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东海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游灯”传承保护工作研讨会

东海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游灯”传承保护工作研讨会

时间:2019-06-27 21:01:24

相关推荐

东海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游灯”传承保护工作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海游灯”,促进东海镇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8月1日,由东海镇刘镇长牵头的“东海游灯”保护工作研讨会在金沙宫召开。镇文化站蔡俊英、金沙宫董事蔡美林、石梯董事詹国俊、及几十位各村宫庙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非遗传承人蔡启德、兴化府网采编蔡俊德受邀参与了本次会议讨论。

讨论会上,蔡俊英表示,本届东海镇政府非常重视东海地方文化的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传承以及展示和推广。特别是对一些老物件,地方民间童谣,当地特色曲艺,民间传统手工艺,特色礼节,宫庙文化等等进行挖掘和保护。同时希望大家对“东海游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讨论, 希望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发言。金沙宫董事蔡美林建议:“东海游灯”可以统一衣服,每一节灯肚挂一只黄旗帜。石梯董事詹国俊表示:全面分享民间娱乐,不仅仅是地方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也是社会文化一个链接。不仅仅是简单的烧香拜佛的“迷信”,而是一种凝聚力,一种文化底蕴,一种正能量宣传。其他各宫庙代表也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对统一服装和旗帜等等分别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东海元宵节游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哺育一方文化。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城厢区各村(居)宫社纷纷张灯结彩,摆斋菜、设“宴桌”、叠糕果、搭桔塔,乡民们抬菩萨神像行傩。家家户户厅堂摆设香案,焚香放炮,化“贡银”,烧柴草,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是夜,游灯、摆棕桥、跳傩火、游花灯、舞龙戏狮、演大戏,几乎通宵达旦。

闹元宵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海镇的游花灯。这原汁原味,而又远近闻名的民俗活动,据说源自宋代,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每年的元宵晚上,该镇东沙、东海等村按姓氏男丁出灯笼,把灯笼组装在长约一丈、宽二寸左右的木板条上,即一块木板上安装6至8盏灯。板头板尾留有钻孔,便于用拐杖撑棍穿套串联,形成灯龙。传说灯龙寓意东海蔡姓先祖,庆历名臣蔡襄所建的洛阳桥。板面是桥面,拐杖是桥墩,花灯如护栏,灯头灯尾若桥头将军。整个东海的板灯相连,据说全起来的花灯近十公里长。

旧时板灯多为油纸灯,中燃蜡烛。如今,花灯有宫灯、长鼓灯、球形灯、六角灯、八角灯等外形各异、形式多样的灯饰。灯外还装有小花灯,灯上还镶上小葫芦灯。整个板灯还用串珠灯连环罩顶,构成灯外有灯花簇拥、灯上有灯珠环绕。各灯表面居多写着“蔡”字或“四季平安”,有的还镶上“红楼梦”人物的花前月下,有的还描绘“八仙过海”的典故等等戏剧性故事画面。而灯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显靓丽壮观:中间装有大屏彩幕,顶上嵌入闪闪发光的乡村名称、宫社名称,美不胜收。

圈灯队伍出发前,都要在金沙宫前集中,拜谒蔡襄神位后鸣炮出行。灯龙前行,十音、八乐、腰鼓等民间音乐随行,一路前行蕴有祈求国运昌盛、岁丰人寿之意。圈灯队伍一路行来,礼炮烟火不断,热闹非凡。

绕境游行后,圈灯队伍回到金沙宫广场时,会以灯头为圆心绕行,密密匝匝,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恍若龙盘。真正达到圈灯的高潮。

油纸灯笼制作技艺

东沙村油纸灯笼制作技艺传承人

据蔡启德介绍,相传宋朝故里为了闹元宵,举行游灯祈福活动。凡参与游灯的人会得到不同的财、丁、贵;人间会风调雨顺,民生和谐,这样游灯文化便开始盛行。于是,由宋朝丞相蔡京小时候发明的游“草绳灯”便派上了用场,后来又改为“游蛇灯”。再后来,随着民间大型民俗元宵活动游灯需要灯笼,以及莆田各种传统民俗需要灯笼,因此他的父辈便继承祖艺,从事各式灯笼的制作,并且在制作技巧上不断推陈出新,于是便有了油纸灯笼,并一直传承下来。

通讯员:蔡俊德

责任编辑:夜华

美文丨摄影丨旅游丨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莆田兴化府文化传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