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山东曲阜: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

山东曲阜: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

时间:2021-05-25 14:59:01

相关推荐

山东曲阜: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朝王都镐京之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年,孔子在鲁国聚徒讲学,鲁国成为当时的教育中心直到今天,人们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更名为曲阜。“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1994年,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初见孔庙

初夏的一天,我来到曲阜明故城下。这座城垣始建于明正德八年,是为护卫孔庙而建,周长5.3千米,高6米,共设有五座城门:南门仰圣门,北门廷恩门,东门秉礼门,西门宗鲁门,东南门崇信门。曲阜南门上写有“万仞宫墙”字样,这座城门同时也是孔庙的南门。之前我去过全国各地许多座孔庙,只有曲阜孔庙的恢宏气势和悠悠古韵是无与伦比的。这座天下第一孔庙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呈南北方向狭长形状,从最南端的“金声玉振”坊到最北端的宫墙足有1300米长。

“金声玉振”坊之后接连有三座牌坊:“棂星门”坊、“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入口处这四座高大的牌坊营造出孔庙深不可测的视觉效果。接着是首道大门—建于清代的“圣时门”。此门与建于明代的二道门“弘道门”之间空间广阔,与前面步一坊的紧凑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弘道门”之后是宋代的“大中门”,为北宋时孔庙的大门。看来今天孔庙南北狭长的形状是历朝历代不断向南增设大门的结果。

大中门后的院落中央是“同文门”,名字出自《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院落左右有四座高大的明代御碑,左侧是弘治碑和永乐碑,右侧是成化碑和洪武碑。四碑大小相仿,洪武和永乐两位皇帝的碑外建亭,待遇更高。同文门之后是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的“奎文阁”,为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典籍、书画而建。“文革”时被毁,如今只剩一座空楼。奎文阁之后的院落里,有13座外形相同的御碑亭亭中共有唐、宋、金、元、明、清六个朝代的50多块御碑。

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七道大门,以前只有在祭孔大典时才会打开,而且只有皇帝才能走,其他人只能走左右两侧的金声门和玉振门。在大成门之后,分成左中右三路,中路是一座黄瓦朱栏、重檐方亭的建筑“杏坛”,传说中为孔子晚年教书讲学的地方。杳坛后面便是孔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大成殿”,殿名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古圣先贤)大成”。大成殿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大成殿后是孔庙的第八进院落“寝殿”,为祭祀孔子夫人的殿堂,始建于宋代。孔庙的最后一进院落是“圣迹殿”,建于明朝,专为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孔子圣迹图》而建。

祭孔大典

从圣时门与弘道门之间的第二道腰门“快睹门”出孔庙,回到“万仞官墙”前的南门广场,正好赶上下午五点半的“暮鼓关城”仪式。一队红衣金甲的武士手执长戈从城门中鱼贯而出,随后是一队穿青袍举红旗的女官。他们在广场上列好阵势,一位赞礼官高声宣读:“楼鼓声起,暮色凄凄。幽幽苍穹,星月疏离。古城万户,见贤思齐。政通人和,路不拾遗。时辰到,暮鼓响起……”在鼓声中,武士和女官列队返回,城门关闭,整个仪式前后不到10分钟。

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南门广场观看“晨钟开城”仪式。仪式8点整开始,相当精彩,用舞蹈的形式演绎孔子“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算术),也就是《周礼》要求掌握的六种技能。仪式15分钟,节奏紧凑,庄严隆重。最后,一排古装美女亮出写有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字幅,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

9点整,正巧赶上孔庙进行祭孔大典。开城仪式之后,上千名身穿汉服古装的人员列队进入孔庙南门。队伍按照不同汉服颜色,分成若干方阵,在一队手持各色祭祀器具的孔庙“专业”古装演员引领下,从孔庙的座座牌坊和大门中缓缓行进,空中有无人机盘旋拍摄,那种穿越古今的壮观场面令人难忘。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后次年。唐玄宗将孔子封为“文宣王”后,祭孔规格提升,到明代已经达到帝王级别。目前,除了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都举行祭孔大典。

在高亢的喇叭声中,祭孔仪式开始。主祭官为首,舞者左手执龠(古代管乐器,看起来像笛子)、右手执翟(长尾山雉的尾羽,就是孙悟空的“脑后雉鸡翎”),排成两列入场。他(她)们身穿红色圆领袍服,头顶黑色金边三梁冠,举手投足尽显华夏风范。伴随着悠扬的礼乐声,舞者跳起了舒缓而庄严的祭祀乐舞。正式的祭孔大典采用“八佾之舞”,这次只是民间普通祭祀,所以采用“六佾之舞”。一佾是6人,分6行6列,舞者共36人。随后是行礼、上香、献爵。三献礼是传统祭孔最重要的仪式,即初献、亚献和终献,仪式程序相当复杂。

孔府与孔林

下午我来到位于孔林东北角的孔府。孔府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孔家嫡系子孙居住生活的府邸,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进入大门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九如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学屋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面是官衙,设有三堂六厅,后面是内宅。在孔府建筑群的后面还有一座后花园。

相比孔庙高大宏伟的庙宇建筑和开阔的园林,孔府的建筑则为一般住宅规模空间也较为紧凑。印象较深的有二门与大堂之间的重光门,这是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雕梁画栋,立在空旷的院子里。后花园中有戏台,每天有六场山东梆子戏分别是上午9、10、11点和下午2、3、4点。我正好赶上3点的演出,五位伴奏的大伯身穿白衣黑裤,头戴瓜皮帽,脑后还带一根长辫子。演员唱的梆子戏虽然听不太懂,但我很喜欢这种坐在后花园树荫下听戏的慢生活。

第三天,出曲阜明故城北门廷恩门,我来到孔林。孔林是两干多年来孔子家族的集体墓地,墓葬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在世上绝无仅有。孔林面积约253公顷,周长5.6千米,比曲阜明故城还要大。入口处的“万古长春”坊建于眀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上面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高大宏伟,造型优美。

穿过二林门是一个十字路口,路标显示,往西是孔子墓和明墓群,往北是于氏坊,往东是清墓群和孔尚任墓、孔令贻墓。我向西沿洙水(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北墙外的护城河)行走不远,便来到一座写有“洙水桥”的石坊前,坊后一座石桥拱起如虹。桥北是一座三开间的墓门,进门后通往享殿的甬道两旁,有四对石雕,分别是华表、文豹、用端和翁仲,均为北宋宣和年间所刻。孔子墓前有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据说墓前的石案为唐代由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不过这座孔子墓并非当初埋葬孔子的确切地点,而是后人修建的。孔子墓的东侧为其子孔鲤墓,南侧为其孙孔伋墓,据说这种墓葬布局叫“携子抱孙”。

孔子墓碑曾在“文革”中被毁坏,如今的墓碑经过拼接复原,布满裂纹。然而,物质的东西终会腐朽无存,只有思想才能超越时空。也许,儒家思想并不完美,但它深刻影响了中华乃至东方文明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