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男子攒了55万血汗钱 全被妻子捐了!非理智捐款该退还吗?

男子攒了55万血汗钱 全被妻子捐了!非理智捐款该退还吗?

时间:2024-09-22 17:08:47

相关推荐

男子攒了55万血汗钱 全被妻子捐了!非理智捐款该退还吗?

苏先生辛苦工作十年,

攒下了55万元。

然而近日,

他的岳父生病用钱,

他才发现家中的存款

已被妻子捐得一分不剩!

33岁的苏先生在安徽合肥

一家私企从事计算机行业,

5月,他与妻子结识,

次年二人结婚。

5月生下宝宝。

结婚前苏先生的妻子

从事会计工作,

但生下宝宝后便辞职在家,

情绪也经常性烦躁。

为避免她情绪波动,

苏先生将工作十年来积攒下

50多万元存款都交由她保管。

直到元宵节,

苏先生的岳父因心脏病住院

急需用钱做手术,

而苏先生的妻子却说家里的钱“都没了!”

原来,从开始,

她一直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平台

向公益募捐项目捐款。

一开始只是零星支出,

开始猛增。

捐款项目也有很多种,

比如圆儿童上学梦、南北方水灾告急等。

家人发现时,

她已经向218家基金会捐出累计55万元。

苏先生表示,

其实家里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

自己家中还有小弟尚未婚配;

年过六旬的父母仍在打工,还兄弟俩读书欠下的债;

妻子辞职在家没有收入,还有房贷和两岁多的宝宝要抚养。

直到现在,

苏先生还瞒着自己的父母,

怕老人接受不了。

相较于捐款上的大方,

苏先生说,

生活中的妻子却非常节俭。

夏天舍不得开空调;

结婚几年都没怎么添置新衣服;

自己想给添一台热水器,

也被妻子拒绝了

……

事发后,

苏先生将妻子带到医院做检查,

她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捐出的善款怎么办?

苏先生认为,妻子是因为抑郁症无法控制自己,才将家中的积蓄捐献一空,希望受捐赠的基金会能够给予理解和同情,退回捐款。

有的基金会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为其办理了少部分退款;

也有的基金会捐款额较小如几十块钱的,工作人员主动捐款几十元以作资助。

目前,苏先生能退回的资助款项有2万元左右。

他说:“因为时间周期长,大部分慈善项目都已执行,款项也已拨付到受助人,大部分基金会表示无法再退款了。”

那么,在生活中,

如果存在误捐或者

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捐的,

能退回吗?

知名法律博主@谈典看法表示:

首先,捐款在法律上属于一种赠与行为,在捐款人和受捐者之间形成一种赠与合同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比如捐款,捐款人一旦捐出,是不能随意撤销的。也就是说,没有特殊情况下,捐款是要不回来的。

其次,捐款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可以撤销或者不再继续捐赠的。

第一,在这件事中,如果受捐者有下面三种情况之一的,捐款人是可以要求撤销捐款的:

1.受捐者严重侵害捐款人或者捐款人的近亲属;2.受捐者对捐款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3.不履行捐款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二,捐款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再继续捐赠?如果捐款人的经济状况显着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比如,女子因为捐了55万,家庭生活都不能维持了,那么是可以要求受捐者返还的。

第三,捐款属于合同行为,如果是孩子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捐的,因为他们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甚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若误捐金额较大,已经超出了他们认知范围,那么由此达成的捐款合同就是无效合同或者效力待定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另外,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近年来,

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也正逐年增加。

但是,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

抑郁症并非不可战胜,

但是前提是,

我们应勇敢地承认并寻求专业帮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甘照宇说,首先是对病情的正确认知,积极治疗,不讳疾忌医。

有些人觉得抑郁症只是“意志软弱,情绪低落”,认为不治疗也可以“咬牙挺过去”。

小编的一位朋友曾患产后抑郁症,整日躺在床上哭泣,思维迟钝,无法照顾孩子,甚至发展到一看到孩子就觉得沮丧绝望。当她主动要求去精神科门诊求医时,丈夫却认为她“不够坚强,情绪消极,小题大做”,觉得妻子多跟朋友聊聊就能好转。

幸好,她还是在闺蜜们的陪伴下及时就医,进行药物治疗,最终迈过产后抑郁症这道坎,重返工作岗位。

甘照宇指出,治疗抑郁症的过程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鼓励和支持,要遵医嘱,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千万不能自行断药。

如何判断是否有抑郁倾向?

记住下图这些信号——

还可通过自测表来初步自我判断:

图:人民日报微博

对抗抑郁记住这些方法

1.积极暗示,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可以做到”“并不难”。

2.适当宣泄压力,倾倒“情绪垃圾”,例如通过养花、烘焙、深呼吸、运动、写日记、画画等方式。

3.转移注意力,用“我喜欢”来对抗“我厌恶”,将注意力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4.与家人亲友充分沟通,遭遇困难和心理压力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藏着掖着,自我加压。

5.寻求专业帮助,可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如无法缓解则要向精神心理科医生求医,进行规范治疗。

来源:广州普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