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你质疑这部电影过于煽情 而现实却比电影更加残酷!

你质疑这部电影过于煽情 而现实却比电影更加残酷!

时间:2023-09-22 19:18:48

相关推荐

你质疑这部电影过于煽情 而现实却比电影更加残酷!

7月16日,某海滨城市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造成输油管道、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大量原油泄漏。

4200名参战消防官兵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成功扑灭大火。

“716”大火,这是中国几十年来难度最高的一次救火,也是世界消防史上的一次救灾奇迹。

作家鲍尔吉·原野为此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为创造奇迹的消防员们谱写了赞歌。

8月1日正式上映的《烈火英雄》,就是由此改编而来。

1:1还原火场,80%真火拍摄,演员与消防员同吃同住参加训练,台词直接引用消防员原话……

影片《烈火英雄》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涨,很多人在网上对电影展开热烈讨论。有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说因为这部电影而理解了消防员这群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的英雄。但也有人质疑这部电影太煽情太夸张,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疑问。

如果你觉得《烈火英雄》太煽情太夸张,那你肯定不会相信原型事件里那些活生生的真人真事。而现实是,《烈火英雄》其实刻意缩小了那场灾难的规模,刻意在情绪上保持了克制。接下来,下文将一一为你展示电影和真人真事的比较。你会发现,比起真正的消防员,比起真正事件的惨烈,电影真的已经是非常克制了。

(为保护消防员隐私权,文中涉及到人民、地名等具体信息会采用马赛克处理)

01 20颗原子弹毫不夸张

早在这部电影放预告片的时候,就有人对杨紫这句台词质疑:有那么夸张吗?

然而,事实是:这句台词不但没有夸张,反而过于克制。

几乎是在所有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里面,都会有这样一句话:“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就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原型事件里面,如果没有这群消防员,后果有多不堪设想。

电影里最主要的场景,是几个巨大的油罐,有多大呢?它高22米,直径80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

所以,在真实的火灾里,光足球场那么大的油罐就有整整59个,再加上甲苯、二甲苯、氰化物……等高危品的化学罐,其后果将是:

一句“百里不复有人烟”,说明一切。

而这仅仅是开始……

所以,没有当年那批消防员,整个城市,甚至周边几个国家的区域,都将近乎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可能还是有人觉得不直观,那就说一个数字: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当年火灾中所有油罐及化学罐的爆炸当量在200万吨TNT以上,而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爆炸当量大约是1.5万吨TNT,长崎原子弹“小胖子”的爆炸当量是2万吨TNT,美国储量最大的W76核弹,其爆炸当量是10万吨TNT,所以折算一下,真人真事里的破坏力,按“小男孩”算,是133颗原子弹,按“小胖子”算,是100颗原子弹,按W78算,是20颗原子弹……

网友之所以觉得“20颗原子弹”夸张,原因第一是“原子弹”这三个字过于恐怖,第二是这场灾难被消防员们化解了,人类对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往往缺乏最直观的理解。

只有事件的当事人,才会对它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比如,书里这样说:

而这恰恰是消防员们的宿命:他们为了我们出生入死,但人们往往会淡化他们的贡献,甚至会遗忘他们……

02遗言不是用手机录,是用摄像机

电影里面,杜江扮演的消防队长,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拿出手机,让手下的弟兄们每人给家里留一段话。

这一段,其实是有所改编的。在当时的火场上,有新闻记者,也有消防部门的摄影团队。他们的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了部分现场状况,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最深的水是泪水》中的一些桥段,佐证了这一点:

每人录一句话这件事,发生在其中一队消防员身上:

在书里,这群消防员一句话都没说,但事实上他们其实是录了的。后来,当他们当中的几名消防员上节目的时候,有人说出了下面的话:

这段话再次佐证了,电影里每人录一段话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电影为了催泪故意添加的桥段。对于真实参加救助的消防员来说,每一次的战斗都可能是和家人的生离死别!

03关阀门的是三个人

《烈火英雄》里有这样一个桥段,黄晓明带着一个手下,穿着隔热服进到火场里去手动关阀门。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只有两个人进去?”

