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7. 成语谜阵-谜底揭晓

.7. 成语谜阵-谜底揭晓

时间:2024-04-01 09:17:37

相关推荐

.7. 成语谜阵-谜底揭晓

7月成语谜阵谜底揭晓:

成语词条选注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习典心得:原以为此语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然而本意却是就教师自身的感受而言,即指教师通过学与教而体会自身的不足与困惑,以求不断提高。

孺子可教】《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习典心得:亡国落魄的张公子。不仅高智商,而且其情商,与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可谓不相上下。从眼前的“父以足受,笑而去”,竟然能有所领悟,终得黄石老人的亲授。如此境界,岂是当今种种某二代可比拟于万一?

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习典心得:“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令人想到外层空间。茫茫宇宙,何其浩渺。我们人类在关注探索无限星空的同时,何不先把六合之内的事情做好?

本期解出谜阵的谜友如下:张蕾、Wendy Lee、付冬梅、张怡、东篱、林艺、马跃宇、方波、姜菁、靳陆婷、李征、欧阳和霞、侴彩霞、胡传森陈丽华张蕴洁、许东、张淑敏、马颖、傅毓、王维纳、刘建军、刘坤坤、谷文斌、梁强、陈凯南、胡忠阳、简洁、刘宝霞、郑佐之、枫叶红了、李云松、刘世滨、汲军、阿木、鲁晓龙、孙丽均先后正确解出全部谜底。杨贺民解出四阶谜阵。可喜可贺!谢谢大家的参与!

本月,谜友群以《旅游记胜》为题,上了第四堂七言绝句的自习课。十数位谜友提交精彩作品,在群内相互切磋,反复推敲而定稿。

在猜谜的基础上,有三位谜友取谜阵中出现的成语遣词造句构思成文。词条虽同为本期谜阵的成语,但三位谜友笔下却文风各异,自成一格。现将所有诗文,包括几位群友的书画作品刊载于下,希望网友们喜欢,也欢迎指正。

我的老师东篱

又见“梁祝” 陆婷

先生 迟音

我的老师

东 篱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学生要求很严、要求我们必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特别注重美德和学习。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是全校最团结互助、尖子生最多的班级,至今我们都很尊敬她、怀念她。

说到美德。首先,她尊崇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在家里做到长幼有序、扶老携幼,在学校里要互助互爱,尊师重教。其次她认为好的环境能促使大家心情愉快、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班的公共环境和每位同学的课桌都收拾的井然有序。一旦发现不达标,便被要求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长篇大论式的检查,如果写的检查是连篇累牍且不深刻将会遭到更加“严苛”的惩罚,此时此刻谁都会土崩瓦解的。每逢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全班同学都会齐心协力暗地里帮助被罚的同学。后来班里被惩罚的情况就“消失殆尽”了。

在学习上,她要求每学习一篇文章,一定好深刻理解文章背后的真实意图,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融会贯通。切忌“鹦鹉学舌”式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求必须打好基础功,切忌基础知识没学好而去攻克高难度的题目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学习方法。她还提倡我们多提问题,她认为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因此每逢同学的提问让她不能立即回答时,她总说“孺子可教”也、该问题暂时“存而不论”。所以后来班里爱提问题的同学“此消彼长”“有增无已”,形成了班风。

其实在她接我们班之前,我们班是出了名的“差班”,最出名的是班里有几个学习一般、高大强壮、家里父母有特权的“土豪劣绅”,总是欺负学校里胆小的同学,他们周边聚集的“坏”同学也越来越多,大有“尾大不掉”之势。后来在她的“严厉”加循循诱导下,这几个同学也开始学习并发挥了他们体育优势、为班级争光。

又见“梁祝”

靳陆婷

“梁祝化蝶”的传说,妇孺皆知。而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称的松阳县,在南宋末年也发生了一桩堪与“梁祝”媲美的爱情悲剧,几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传唱: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张玉娘。

张玉娘,字若琼,号一贞居士,是土生土长的浙江松阳人。当时社会以土豪劣绅为主的豪横势力已经土崩瓦解、消失殆尽。出生在仕宦家庭的张玉娘,过着锦衣玉食,安居乐俗的优渥生活。她自幼聪慧过人,父母认为孺子可教,主张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摒弃鹦鹉学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在寓教于乐中,玉娘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歌词诗赋无一不精。时人以东汉班昭比之。

