑汁地付出汗水与盘算,会不会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能了解生活的艰难和金钱的来之不易呢?

所以在谈到钱的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会保持沉默,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都害怕养出被宠坏的孩子。

事实上,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所谓被宠坏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很少分担家务或其它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的个人物品等。

可以看出,这些宠坏的行为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而宠坏的对立面,就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务实,正派,慷慨等具备美好品质的人,而这些品质反而可以用正确的金钱观来培养。

那么我们就可以与孩子放心地谈钱了,这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对金钱的实操能力和个人思想品德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

作者在参加一场研讨会时,一个高二的学生,在至少两千人面前发表了一场主题演讲,他呼吁成年人不要对孩子一直提出的金钱问题不理不睬。因为这么做是完全不负责任,也是对年龄的公然歧视。

一方面,孩子们对于钱的知识有需求,渴望了解钱;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于财商知识的匮乏,更敦促我们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财商。

那么如何开始和孩子谈钱呢?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回避和说谎。

13岁的卡登在玩电脑时,登陆薪资调查网站,输入他父亲的职业“财务规划师”,然后算出了一个大致的年薪数据。其实那个数字并不精确,因为父亲每年的收入并不固定。

但是卡登把这个发现当成真的,为了验证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他跑去跟父亲确认,希望父亲给出一个关于收入的准确答案。

奇怪的是,做为财务规划师的父亲可以轻松地与任何陌生人制定财务规划,讨论对金钱的期望和梦想,但是当儿子想要跟他来一场坦诚的金钱对话时,他却没有直接说出准确的收入, 一直在回避。

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也完全可以理解。也许不知道从何说起,也许有其他财务上的问题,也许认为孩子的年龄太小,还不适合谈论金钱问题。所以,回避和说谎就成了父母惯用的手法。

其实这样是错过了和孩子谈论金钱的好时机,他们没有从父母这里得到正确的答案,就会从别的地方去寻找,也许会走很多弯路。

作者的建议就是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并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在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可以先问孩子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问,并且尽可能用鼓励的语气。

因为孩子或许只是一时好奇,或许是来自某种对贫穷的恐惧,他们真正问的并不是家里有多少钱,而是想确认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或改变。

多少钱算太多?多少钱才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些什么?孩子常常会因为好奇提出这些问题,父母不能随意回答糊弄孩子。

家长赚多少钱以及如何赚钱,是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因此即使是最低层次的遮掩、保持神秘或沉默,也是不对的。

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谈钱,孩子有疑问就坦诚回答,并告诉他们适当的用钱条件,那么,孩子知道家长收入就是很自然的事,他们不会感到惊讶,或觉得知道这件事是一种特殊待遇。

谈钱就是谈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金钱观看出他的价值观。金钱可以作为教育工具,哪怕只是一元,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我们希望他们秉持的价值观。

好奇、耐心、节俭、节制、拥有自己的观点,只要家长好好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培养出这些品质。

进行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1.给零用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

提到金钱,相信给孩子零用钱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成长中无法用其他方式学得的一种技能。

但是家长一定要知道如何给孩子零用钱,才能发挥零用钱的最大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把零用钱当成教育工具,就是教孩子学会等待。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比如,孩子想买一个新的玩具,至少需要200元。家长可以把每天的零花钱设置在10元左右,让他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期限里,存够200元,然后去购买。没必要在他一开口时就买给他,而是延迟满足,让他自己筹够了零花钱,再去购买。

这里可以教给孩子存钱的概念。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三个透明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

这样把钱分开,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孩子通过自己存钱而获得的玩具,一定比直接买给他的强。他可以在这个新玩具上获得成就感,因为这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克制零用钱在其它方面的花销而得到的。

耐心的培养至关重要,克制浅层次的欲望对孩子来说也非常有必要。

很多研究报告都表明,能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良好,这些孩子成年后,基本在社会上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财务状况和人格信誉都比不能忍受等待的孩子好得多。

从小能够克制浅层次欲望,长大后也更能抵抗人生中的诸多诱惑,而不至于到时候追悔莫及。

2、培养消费意识,分清想要和需要

孩子是经不住诱惑的,往往看到一样东西觉得喜欢就想要,并不知道那件东西是否有用,也并不知道自己买下它后还会不会喜欢。

但如果我们不给他们独立掌控金钱的权利,他们就会一味地纠缠父母,直到买上为止。

然而,当我们把金钱的掌控权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学会思考。钱买了这样东西,就没办法买另一样东西,他们就必须考虑钱该怎么花。

通过比较物体的有用性、价格的多少、自己的喜好程度等各个方面,然后评估出哪一样东西是更适合购买的,学会取舍。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让他们明白不可以太贪心,学会放弃。现实中不可能什么想要的都是可以得到的。