必须要说的是,这里的确与事实不符。在真实事件里,进到火场里面手动关阀门的,是三个人。《北京晚报》的报道中这样说:

《最深的水是泪水》中这样说:

而上一段里提到的现场的摄像机,也记录下了三名消防员走向火场的姿态。

至于为什么只派三个人进去,从编剧的角度来讲,“东山中队”着墨最多也最有戏剧冲突的就是谷嘉诚扮演的周浩,让他跟着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进去,周浩从不理解江立伟,到尊敬江立伟,有明显的人物成长,按真人真事加一个人物进去,戏剧冲突很难展开。

说回到当年的真人真事,首先,隔热服不像战斗服,可以人手一件,其次,也许下面这段话多少能够回答这样的提问:

每个人都知道,进去基本就是死,“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大概就是他们那时的心情吧……

其实,提出类似质疑的人,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都非常多。在这里,引用一下《人民日报》的文章:

我想这位副总队长跟我有同样的无奈:你永远不知道“有人”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04阀门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

黄晓明扮演的角色,进到火场里关阀门。港口负责人给到他们的答案是:“每个阀门8000转!”

所以,你会看到,黄晓明一直在拼命地转阀门。

事实上,电影为了降低难度,少了一个零。

让我们来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

而在影像里,这位消防员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而这仅仅是一个阀门而已。同样的8万转,他们持续了四次。所以,他们不是转了8万转,而是32万转。在《中国消防》的报道里,他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05消防员不是死于渔网缠绕

电影中有一名消防员,他的工作是负责远程供水,在清理水泵上缠绕着的垃圾的时候,脚被渔网勾住而不幸溺水。

这个桥段也是克制的。

让我们来看看《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怎样描述当年远程供水的消防员的工作。

可见网友的质疑“为什么不带刀下水”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位消防员的确曾经带刀下水,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拿刀,因为他下水的目的是“清”污,而不是“砍”污。而且,看守水泵的工作相对危险系数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两三名消防员呆在水泵边的原因。

而导致他溺水的原因,《北京晚报》的报道中,一位路过的摄影师本想拍摄消防员在水中战斗的情况,却无意中拍到了他溺水的过程:

而他的战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住地自责:“油太滑了,我握到了他的手,很滑抓不住,我又搂到他的头,还是往下滑。

所以说,在这位消防员处境的处理上,电影采取了艺术化的加工,而不是严格按照现实中来。

而这一幕,也出现在了电影的片尾。如果你也打算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希望看到这一幕,能在心里向这位英雄致敬。

而在这里,也要纠正某些网友的看法,他提出片中的消防员,在专业术语上不够严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行话调研不细致,没有人会把那个叫水管,我们一般会说:两盘65,一盘80。”

看得出这位网友对消防员有了解,比如他提到的65,指的是消防水带,消防员通常也会称之为两分半水带,是用来接水枪的。而电影中远程供水用的水带是下图这种:

这种叫做“中粗直管”,不是一般的卷曲的消防水带。

而网友之所以会搞错,原因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这东西并不常见,即使是对消防事业颇有了解的人,也会搞不清状况。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我们对消防员的了解,真的是少之又少。

06消防员人设,没电影中“简单”

一般来讲,电影拍人物,都要做一个“人设”,背景越苦大仇深越能够引来观众的共情。

但看看《烈火英雄》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一个平凡的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天天接儿子放学。杜江扮演的马卫国,一个不被父亲看好的儿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欧豪扮演的徐小斌,一个刚刚拍结婚照的新晋丈夫,最大的心愿是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平凡到近乎琐碎,比起他们来,经历过这场大火的消防员们,“人设”似乎更丰满一点。比如,刚下手术台就奔赴火场的病人

比如,没法亲眼见证女儿来到人世的父亲

比如,在重病的父亲和使命之间难两全的儿子

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打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设,但《烈火英雄》偏偏选择了最平凡的那种。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英雄本来就是最平凡的人,身为平凡英雄,消防员不需要这些煽情的东西。

07消防员回家后真实反映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执行完任务的消防员回到家中,看到父亲等了自己整整一夜。二人用男人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敬意。一个小小的举动,看上去比较平淡。

这也是克制的。在《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我们看到,浴火重生的消防员们,表现得比电影里面激烈得多。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磕头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到家之后很难一下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而更多的消防员选择了沉默

这些反应,在电影开始,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战友牺牲的黄晓明遇到过,领导告诉他,这是PTSD,学名“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病,在很多高危职业人群中患病率比较高。按道理说,这些桥段最应该拍进电影,这种非常强烈地煽情的镜头,随便拍一条出来就能够赚够眼泪,但《烈火英雄》并没有这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烈火英雄》选择了让消防员回归家庭,回归平凡。这也正是电影想传达的:

用电影抵抗遗忘,告诉世人消防员是谁,做了什么;

用电影告慰英雄,告诉消防员们,

世人终将理解你们,体会你们平凡中的伟大!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