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方宁《谈太极拳功夫》

方宁《谈太极拳功夫》

时间:2019-12-28 10:25:51

相关推荐

方宁《谈太极拳功夫》

(-06-07)

照片说明:方宁先生在五年前和学生曾志伟(画家)推手。当时曾拳击方先生的腹部,先生以静制动,身体未动,曾志伟被方先生的腹部无圈分劲发走,腾空而去。曾志伟腾空时还保持着出拳的状态。

谈太极拳功夫

(论太极拳十成功夫次第) 作者:方 宁

习拳者每以几成功夫论其功夫之深浅,太极拳亦是如此。在太极拳推手中有时可见青年败于老年,壮者败于弱者,人们通常谓其功夫不及后者。然功夫并非不可捉摸之物,而有一定之客观标准。究竟太极拳功夫成数如何划分,如何定其级数,现分述如下,以为太极拳同好者参考。

太极拳功夫计分十成。一至三成功夫是谓下乘,也就是入门功夫,有三成功夫可谓入门,不具三成功夫不能谓入门。四至六成功夫是谓中乘功夫,通常即谓已登堂入室。七成功夫是中乘功夫与上乘功夫之过渡阶段,也是习太极拳的关键一步,常谓之炉纯青阶段,也是中乘功夫的最后阶段。八至十成是为登峰造极上乘功夫,八成者登峰而未造极。凡太极功夫具十成功夫而造极者必是出类拔萃之代表人物,屈指可数,古今不多,非数十年苦功不克达此境地。目前,具八成以上上乘功夫者,除非不露面,一露面必在当地,省内甚至国内武术界出名。

再进一步将此十成功夫论述如下。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功夫,其过程是化僵硬为柔,积柔成刚。拳经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着熟就是太极拳推手,也就是太极拳入门功夫。当然,习太极拳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者可不练推手,但兼以武术为宗旨而不练推手则拳术不得入门。在推手中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即是由一成至三成功夫阶段。

以推手言,一至三成功夫是化劲阶段。拳经有云:“退圈容易进圈难”,一至三成功夫即是退圈功夫阶段。一成者硬力多而化劲少,二成者化劲渐增,硬力渐少,是着熟标志。三成者化劲为主,渐悟懂劲。是时不仅知道而且能作到以走圈柔化任何强力之进攻。一至三成功夫是由勉强退圈进入自然退圈,习惯性走圈柔化,不丢不顶,开始真正懂劲。

四至六成功夫是进圈阶段。所谓进圈不是单纯化圈退而化圈进,而是在化圈进的过程中粘黏的情况下带有逼进,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将之击离原位,甚至击倒或发出,开始具有发劲与寸劲,具有威慑性。所以说,练太极拳而不具发劲与寸劲,则尚不具四成功夫,尚不能谓已经入门。

四至六成功夫是进圈功夫,也是积柔成刚阶段,也是由寸劲逐渐向分劲发展的阶段。常人攻人,将手收回一二尺蓄劲再击出,是谓尺劲。此时太极功夫不需退手,手只柔绵贴住对方身体在一寸内发劲,此时已具四成功夫,也就是太极拳开始登堂阶段,在拳术上此时两腿有根。

至四成功夫以上则是拳经上 所谓“是时功用一日技进一日”阶段,也是太极拳开始登堂入奥积柔成刚阶段,同时也是“功夫无息法自修”的阶段。是时“入门引路需口授”阶段已基本结束,即使不推手,个人单练仍能增加技击功夫。当然此时不脱离明师高手的指点与不脱离推手实践是更好的。

六成功夫是“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阶段,是时太极拳已登堂入奥,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开始步入本是舍己从人,渐至随心所欲阶段,“豁然贯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朝一日确实豁然贯通,一通百通,不禁自思,“原来如此”。

据笔者自身体会,七成功夫是太极拳关键性阶段,也是由中乘功夫进入上乘功夫的过渡阶段,也就是常语所谓炉火纯青,随心所欲阶段,至此阶段进圈已毕,是无圈阶段,也是由寸劲真正进入了分劲阶段。是时,无处不柔,无处不刚,处处能化 处处能发,周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

在推手技击上,一至三成是外圈化,四至五成是内圈化,六成功夫是贴身化,可以将对方力点引向自身泄力而转化发出,即见肉分离法。至七成功夫即是无圈打法,即不仅具有以上各种打法而且可以将对方劲力引向自身不化而发,即点打法。此时在推手中立不摆架,打不露形。沾着即打,一点之处有化有发,可化可发,说刚即刚,说柔即柔,使人莫测。

八至十成功夫是谓上乘功夫,笔者未达此境界,仅据个人学习拳经体会加以推论。是时太极拳已入化境,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时拳贴人身只一哼一哈之间,甚至几乎未见其动,未觉其动,而人已打伤。出手见红,发手伤人,更不必论及封筋拿脉,点穴闭户等。当然,拳术是无

止境的,功夫无息法自修的无息也正是这个意思。所谓十成,所谓造极是无止境的。有的太极拳名家甚至达到一般人几乎认为不可能的神乎其神的境地,如杨禄禅停麻雀于手掌而雀不能飞出即是达到出神入化境地,是时拳术上甚至不那么死练外形,而只是练气养神练意,讲求道德。

以上所述想有很多不妥之处,作为个人学习心得书此以公诸同好,以为习太极拳者共勉,望指正。

(原载《武林》杂志1982年第12 期,总第15 期)

续前论述;

一,经过几年练习以后,笔者进一步对拳经所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其中“一羽不能加”在推手应用中有一定的体会。现在简述如下,供太极拳同好参考。一羽不能加,是在推手中很轻柔贴住对方,对方的力量动作中增加有一根羽毛的分量就会感觉得到,本能反映而发劲,这种发劲在外表上的动作也是微乎其微,几乎看不见什么动作,而对方已被发走。因为达到了无圈功夫,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发劲,功夫由寸劲进到分劲,因此对方一根羽毛的力量,不论在什么时候,身上什么部位,些微反映都可以发劲。所以说是“一羽不能加”。至于“蝇虫不能落”本人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不能浪言。但是相信古人绝对不会说空话,一定是有根据的。还在于大家同好努力练习去体验.

二, 习杨式太极拳达到两个决定性的阶段,就能够表现其武当正宗内家拳

的特别风貌。一是发劲,利用内劲发人于几丈(甚至十米)之外;二是无圈,功

夫由大圈中圈小圈逐渐练习到无圈时,能够表现太极拳经论述到的几种情况,1,

内劲由寸劲练到分劲,外表看不见怎么用劲,而将对方发走,证明太极拳其内劲

不外露所以名为内家拳;2,可以周身发劲,用事实说明古人所形容的“周身无处

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3,表现‘以静制动’自己不动,对方碰到自己身上,

他自己反弹回去。经过有发劲功夫老师的正确指引加上自己锻炼,自己终于掌握

了发劲并达到了无圈阶段体验到一羽不能加的功夫,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太极拳经

上所论叙的情况。(有录象光盘)以上个人经验谨供参考,愿与太极拳同好者共勉。

1月5日 方宁 补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