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化的传承!古时候的中秋节古人做的事情!

文化的传承!古时候的中秋节古人做的事情!

时间:2019-11-13 19:54:15

相关推荐

文化的传承!古时候的中秋节古人做的事情!

中秋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三国魏晋时,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说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一千多年前,《唐书·太宗记》就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代文人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但是,中秋节的盛行却在两宋时期。

中秋节

北宋大诗人苏轼就曾在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传世之作。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既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佳节,因此必然积淀了许多世代相传的传统风俗。其中,最为普遍的也是古人最喜欢的中秋之夜的风俗有四件事。

第一件事:赏月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天上的明月一年四季都有,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秋的明月?”古人的诗中说,“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另一首古诗也说:“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彻。”可见,中秋的明月和其他时候的明月大不一样!因此,在古代,中秋赏月是一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情。

在唐代,中秋赏月颇为风行,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为盛行,已成为时尚。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赏月

中秋之夜要赏月,当然也要玩月。明朝初年,京都南京就建起望月楼、玩月桥;清代时期,狮子山下修筑朝月楼,以供人赏月玩月,而以游览玩月桥为最为赏心悦目之事。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明月为乐“玩月桥”在秦淮河上,桥旁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的青楼。当时每逢中秋之夜,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这也成为秦淮河畔的一时的繁华盛景。明亡之后,此处渐渐衰落,繁华盛景不复存在,后人有诗叹曰:“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诗中的长板桥,就是原先的玩月桥。

中秋赏月固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心头此时就难免涌起一股思念家乡和回忆往事之情。“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题为《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一首诗。白居易当时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远离京都的长江岸畔,在一个凄凉的中秋之夜,回忆当年中秋之夜陪同皇帝左右诗文唱和的荣宠,当然是一番无尽的感慨。

第二件事:吃月饼

一篇题为《洛中记闻》的古文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赏给新科进士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古代中秋,尤其是南宋以后,不论繁华的城市,还是偏僻的乡村;也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代着名文人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第三件事: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江南,尤其在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文人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两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为盛行。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本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第四件事:玩花灯

中秋之夜,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玩花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玩起花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有一篇题为《闲情试说时节事》的文章中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