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真正获得愉悦。

“需要”的东西让我们存活,“想要”的东西让我们活得更有趣,更舒服。但无论是钱多钱少,我们都应该教孩子学会:首先是“需要”,然后才是“想要”。

在买需要的东西上注重性价比,在买想要的东西上注重快乐产出比。

科学家马修森提出了计算快乐产出比的消费方法。她的做法是,先要求孩子预估一下,花在任何他想要物品上的每1美元,会提供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

她给孩子的玩具做了一下统计,跳跳虎或机械狗虽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但并没有持续很久。与此同时,最便宜的玩具如收款机和玩具屋,却让两个孩子玩了好几个小时。玩具屋最后四分五裂,但收款机用了很多年。

计算结果是收款机第一名,每1美元可以玩185.5小时;跳跳虎最不划算,每1美元只能玩0.08小时。多年以后孩子发现,最划算的交易是扑克牌。只要不搞丢牌,一副扑克牌可以玩一辈子,而且花费不超过2美元。

对于非日常必需品,通常属于“想要”而不是“需要”的东西,这个计算快乐产出比的方法特别好用。可以让孩子学会在不同物品上的取舍,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其实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钱的问题,其实是通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来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价值观,道德和品格。因为每个金钱的问题都与价值观有关,比如捐献与慷慨有关,工作与毅力有关,而这些美好品质恰恰是我们所希望孩子拥有的。

1、通过捐献来培养他们慷慨的品质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习慷慨,捐献这件事就不该被忽略。作者认为,应该早一点和孩子谈捐献的事情,因为从很小的年龄开始,孩子就可以体会到从慷慨行为中得到的快乐。

孩子能够以关怀的眼光看到别人的处境,还会受到感动,并想要采取行动,是一件值得父母骄傲的事情。

4岁的诺拉看到街上的流浪汉时问爸爸可不可以给他一间房子住。

大部分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只是孩子提的问题会有所不同。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钱给那些伸手向我们要钱的人,或者为什么我们不给他们钱。

对家长来说,这样的时刻总是特别敏感,我们要如何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解释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乞丐的感受,其实我们也很茫然。

对诺拉的爸爸来说,将女儿的问题置之不理,或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他可以说谎或拒绝,也可以诚实以告,并答应女儿帮助流浪汉,也可以回避问题,告诉女儿她的想法真的很好,但他们得再好好讨论一下。

但这些答案都无法令人满意,诺拉只想知道,她可否把这个人带回家,改善他的生活状况。当爸爸在当下无法妥当回应时,诺拉感到非常沮丧。

这时爸爸提出了一个办法,为这些流浪汉募款,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家。

他们到自己居住的公寓大楼到处募款,收集别人的零钱。然后他们更进一步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共同便士”,从那时到现在,该组织已经从儿童及其他人身上募集到1000万美元。

这并不是说,每次孩子问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大问题,我们都要经营或创办一个组织。但这是一个提醒,让孩子有能力深入探索金钱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并不是拥有很多钱,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多少钱才够?这是一个取舍。

有人选择将所有的钱都留给自己,也有人选择做慈善,去帮助更多的人。而捐助行为可以提醒孩子去思考,他们想要支持什么让社会变得更好的理想。

2、工作的意义,也是让孩子更早知晓金钱的意义

知道了金钱的重要性,懂得了怎么花钱还不够,还得知道怎么赚钱,所以让孩子做一些工作赚钱。

很多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许多孩子都很喜欢回收瓶瓶罐罐去换钱。

书中提到朱莉的两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他们被收集废品换钱这件事深深吸引了,每次收够一定数量后,就由爸爸妈妈装满后备箱,开车20分钟,将废品拉到回收站卖掉。

收集瓶子罐子换钱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经济行为。孩子都喜欢工作赚钱,但家长似乎不太支持他们的勤奋,不愿帮孩子找到新的赚钱方式。

收集瓶瓶罐罐这件事证明,孩子会被这件事吸引,只是因为做这件事不需要技能或经验。

任何年龄的人,只要能找到回收中心,都可以做回收工作,利用收集的废品赚到一点钱,收集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赚钱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大人,同时也向大人证明,他们可以在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做大人做的事,比家长认为的时间更早。

因此,家长的责任在于,激励孩子这种工作赚钱的本能,并观察这种天生的勤奋会带孩子走多远。

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更大的任务、更好的工作。家长应该允许孩子为自己选择的赚钱方式付出辛勤和劳动。

工作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可以在打工中学到职业素养,如倾听、发展自我、与别人合作、全力以赴,以及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这些优秀的品质足以让孩子蜕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