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要想有深入的亲密关系 就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牵连和纠葛 尤其与父母的关系

要想有深入的亲密关系 就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牵连和纠葛 尤其与父母的关系

时间:2023-02-21 22:28:54

相关推荐

要想有深入的亲密关系 就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牵连和纠葛 尤其与父母的关系

人与人有两种基本关系,一是序位前后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一是平等关系,如夫妻或同住一起的男女。现在我们试着了解男女这个平等关系的特性,看看它与父母关系有何差异,又是如何受到以前亲子关系的动力影响的。

当我们去看成人与孩子的不同,立刻会清楚看见,孩子因为比较无助,所以没有太多责任,但成人比较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要长大,就要放掉没有责任、受人照顾的感觉,这听来好象每个人都了解,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在跟成年伴侣相处时,发现自己没有完全度过这一点。例如,我们会觉得他给我们东西是应该的,如果没得到,就表现得好象失望的小孩。这可以说在抗拒“照顾自己”的自然过程,仍想让别人来照顾。

检视父母与子女的情况会马上看见“失衡”:小孩倚赖大人,父母给予较多,而小孩接受较多(关于被遗弃或被收养的案例另行考量)。看伴侣关系时,我们看见平衡,伴侣以对等的施与受的方式扮演着给予者和接受者。基本而言,男女都是各自从对方那里领受自己所缺少的、而给予对方所没有的,这种施与受的交换发生在所有层面:物质、性、情绪、心智、灵性,而且也是维持关系的力量,会加深伴侣彼此的投入。

亲子关系里的连结是与生俱来的因子,是生物的血缘关系——无论你是否喜欢。而男女关系的双方可以选择是否要在一起,然而一旦经由施与受的交换而创造出连结,就很难分开了。人们为什么通常害怕给予太多或接受太多,是因为他们害怕会失去随心所欲的自由。

当伴侣双方或一方将自己原生家庭的负担带到亲密关系里,就会发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孩子想要“给予”他的父母, 这违背了家族系统序位并引发牵连纠葛。于是,这份纠葛的体现或许是伴侣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一种弥补,仿佛对方是自己父母一样。如此一来,就全都乱了。

人在连结父母时必须“缩小”,变成小孩而不是大人。连结伴侣时则要“长大”,学会担起责任。然而还有很多情况要深入去看。比如一位女子对伴侣表现得好象是孩子跟父母,她让自己无助又倚赖,让男人知道她没有价值,不能给什么,她所需的远大于她所能给的。结果她在成人关系中欲求不满,期待无限的支持、加以操控,好让自己得到永远的照顾

我所遇到的这类案例里,很多时候先生也要为此负责。某个家庭的例子里,先生在系统层面表现得好象是伴侣的父亲,不等开口就供应一切,也表现得好象自己一无所需、不用回报。而结果是这种倾斜的“一边倒”关系,被越来越明显的想要分开的想法所牵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伴侣无意识地要求对方成为父母,或是自己无意识地接受了父母的角色,双方平衡就被打乱,破坏了关系的对等性。也许可以用下列简单陈述来总结:在跟父母的关系中,我们小,他们大。在跟孩子的关系中,我们大,他们小。在跟人生伴侣的关系中,我们是平等的。

当然,有时伴侣双方都有未解决的问题,创造出一种功能性的和谐,角色彼此需要,因此让失调暂时没有曝光。譬如被虐狂需要虐待狂,有支配欲的需要一个渴望被支配的人;如果这样的人找到彼此,有时看似完美:一个想要爸爸的女人找到一个在找女儿的男人,而一个不尊敬女人的男人找到一个不相信自己值得尊敬的女人。但就如无数事实所显示的,生活中,这种“功能的和谐”会触礁——当伴侣在扮演对方父母的角色时,暂时的搭配使得事情看似完美,可是时间一长,他或她心中渴求平等关系的那部分会驱使他们去找寻其他人,这种事在系统排列治疗的过程里几乎屡见不鲜。

其实,每个人都背负原生家庭未解决的部分,我们全都多多少少为家族成员承担着痛苦,或是认同于某位成员——即使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当一男一女在一起,不仅必须认知对方家族,也必须认知对方替自己家庭所承担的,承认他也许有什么牵连纠葛。这在关系里制造了局限,只要原生家庭的牵连没有消失,局限就会持续。所以,每段关系都有其可能性与局限,视我们束缚于自己家族的程度而言。

