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针灸学——中风 (脑血栓 脑淤血 脑血管痉挛等)

针灸学——中风 (脑血栓 脑淤血 脑血管痉挛等)

时间:2019-09-13 19:19:43

相关推荐

针灸学——中风 (脑血栓 脑淤血 脑血管痉挛等)

中风,又称“卒中”。在发病前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等先兆症状。发病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尚清,不昏仆,伴有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患者多在中年以上。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故类比而名中风。

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病及其后遗症,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人至中年,由壮渐老。或因房室不节,劳累太过,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因体质肥胖,恣食甘腻,湿盛生痰,痰郁化热,这是致病的基本因素。如遇忧思、恼怒、嗜酒等诱因,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发中风。

如属肝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于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症仅见肢体麻木不遂,口㖞语涩等经络症候,称:中经络。

如属风阳暴升,与痰火相夹,迫使气血并走于上,阴阳平衡严重失调,痰热蒙蔽心窍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症见肢体瘫痪,神昏,失语等脏腑证候,称:中脏腑。

中经络者,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亦可出现中脏腑证候。中脏腑者,救治脱险,病情由重转轻,亦多后遗经络证候。

〔辨证论治〕

体针

(一)中经络病在经络,病情较轻而缓,症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眼㖞斜,舌蹇语涩,神志尚清,舌苔黄腻,脉多弦滑而数。

1、半身不遂: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处方上肢:曲池 肩髃 合谷 外关 下肢:足三里 解溪 环跳 阳陵泉 昆仑

方义阳主动,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的腧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故在三阳经中又以阳明为主。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肢往往发生广泛性的筋肉萎缩或强直拘挛,故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路线,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的要穴,如上肢可加刺大椎、肩髎、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加刺腰阳关、风市、悬钟等穴。肘部强紧加曲泽,腕部强紧加大陵,膝部强紧加曲泉,踝部强紧加太溪,手指强紧加八邪,足趾强紧加八风;语言蹇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目的在于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康复。

治法一般直刺,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留针15~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2、口眼㖞斜: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

处方口㖞:地仓 颊车 合谷 内庭 眼斜:阳白 攒竹 承泣昆仑 养老

方义手足阳明经脉分野于口面部,足太阳经筋为目上网;足阳明经筋为目下网。口眼㖞斜是经脉瘀滞,气血不通,筋脉失养所致。故取地仓、颊车、攒竹、阳白、承泣等穴,直达病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远取合谷、内庭、养老、昆仑,调和本经的经气。气血通畅,濡养筋脉,则病可向愈。本病尚可轮取迎香、颧髎、瞳子髎、下关等穴,以疏通局部气血,增强疗效。

治法针刺采用沿皮刺、斜刺方法,如颊车透地仓。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针后可以加灸,亦可拔闪火罐。

(二)中脏腑病深入脏腑,病情危重,症见猝然昏倒,神志不清,半身瘫痪,舌强失语,口眼㖞斜。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又分闭证与脱证。

1、闭证:多因肝阳上亢,气火冲逆,血菀于上,肝阳暴张,肝风内动,痰浊壅盛,阻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大小便闭。兼见面赤气粗,口臭身热,躁动不安,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属阳闭;兼见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缓者,属阴闭。

治则启闭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

处方人中 十二井穴 太冲 丰隆 劳宫

方义本方配穴有平肝熄风,降火豁痰,启闭开窍之功。闭证乃因肝阳暴张,气血上冲,挟杂痰火,闭阻清窍所致。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十二井穴点刺出血,清心泻热,豁痰开窍;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可镇肝降逆,潜阳熄风;取阳明经的别络丰隆穴,以调理脾胃,蠲化痰浊;“荥主身热”,取手厥阴心包之荥穴劳宫,泻之以降心火而安神。如神志渐醒,则减十二井、人中,以免损伤气血,酌加百会、印堂、风市、三阴交等穴,相机图治。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以开噤;失语加通里、哑门,以通心利窍治哑。

治法毫针刺用泻法及三棱针点剌井穴出血。

2、脱证:症见神志昏沉,目合口开,手撒,鼻鼾息微,四肢逆冷,汗多不止,肢体软瘫,二便自遗,脉细弱,或沉伏欲绝。如见汗出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属元气衰微,真阳外越之危候。

治则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

处方关元 神阙

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脱证为阳气衰微之证,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元阳外脱,应从阴救阳。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是阴中有阳的穴位。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炷重灸二穴,以挽回将绝之阳,而救虚脱。虚汗不尽加阴郄,以敛阴止汗;鼾睡不醒加申脉,以安脑醒神;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以调膀胱气机;虚阳浮越,可重灸命门、气海俞、肾俞、涌泉等穴,补益肾阴,摄纳浮阳。

治法用大艾炷灸之,壮数宜多,一般直至纠正虚脱为止。

耳针

取穴肾上腺、神门、肾、脾、心、肝、眼、胆、脑点、耳尖、瘫痪相应部位、降压沟等。

刺法用毫针中等刺激,每次取3~5穴,双侧。闭证可耳尖放血。后遗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五天,再做第二疗程。疗程多少,视病情而定。

头针

取穴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

刺法沿皮下刺入0.5~1寸,频频捻针,同时鼓励病人作患肢运动,有时奏效较快。适用于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的患者。

〔应用例案〕

韩贻丰治司空徐元正风气,满面浮虚。口角流涎不已,语含糊不能出喉,两腿沉重,足趑趄不克逾户限。脉之曰:“此症非针不可。”遂呼燃烛,举手向顶门,欲用针,徐公及其令孙皆大惶骇云:“此处安可用火攻。”强之再三,终究不允而罢。后闻之针颇神,复邀。与针百会、神庭、肾俞、命门、环跳、风门、三里、涌泉诸穴道,俱二十一针。方针之初下也,以为不知当做如何痛楚,气热及药氤氲,不可名状,连声赞叹,以为美效。积久,周身之病一时顿去(《续名医类案》)。

〔文献摘录〕

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雍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刺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中风筋急不能行,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壮。步行无力疼痛,针灸昆仑(《针灸大成)》。

中风半身不遂(风痱),先于无病手足针,宜补不宜泻,次针其有病手足,宜泻不宜补。合谷、手三里、曲池、肩井、环跳、血海、阴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玉龙经》)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中风?简述其主要症状.

2、简述中风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

3、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4、叙述半身不遂和口眼㖞斜的针灸处方和方义。

5、何谓中风闭证和脱证?简述其治疗方法。

6、如何应用头针疗法治疗半身不遂?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真正理解并使用这些治疗方法,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1987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