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美丽心灵》纳什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时间:2024-04-28 00:24:04

相关推荐

《美丽心灵》纳什传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5月23日),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着名经济学家、《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丽心灵》一书已经有无数的书评、影评珠玉在前了。作为一个蹩脚的经济学PhD,我读完以后,除了惊叹纳什的天才,感慨艾西利亚的坚持,羡慕学术界的宽容,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不擅长数学,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

现代(主流)经济学无疑是充满了数学的,而且相对于其他理工学科,需要掌握非常广泛的数学知识。比如在生物计算中,你可能只需要掌握最优化、泛函分析等数学就够了,在经济学,你还要去学习拓扑、数论......而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博弈论的数学成分无疑是相当高的——毕竟这门学科本是属于应用数学的。

看经济学的paper与看生物化学的paper有很大不同,在生物化学领域paper的核心是发现了什么,所以十年前的paper其实并不需要太仔细看,因为这些paper所蕴含的知识早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甚至写在本科生课本上了。然而经济学paper跟数学paper更加类似,你需要去掌握证明的过程,于是看去年的paper和看70年代的paper是同样的挑战,都充满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反过来说,也可能同样的简单,如果你数学够好的话。比如“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在最着名的例子“囚徒困境”中,是很容易说明的。但是如果要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大量的符号瞬间就能把人绕晕。而纳什做了什么呢,他证明了这个均衡的存在,用的是一个不动点定理。如果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常见的不动点定理,可以从多个角度重新证明这个定理。

可惜,我只是个不擅长数学的蹩脚PhD,弄明白一个复杂点的积分就能花掉我半个晚上,不动点定理这样的理论我看了两周才稍微明白,然后依然看不出纳什均衡和不动点定理的关系。更经常的情况是发现一个看起来很短的证明后面涉及了大量没接触过的数学知识(同调?环?模?我认识这些字吗?),或者必须依赖抽样模拟才能大概明白一个概率结果,这时候我经常想,要是从小只学数学就好了,哪怕nerd一点,但看这些paper应该会快刀斩乱麻一样简单!

但《美丽心灵》这本书在讲述纳什故事的过程中,其实揭示了许多数学界的残酷真相:纳什的许多同学、朋友的确成为了誉满天下的数学大师,但同样有许多人默默无闻,甚至精神错乱(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纳什那样能恢复过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曾和纳什谈笑风生的普林斯顿的毕业生,最后落魄到和十几只猫咪住在一艘小船上。而在推举纳什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过程中,许多人不光是同情纳什本人,更是因为自己身边有亲朋好友同样饱受精神疾病摧残,所以更加感同身受。如果有按照领域分的精神疾病比例,数学家不幸“夺魁”我不会感到意外。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假设,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为何数学家如此脆弱?第五十章的引言或许揭示了这个秘密:“数学是一种年轻人的游戏。不过,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经历一阵的荣誉和勃发的活力(以后)......接着就是持续一生的厌倦。——维纳”(维纳比纳什还天才,纳什23岁博士毕业,维纳18岁就博士毕业了.......)

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只发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名义上是鼓励年轻的数学家,事实上是几乎所有数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在数学家40岁以前做出的(我不清楚数学界最高产的学者保罗‧厄多斯在40岁以后是否依然做出了重大贡献)。纳什在30岁前后异常焦虑,因为他还没有获得菲尔兹奖,他将已经被欧洲期刊接受的文章撤稿重投美国期刊,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另一个数学大奖。纳什有这么焦虑的原因,因为他一直都相信自己是天才——然而数学界正是人类天才最集中的地方,纳什在本科时期就没有进入普特南比赛前五——他只进过前十,而有的数学家本科时进入了三次前五!而要知道这个由各学校数学精英参加的比赛成绩的中位数可是0分!由此可见,在数学界,天才似乎是没有上限的,对“数学”的擅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除了最天才的那几个)分心是不行的,或许这就是为啥数学家有如此多的奇闻轶事。他们必须集中精力,他们必须放弃生活,不然便无法捕捉虚无飘渺的灵感,爆发巨大的创造力。有人可能会说,等等,数学不是特别理性的学科嘛,证明都是一步一步的严格证明吗?但诺贝尔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的评论更接近科学研究的真相:科学不是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假说到假说。数学看似逻辑而富有理性的证明背后,因为不需要现实实验数据的支持,也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比如想象一下一个七维空间中形状在六维空间中的投影,研究其光滑性的性质),其实更需要数学家不断的猜测,跳跃而发散的思维,这或许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与现实世界的割裂。

数学,相对于科学,其实更接近哲学。数学家任凭自己的精神在大千宇宙中遨游,为人类的知识领域开疆拓土。他们的天赋将他们带入了最高智商的残酷竞赛,将他们与身边的人割裂,甚至摧毁了某些人的生活。因此我们剩下的人得以在周五晚上去听听歌剧,周日下午去晒晒太阳,享受他们的知识成果带来的福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难看懂数学论文似乎也不是那么糟的事情了——我渐渐的意识到,事业与生活是不可能兼得的,如果能够兼得,一定是对事业的定义不够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