每当伴侣想帮助对方克服牵连纠察,例如当伴侣失去父母之一,他无意识地让自己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替代品,那么他其实就没有尊重这些界限,而是用间接方式未尊重伴侣、以及伴侣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爱。相反,我们需要认清各自所背负的,不要混在一起

这通常是关系的基本难题之一:男人尝试在他的女人身上解决和自己母亲之间一直未解决的事,而女人也尝试在自己的男性伴侣身上,化解唯有跟自己父亲才能解决的事。想要替伴侣解决痛苦,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没办法忍受痛苦。人在安慰别人时通常不那么发自爱,而是因为那提醒了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并不想承认那些痛苦。

我们已经了解,要想有深入的亲密关系,就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所言的“深入”是指在一段关系中,伴侣双方透过共同经验来成长与成熟。要想如此运作,就需要去看亲子关系的起源、以及小孩如何长大成人

从部落文化开始,男女儿童到一定年纪就会举行重要仪式,特别是对男孩的支配权从母亲那里转移到父亲那里的青春期。现在他已是男人了,他从父亲那里领受父系的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惟有当一个成熟的大人,才算准备好了跟女人进入关系。在现代社会,这种仪式已没那么明显,但仍旧有类似方式,比如男孩模仿父亲去砍材,修理汽车、学习机械等,这些表面活动反映出内在的改变,也反映男孩承接了父亲的力量与能量。

女孩有不同的过程。女孩在人生开始时也是和母亲较亲密,但到了特定年龄,她开始成熟,并且走向理想化了的父亲。某种意义上,父亲是她所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她透过父亲学习男女之间的吸引力,不过尽管有这种吸引力,到了某个年龄,她还是要放弃与父亲的亲近,回到母亲旁边。她再次把母亲当作最重要的人来敬重,这次是以新的方式,透过母亲而根植在自己的女性力量中。在渴望寻找对象、成为母亲的驱力中,成为女人特质的具体化身。

所以,对男孩来说,这移动是单次的:离开母亲,走向父亲

对女孩来说,这移动是两次:离开母亲,走向父亲,然后再回到母亲

看来似乎简单到可以化约为公式,可在实际生活里,我们发现情况远不止这么简单。特别以下几种情况:父母一方早逝;父母很早离异;父母一方有虐待倾向;又或是孩子本身承接了家族其他成员的命运,或无意识模仿其他被排除在外的家族成员,以至于要离开自己原生家庭等等;面对这种情形,需要先处理的是原生家庭的牵连纠葛,有时牵连纠葛被解决了,他的亲密关系也会开始朝向一个不同的方向进展。

一个延伸的话题是,在海灵格及其他治疗师的治疗案例里,与原生家庭的牵连纠葛,尤其与父母的关系,往往也在其他的方面导致问题。例如,和上司的关系、和权威的关系,和信仰的关系。

海灵格特别留意到对神的信仰参杂了父母关系的投射,也就是抽象移情。这种移情里,他无意识地追寻一个Big Father或Big Mother,一个全能全知、会永远无条件照顾自己与关注自己的人或力量。如果与父母关系不良,他会一再体验“倚赖>远离或背叛>再倚赖>再远离或再背叛>再倚赖……”的循环。他会一再玩“爱-愤怒-爱-愤怒”的游戏。之所以如此,一句经典名言或许可作注脚——愤怒是颠倒了的爱

可是这并不是说,灵性追求就是简单的等同于亲子关系的变形,而是说,大部分灵性追求背后的动力很复杂的,某些来自“自我实现”的驱力,某些来自对父母关系的补偿,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需求或动力,往往会混杂在一个人的内心。当原生家庭的牵连纠葛被处理,灵性追求也会发生一个十分不同的转向,这也是一再被看到的事实。但这已超过了本篇要讨论的主线。

不管怎样,家族系统排列透过检视家族成员、伴侣间所扮演的角色,帮助人们将能量聚焦在身为男人、女人的自然力量上,在家族矩阵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一起分享唤醒更多人的内在之光!


往期节选:

1、

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