玉娘15岁时和书生沈佺订婚,沈佺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两人青梅竹马,知己知彼。订婚后,玉娘和沈佺以诗传情,互诉心曲,爱恋之情有增无已。玉娘亲手做了一个香囊,并绣上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

然而命运偏偏弄人,沈佺的家道与双方的感情此消彼长,眼见沈家日渐衰落,玉娘的父母有了悔婚之意。而玉娘的态度是:“生是沈家的人,死是沈家的鬼”。父母无奈,便托亲友捎信给沈家说:“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知晓长幼有序的古训,娶佳人为妻的愿望只能存而不论。下定决心发奋苦读考取功名,待功成名就之日前来迎娶张玉娘。

沈佺随父赶赴京城,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做着科举考试的准备。玉娘时常去看望他,送衣送食,给予他鼓励。三年后,沈佺凭借着卓越的才华顺利通过经、论、策三场考试,进入殿试。在众多连篇累牍、长篇大论的试卷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高中榜眼,金榜题名。喜讯传来,玉娘喜不自禁,潸然泪下。

不料,回乡途中,沈佺由于劳累过度,又染上伤寒,病入膏肓。当玉娘得知后,忧心如焚,写信给沈生表露自己贞洁的爱恋:“不偶于君,愿死以同也!”沈佺心碎欲裂,在病榻上回复一首诗: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在生死攸关时刻,高洁的情爱不染纤尘,今生不能相守,只能寄望于来生了。诗寄出后不久,沈佺便带着不能与玉娘重聚的遗憾和深深的爱恋,忧郁地闭上了眼睛,时年22岁。

此后,玉娘终日泪湿衫袖,父母担心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想为她另择佳婿,玉娘断然拒绝。她恹恹独守空楼,度过了五年悲痛的日子。又一年的元宵节来临,人们纷纷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赏花灯。而玉娘却面对青灯,恍惚间见沈公子出现,对她喃喃地说着什么,转瞬人便消失了。此时此刻玉娘悲痛欲绝,带着哀愁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七岁。

为了成全这对至真至情的恋人,双方父母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

他们像“梁祝”一样,终其一生寻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圆满,命运却没能眷顾他们,让他们短暂的一生尝尽情殇,双双含恨而终。

先 生

迟 音

学儒土生土长在先贤庄,与多数孩子不同,他家有成分。祖父在当地曾被尊为开明绅士,后来叫土豪劣绅。两个称呼此消彼长,导致生死攸关。按后者计,他家在当地的一切就随之土崩瓦解。而此时此刻尚在母亲肚子里的学儒就已经沾光了。出生时,家里的财富已消失殆尽。

因为成分,学儒没能上学。一次,学堂的先生发现他在窗外偷听。细问之下,鹦鹉学舌的学儒竟把课堂讲的生字都记住了。先生惊道:孺子可教。于是破例收了这个超龄生。先生嘱他,年龄虽大,却不可揠苗助长。一步一个脚印,仍可成才。

学儒用功,知识随岁月有增无已。学儒悟性好,读了书便能提出问题来。先生偶尔被他问住,不得不回家查书。先生感慨:有学生如你,我这是教学相长呀。你我相辅相成,待你学成,我也将变成一个更好的先生。学儒愧道:学校事事井然有序,师生间更应长幼有序。我岂敢与老师如此论?

中学毕业,因为成分,学儒不能深造,于是回家务农。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终于有了不论成分,不分年纪的求学机会。然而十年没有考试,谁也不知如何备考。年迈的先生仍关心学儒。他说,世事轮回流转,非你我心力眼界可以逆料,故可存而不论。至于重开科考,则不可错过。鄙薄知识多年,大家都荒废了学业。你若努力,便已是知己知彼,可战而不殆。

先生教学儒读《古文观止》,教他作文。告诉他长篇大论不可取。只要把心中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就好,连篇累牍无益,徒成尾大不掉。

学儒去省城报到的前几天,先生在睡梦中去了。他孤身一人,没有子嗣。学儒便为他戴孝办理后事。下葬之日,感他多年来对村中子弟的教导,全村人扶老携幼赶来送行。

送走先生,学儒也该上路了。村子和先生在身后,随一步一步渐远,在心头却渐渐沉重起来。说不出的滋味。

《灯湖荷塘咏》

云淡风轻拂柳丝,

清香绿荫绕塘池。

雅闲净植亭亭立,

品自廉清不染淤。

(己亥夏老炳画并题)

初夏绝句

陆 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苏小冬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