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渠道资讯 | 要闻速递!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沪重启

渠道资讯 | 要闻速递!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沪重启

时间:2020-01-14 21:28:13

相关推荐

渠道资讯 | 要闻速递!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沪重启

31日下午,中断两个多月后重启的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中国上海结束。

这是自2月以来的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也是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决定重启经贸磋商后,双方经贸团队首次面对面沟通,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要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同意,将于9月在美举行下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在此之前,双方经贸团队工作层面将在8月份密集磋商,为9月份牵头人见面做准备。

本轮磋商中,双方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务实行动背后是中方释放善意,为打破中美经贸磋商眼下僵局的不懈努力。

此次选址经济“风向标”上海重启经贸磋商,本身也释放另一信号: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任何改变,即便外部形势趋紧、压力加大可能成为常态,但一年多的经贸摩擦已经证明中国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机遇,在这里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体现。眼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呼之欲出,已有不少专业人士从当中看到合作机遇。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为中美贸易的拓展提供更多机会:新片区有望在投资贸易自由化,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探索创新突破,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探索更具竞争力的相关税制安排。

中国的市场机遇就在那里,对国外企业和中国国内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不会专门为谁而留。要是谁错过了这个机遇,只能自己为短视买单。

从上海再出发,要更加辨明中美合作才能共赢的大棋局。

1972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并于2月28日对外发表,这标志着长达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上海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中美长达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形势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眼下,磋商地点放在上海,其中有两层重要意思。

其一,《上海公报》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折点,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美间是在除了合作之外的所有相处方式都尝试过之后,才有了尼克松访华,这才有了《上海公报》。

这个选择,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并不是一句空话。

其二,《上海公报》在表述方式上,也暗含了历史上中美的相处之道。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提过一件事:按照基辛格在第二次波罗行动计划中商定的办法,这个公报打破了外交上的常规,坦率地说出而没有掩饰双方在主要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因此,作为一个外交文件,公报的文字是异常生动的。——《时代的破冰者——尼克松回忆录》

有分歧但不回避分歧,公开表达。有对抗但不忽视共同利益,求同存异。

《上海公报》的字里行间,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格局。

从这两层意思看,如果《上海公报》的精神能够在接下来的磋商中得以体现,善莫大焉。中美建交至今,两国经贸领域虽历经风雨,但不断向前的势头始终未变。

从上海再出发,也要认清未来磋商路上的曲折复杂。

融解冰冻、消除隔阂需要有个过程,近段时间美方一些人士时不时出现的施压杂音表明,从原则共识到达成协议必然是一个艰苦过程,走好未来磋商路需要更多时间、耐心和毅力,也考验着双方的政治智慧。

面向未来,中美双方皆要把握机遇,始于诚意的重启磋商路,关键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才能推动磋商继续向前。要谈下去就必须重诺守信,也要坚守原则、底线,双方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相向而行,照顾好彼此核心关切。

▲点击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本文来源:央视网

往期回顾

再不点击“阅读原文”,你的好礼就要飞走了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